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理衔接班.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5608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理衔接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理衔接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理衔接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理衔接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 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 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2II卷内容须用0. 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 4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2请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A. B. C. D. 3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这反映了A. 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 B. 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C. 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4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 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 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 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 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5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6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主要反映了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私营工商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C明朝政府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D国家对工商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7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8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不包括A.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C. 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 D. 出现晓市、夜市9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hu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10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B. 统治者“不抑兼并”C.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11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12 鸦片战争后,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买办和买办化商人的出现 B棉花、花生和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13下列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变化最早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 B. 中国出现了外资经济、近代封建官办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等新兴经济成分 C. 中国的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D.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14有人感慨,到20世纪初,“其他农产品、畜产品和家庭手工制品等都成了中国重要的出口物。几乎每个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已与世界市场发生了联系”。这种“感慨”实际上是A. 民族企业市场扩大的表现 B. 农民积极开拓市场的表现C. 传统经济难以为继的反映 D. 传统农业继续发展的体现15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经济的抵制 B. 英、法航运公司经营不善,技术落后C. 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与之争利的结果 D.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初步发展对外国企业构成威胁16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积极扶植官僚资本企业C奖励实业顺应时代潮流 D主动变革社会经济体制17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持 B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C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19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A. 张謇的企业带有封建官僚买办性质 B. 封建势力阻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 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势力控制20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2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在英国支持下,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材料反映了A国民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银本位”制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金融C此后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D法币政策的推行是为抗日战争做准备22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转嫁战争负担 B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C强化物资管制 D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2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24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25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A 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C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 D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26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D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27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A B C D29“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这次会议A. 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C. 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D.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关键因素是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民的思想觉悟 D国际国内形势32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33作出论断“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议是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4下列选项不属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是A.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B. 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 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35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分配方式的转变 B流通方式的转变C资源配制方式的转变 D所有制方式的转变36下列属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A B C D37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如唐之“丰满华丽”,宋之“理性美”,民国的“中西合璧”,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姿多彩”。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商业繁华、政治民主、经济全球化B 富强开放、理学盛行、民主共和、 经济全球化C“百家争鸣”、理学盛行、新思想萌发、百花齐放D 富强开放、民族融合、中体西用、百花齐放38中华民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音乐茶座和看电影成为上流社会的生活时尚B鞠躬、握手等礼仪的推广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C民国初年,旧有婚姻观念有了完全改变D中山装流行,逐渐成为中西合璧的“国服”,为国人青睐39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二是奇,三是妙。当时有人是这样描写上海的奇与妙的:“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居人不信金吾禁,路上徘徊听五更。”“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材料中的“奇”与“妙”所指的事物反映了A高架铁路的建立 B水运事业的发展C电力与通讯事业的发展 D化学工业的进步40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BCD第卷(共20分)二. 综合题(本题1小题,共20分)41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条道路的转化: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请同答:(1) 中国走“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是什么?(4分)举出一例20世纪5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建设道路出现的曲折史实。(4分)(2) 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化的标志是什么?(4分)20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4分)(3)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高一年级3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D 6B 7B 8C 9D 10C11D 12D 13C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A21A 22A 23A 24B 25B 26D 27B 28D 29A 30D31A 32C 33C 34B 35C 36D 37B 38C 39C 40A41(1)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民族独立、推翻三座大山等)。(4分)曲折史实:“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4分)(2)标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分)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3)启示: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应结合本国实际,走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