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I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5983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III)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最佳答案)1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K+、Cl、HCO3BNa+、Cu2+、SO42、NO3CMg2+、NH4+、SO42、ClDBa2+、Fe2+、NO3、K+2用100ml 浓度为2mol/L稀硫酸与过量铁片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而产生氢气的量不变的是()A给反应体系适当加热B向反应体系中加水稀释C加入少量氧化铜固体D加入催化剂或加压3对于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各物质体积分数相等Bc(NH3)保持不变C各物质浓度相等Dc(NH3):c(N2):c(H2)=2:1:34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NH3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6mol,则此反应的速率(x)为()A(O2)=0.3 molL1s1B(NO)=0.24molL1s1C(NH3)=0.12 molL1s1D(H2O)=0.36molL1min15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NaCl,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v(正)v(逆)B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是通过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而使反应速率加快C勒夏特列原理只使用于可逆反应,不使用于溶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DG=HTS适合任意条件的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据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B25时,在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中加入氨水,溶液的导电性增强C25时,0.1mol/L的硫化氢溶液与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当D25时,将等体积PH=1的盐酸和水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1.38恒容容器中,2SO2(g)+O2(g)2SO3 (g)H=296.6kJ/mo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一定不能生成2体积SO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C加入2molSO2和1molO2放出的热量是加入1molSO2和0.5molO2放出热量的2倍D平衡后再加入1molSO3,SO2的转化率增大9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2NO2H0中N0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10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3C(g)+D(s)H0,A的转化率与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A的浓度或减少C的浓度B缩小容器的容积或加入催化剂C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D由a变成b,A和B的物质的量与C、D的物质的量相等1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H0,平衡时生成1.5mol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常数K都增大B其它条件相同,向容器中只加入2molZ,能建立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C平衡时,平衡常数K=36a(mol/L)1D某时刻X、Y、Z物质的量分别是0.3mol,1mol和1.1mol,反应正向进行121molX气体跟amol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Y(g)bZ(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a=1,b=2Ba=2,b=1Ca=2,b=2Da=3,b=21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MBt2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达到平衡C当M、N都是气体时增大压强,N物质的量减少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则反应的H014已知反应mX(g)+nY(g)qZ(g)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B增大压强同时又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且可以提高Z 的产率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增大15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先增大再减小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16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t/min024681618n(X)/mol1.6001.2001.1001.0751.0001.000A46 min时间段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2.5103 mol/(Lmin)B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C达平衡后,升高温度,K减小,则正反应H0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1.6 mol Z,达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不变二、主观试题17(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 (g)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右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3)t1(t1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表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状态; c1数值0.08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单选)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时间(min)COH2OCO2H200.2000.3000020.1380.2380.0620.0623c1c2c3c34c1c2c3c350.1160.2160.08460.0960.2660.10418反应:aA(g)+bB(g)cC(g)H0 在2L恒容容器中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2)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采取的措施是,(3)比较第二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三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或“=”),判断的理由是(4)第三阶段平衡常数K3 的计算式19利用图中的信息,按图装置链接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B瓶中的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填“深”或“浅”),其原因是20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同学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了如表系列实验: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序号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c/(mol/L)V/mLc/(mol/L)V/mL2010.00.1010.00.50040V10.10V20.50V320V40.104.00.50V5(1)该实验、可探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1、V2和V3分别是、(2)实验、可探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4、V5分别是、21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秒内的反应进程(1)前20秒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率mol/(LS)(2)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3)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不改变其它条件,向该容器中再加入少量的NO2,平衡移动的方向是,NO2的平衡转化率68.75%(填“”、“”或“=”),NO的体积百分含量(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4)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反应经过20秒达到平衡,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催化剂后反应070s的曲线22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92.4kJmol1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式流程图1:(1)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NH4HS一定条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步骤中制氢气的原理如下:CH4(g)+H2O(g)CO(g)+3H2(g)H=+206.4 kJmol1CO(g)+H2O(g)CO2(g)+H2(g)H=41.2kJmol1对于反应,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的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填序号)a升高温度b增大水蒸气浓度c加入催化剂d降低压强利用反应,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的产量若1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20%)与H2O反应,得到1.18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的转化率为(3)图2表示500、60.0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4)上述流程图中,使合成氨放出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步骤是(填序号)简述本流程中提高合成氨原料总转化率的方法:xx重庆十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最佳答案)1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K+、Cl、HCO3BNa+、Cu2+、SO42、NO3CMg2+、NH4+、SO42、ClDBa2+、Fe2+、NO3、K+【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强酸性溶液中含大量的H+,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解答】解:AH+、HCO3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Cu2+为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B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DFe2+、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C2用100ml 浓度为2mol/L稀硫酸与过量铁片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而产生氢气的量不变的是()A给反应体系适当加热B向反应体系中加水稀释C加入少量氧化铜固体D加入催化剂或加压【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反应速率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或增大固体的表面积,注意不能用浓硫酸,也可形成原电池反应,生成氢气的量不变,则酸的物质的量不变,以此解答【解答】解:A加热可增大反应速率,且产生氢气的量不变,故A正确;B向反应体系中加水稀释,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C加入少量氧化铜固体,消耗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减少,故C错误;D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A3对于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各物质体积分数相等Bc(NH3)保持不变C各物质浓度相等Dc(NH3):c(N2):c(H2)=2:1:3【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质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的反应来说,达到平衡时,压强也不变【解答】解:A、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取决于反应时物质的配比数以及反应的程度,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故B正确;C、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决于反应时物质的配比数以及反应的程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一定相等,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错误;D、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决于反应时物质的配比数以及反应的程度,各种物质的浓度关系比可能为2:1:3,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应根据平衡常数判断,故D错误故选B4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NH3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6mol,则此反应的速率(x)为()A(O2)=0.3 molL1s1B(NO)=0.24molL1s1C(NH3)=0.12 molL1s1D(H2O)=0.36molL1min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30秒后NH3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6mol,则(NH3)=0.004 molL1s1,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解答】解:30秒后NH3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6mol,则(NH3)=0.004 molL1s1,由4NH3+5O24NO+6H2O及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O2)=0.004 molL1s1=0.005molL1s1,(NO)=(NH3)=0.004molL1s1,(H2O)=0.004 molL1s1=0.006molL1s1=0.36molL1min1,故选D5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NaCl,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考点】水的电离【分析】水电离生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所以加入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抑制水电离,加入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物质能促进水电离,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一水合氨电离出OH而导致溶液中c(OH)增大,从而抑制水电离,故A错误;B向水中加入硫酸氢钠固体,硫酸氢钠电离出氢离子导致溶液中c(H+)增大,温度不变,Kw不变,故B正确;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Cl,对水的电离无影响,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Kw增大,pH减小,故D错误;故选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v(正)v(逆)B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是通过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而使反应速率加快C勒夏特列原理只使用于可逆反应,不使用于溶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DG=HTS适合任意条件的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据【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B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都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C难溶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都存在可逆过程;DG=HTS0时可自发进行【解答】解: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故A错误;B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都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可增大反应速率,故B正确;C难溶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都存在可逆过程,适用于勒夏特列原理,故C错误;DG=HTS0时可自发进行,温度、反应热以及熵变影响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故D错误故选B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B25时,在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中加入氨水,溶液的导电性增强C25时,0.1mol/L的硫化氢溶液与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当D25时,将等体积PH=1的盐酸和水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1.3【考点】pH的简单计算【分析】A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入醋酸钠会抑制醋酸电离;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为NH4NO3溶液,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C硫化氢为弱电解质,而硫化钠为强电解质,等浓度溶液中硫化氢溶液中离子浓度远远小于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D根据pH=lgc(H+)计算出该盐酸中氢离子浓度,然后再根据pH=lgc(H+)计算出混合液的pH【解答】解:A稀醋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CH3COO+H+,加入醋酸钠,溶液中CH3COO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故A错误;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为NH4NO3溶液,硝酸和硝酸铵的导电能力几乎相等,故B错误;C硫化氢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而硫化钠为强电解质,等浓度溶液中硫化氢溶液中离子浓度远远小于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故C错误;DpH=1的盐酸中c(H+)=101mol/L,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氢离子浓度为:101mol/L0.5=5102mol/L,则混合液的pH=lgc(H+)=lg5102=2lg51.3,故D正确;故选D8恒容容器中,2SO2(g)+O2(g)2SO3 (g)H=296.6kJ/mo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一定不能生成2体积SO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C加入2molSO2和1molO2放出的热量是加入1molSO2和0.5molO2放出热量的2倍D平衡后再加入1molSO3,SO2的转化率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平衡正向进行的趋势越大;D平衡后再加入1molSO3,压强增大【解答】解:A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一定不能生成2体积SO3,故A正确;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正确;C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平衡正向进行的趋势越大,则加入2molSO2和1molO2放出的热量大于加入1molSO2和0.5molO2放出热量的2倍,故C错误;D平衡后再加入1molSO3,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C9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2NO2H0中N0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曲线上,当温度一定时,NO的转化率也一定,故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而曲线外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据此解答【解答】解:A、a点在曲线上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d点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故v(正)v(逆),故A正确;B、b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B错误;C、c点在曲线下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c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故v(正)v(逆),故C错误;D、d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D错误;故选A10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3C(g)+D(s)H0,A的转化率与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A的浓度或减少C的浓度B缩小容器的容积或加入催化剂C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D由a变成b,A和B的物质的量与C、D的物质的量相等【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由图可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反应速率加快,A的转化率不变,则改变的条件为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减小,减少C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均与图象不符,故A不选;B缩小容器的容积(压强增大)或加入催化剂,均可加快反应速率,A的转化率不变,故B选;C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C不选;D由a变成b,平衡状态不变,物质的量关系与起始物质的量、转化率有关,不能判断A和B的物质的量与C、D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故D不选;故选B1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H0,平衡时生成1.5mol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常数K都增大B其它条件相同,向容器中只加入2molZ,能建立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C平衡时,平衡常数K=36a(mol/L)1D某时刻X、Y、Z物质的量分别是0.3mol,1mol和1.1mol,反应正向进行【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A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B其它条件相同,向容器中只加入2molZ,相当于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C结合三行计算劣势计算平衡浓度,平衡常数K=;D计算此时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解答】解:A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不变,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故A错误;B其它条件相同,向容器中只加入2molZ,相当于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能建立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故B正确;C X(g)+2Y(g)2Z(g) 起始量(mol) 1 2 0变化量(mol/L) 0.75 1.5 1.5平衡量(mol/L) 0.25 0.5 1.5K=36a(mol/L)1,故C正确;D某时刻X、Y、Z物质的量分别是0.3mol,1mol和1.1mol,Qc=4.03aK=36a,反应正向进行,故D正确;故选A121molX气体跟amol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Y(g)bZ(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a=1,b=2Ba=2,b=1Ca=2,b=2Da=3,b=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各组分平衡时物质的量,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据此结合选项讨论判断a、b的取值【解答】解: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则参加反应的X为0.5mol,则: X(g)+a Y(g)b Z(g)起始量(mol):1 a 0变化量(mol):0.5 0.5a 0.5b平衡量(mol):0.5 0.5a 0.5b 同温同压下,气体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则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是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则(1+a):(0.5+0.5a+0.5b)=4:3,整理得:2b=a+1,若a=1,则b=1,若a=2,则b=1.5,若a=3,则b=2,B、C、D不符合,只有D符合,故选D1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MBt2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达到平衡C当M、N都是气体时增大压强,N物质的量减少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则反应的H0【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由图可知,N的物质的量减少,M的物质的量增加,则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N、M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84):(42)=2:1,t3时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为2NM,不能确定该反应中能量变化,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N、M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84):(42)=2:1,t3时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为2NM,故A错误;Bt2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但仍在变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当M、N都是气体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的物质的量减少,故C正确;D不能确定H,则升高温度不能判定平衡移动的方向,故D错误;故选C14已知反应mX(g)+nY(g)qZ(g)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B增大压强同时又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且可以提高Z 的产率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恒容条件下,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增大压强同时又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由于m+nq,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结合M=判断;D、增加X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而本身转化率减小【解答】解:A、恒容条件下,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正确;B、增大压强同时又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升高温度不能提高Z 的产率,故B错误;C、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由于m+nq,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结合M=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正确;D、增加X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而本身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故选B15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先增大再减小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分析】A开始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B根据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该比值与氢氧根离子成反比,电解氨水的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C根据物料守恒,醋酸和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变,但是溶液体积增大,二者的浓度之和逐渐减小;D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氨水与醋酸的浓度、体积相等时,溶液显示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解答】解:A酸溶液、碱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显示中性前,随着氨水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随着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所以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当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开始时溶液为CH3COOH和CH3COONH4的混合物,由CH3COONH4的水解常数Kh=,随着氨水的加入,c(H+)逐渐减小,Kh不变,则变小,当加氨水至溶液显碱性时,氨水的电离常数Kb=,c(OH)与氢离子浓度成反比,随着氨水的滴入,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电离常数K不变,所以逐渐减小,即始终减小,故B错误;Cn(CH3COOH)与n(CH3COO)之和为0.001mol,始终保持不变,由于溶液体积逐渐增大,所以c(CH3COOH)与c(CH3COO)之和逐渐减小,故C错误;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醋酸和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二者的电离常数相等,所以溶液显示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故D正确;故选D16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t/min024681618n(X)/mol1.6001.2001.1001.0751.0001.000A46 min时间段内Z的平均反应速率2.5103 mol/(Lmin)B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C达平衡后,升高温度,K减小,则正反应H0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1.6 mol Z,达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不变【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依据图表数据结合反应速率概念计算,V=计算得到;计算X的反应速率,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计算Z的反应速率;B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常数=;C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入Z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平衡不移动,Z的体积分数不变【解答】解:A依据图表数据结合反应速率概念计算,V(X)=0.00125mol/Lmin,V(Z)=2V(X)=20.00125mol/Lmin=0.0025mol/L,故A正确;B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X(g)+Y(g)2Z起始量(mol/L) 0.16 0.16 0变化量(mol/L) 0.06 0.06 0.12平衡量(mol/L) 0.1 0.1 0.12平衡常数=1.44,故B正确;C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C错误;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入Z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平衡不移动,Z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C二、主观试题17(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 (g)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右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mol/(Lmin),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1(3)t1(t1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表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c1数值大于0.08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d(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a(单选)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时间(min)COH2OCO2H200.2000.3000020.1380.2380.0620.0623c1c2c3c34c1c2c3c350.1160.2160.08460.0960.2660.104【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分析;(2)根据v=计算反应速率;分别计算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K;(3)根据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解答】解:(1)平衡常数为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K越大,说明生成物越多,反应物越少,当反应放热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反应吸热时,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升高,K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答案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v=0.03mol/(Lmin),用三段式法计算: CO(g)十H2O(g) CO2(g)十H2 (g)起始:0.20mol/L 0.30mol/L 0 0转化:0.12mol/L 0.12mol/L 0.12mol/L 0.12mol/L平衡:0.08mol/L 0.18mol/L 0.12mol/L 0.12mol/L则K=1,故答案为:0.03mol/(Lmin);1;(3)在高于850时发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一定在4min前达到化学平衡另外从表中可看出反应在3min和4min时的各物质浓度相同,故3min4min之间反应应处于平衡状态由于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1数值应大于0.08 mol/L故答案为:平衡;大于;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是升高温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引起,故选d表中5min6min之间CO浓度减少,H2O浓度增大,CO2浓度增大,只有增加水蒸气,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选a,故答案为:d;a18反应:aA(g)+bB(g)cC(g)H0 在2L恒容容器中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1:3:2(2)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平衡正向移动,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3)比较第二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三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或“=”),判断的理由是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第三阶段平衡常数K3 的计算式【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1)由图可知第阶段,平衡时c(A)=2mol/L1mol/L=1mol/L,c(B)=6mol/L3mol/L=3mol/L,c(C)=2mol/L,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2)第阶段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3)第阶段的开始与第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的量减少,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另外结合A的速率在三个阶段的情况,确定改变的条件一定为降低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不能抵消改变,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4)第三阶段平衡时,A的平衡物质的量为0.50mol/L,B的平衡物质的量为1.50mol,C的物质的量为1.00mol/L,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建立平衡常数计算式;【解答】解:(1)由图可知第阶段,平衡时c(A)=2mol/L1mol/L=1mol/L,c(B)=6mol/L3mol/L=3mol/L,c(C)=2mol/L,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b:c=1mol/L:3mol/L:2mol/L=1:3:2,故答案为:1:3:2;(2)第阶段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平衡正向移动;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3)第阶段的开始与第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的量减少,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另外结合A的速率在三个阶段的情况,确定改变的条件一定为降低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不能抵消改变,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故答案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可逆反应A+3B2C第三阶段达到平衡时A的平衡浓度为0.25mol/L,B的平衡浓度为0.75mol/L,C的平衡浓度为0.50mol/L,此时K=,故答案为:;19利用图中的信息,按图装置链接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B瓶中的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浅(填“深”或“浅”),其原因是2NON2O4H0,A瓶加热,平衡左移颜色加深,B瓶降低温度,平衡右移颜色变浅【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由图可知,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浓硫酸溶解于水温度升高,而硝酸铵溶解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则右侧烧杯的温度低于左侧,升高温度使2NO2(红棕色)N2O4(无色)H0,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由图可知,2mol二氧化氮的能量高于1mol四氧化二氮的能量,故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而图中,因浓硫酸溶解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左侧烧杯的温度高于右侧,升高温度使2NO2(红棕色)N2O4(无色)H0,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向生成NO2移动,故B瓶颜色变浅,故答案为:浅;2NON2O4H0,A瓶加热,平衡左移颜色加深,B瓶降低温度,平衡右移颜色变浅20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同学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了如表系列实验: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序号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V/mLc/(mol/L)V/mLc/(mol/L)V/mL2010.00.1010.00.50040V10.10V20.50V320V40.104.00.50V5(1)该实验、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1、V2和V3分别是10.0、10.0、0(2)实验、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4、V5分别是10.0、6.0【考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1)实验、的温度不同,故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要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2)实验、加入的硫酸的量不同,故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要探究硫酸的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解答】解:(1)实验、的温度不同,故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要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即加入的Na2S2O3溶液的量相同,故V1=10.0mL,加入的硫酸的量相同,故V2=10.0mL,加入水的体积相等,故V3=0,故答案为:温度;10.0;10.0;0;(2)实验、加入的硫酸的量不同,故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要探究硫酸的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即加入的Na2S2O3溶液的量相同,故V4=10.0mL,溶液总体积也须相同,故加入的水的体积V5=6.0mL,故答案为:浓度;10.0;6.021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秒内的反应进程(1)前20秒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率5.5104mol/(LS)(2)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3)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不改变其它条件,向该容器中再加入少量的NO2,平衡移动的方向是正反应方向,NO2的平衡转化率68.75%(填“”、“”或“=”),NO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4)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反应经过20秒达到平衡,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催化剂后反应070s的曲线【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1)由图可知,20秒内NO2的浓度变化为0.04mol/L0.018mol/L=0.022mol/L,根据v=计算v(NO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O2);(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据此书写;(3)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图象分析可知,二氧化氮起始浓度0.04mol/L,结合三行计算列式得到, 2NO22NO+O2,起始量(mol/L) 0.04 0 0变化量(mol/L) 0.0275 0.0275 0.01375平衡量(mol/L) 0.0125 0.0275 0.01375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不改变其它条件,向该容器中再加入少量的NO2,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但加入量多于平衡移动减小的量,二氧化氮转化率减小,NO含量减小;(4)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NO2浓度变化量增大,到达平衡时间缩短,但不影响平衡移动,达到平衡是NO2浓度约为0.0125mol/L,据此用虚线画出加催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解答】解:(1)由图可知,20秒内NO2的浓度变化为0.04mol/L0.018mol/L=0.022mol/L,故v(NO2)=0.0011mol/(Ls),对于2NO22NO+O2,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O2)=v(NO2)=0.0011mol/(Ls)=5.5104mol/(Ls),故答案为:5.5104;(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对于可逆反应2NO22NO+O2的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3)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图象分析可知,二氧化氮起始浓度0.04mol/L,结合三行计算列式得到, 2NO22NO+O2,起始量(mol/L) 0.04 0 0变化量(mol/L) 0.0275 0.0275 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