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6突破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点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808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6突破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点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6突破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点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6突破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点课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6突破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点课时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河湟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河湟,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入侵;元载(唐代宗时宰相),对西北边防多方筹措,后因事诏令自杀;晁错对于削藩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他;水经注:“有黄帝冢,帝崩,惟弓剑存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以异族占领的土地“河湟”为题目,十分醒目,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B元载与晁错的主张和遭遇颇为相似,诗人叙其事,表达对他们的推重和惋惜之情。C二、四句相承,以黄帝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D河湟百姓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永为汉臣。E“虽”和“尽”两个虚词用得极妙,一抑一扬,侧面写出了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解析:C项,诗歌前四句抒发诗人对于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所以对于主张收复失地的宪宗之死,诗人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E项,应该是正面写出了百姓的浩然正气。答案:CE(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简要赏析。答:答案:抓住富贵闲人陶醉于从凉州传来的轻歌曼舞这一细节,揭露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与“白发丹心”的河湟百姓对比,让人产生无尽的感慨;尾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之语写出,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B该诗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C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比棉花白净。D作者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因为它加重了诗人在别筵上的离愁别感。E该诗先抒情后写景,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景表达的套路相同。解析:C项,诗人是用乐景来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E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先写景后抒情,与本诗先抒情后写景不同。答案:CE(2)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感。答:答案:首句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第二句写出了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第三、四句写出了当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使相见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乍逢又别,后会无期)。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江城子癸酉春社王炎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注】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愉悦情怀。B“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一句采用设问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怀。C“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D“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一句动静结合,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E词的下阕结尾处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因之而活跃飞动。解析:A项,“愉悦情怀”错,应该是寂寞情怀;D项,“动静结合”错,应该是以动衬静,“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错,应该是衬托寂寞无聊的心绪。答案:AD(2)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解析: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词中所写景物。解答本题应抓住“老大”“独处”“怯寒”“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等有效信息。答案: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蔌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解析: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项,“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答案:CE(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答:解析: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词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其次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显了词人的失落情怀。B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E词尾间接抒发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解析:C项,“一动一静,以动衬静”表述错误,“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作者写的是梦境,属于虚写;E项,“间接抒发感慨”错,应该是直抒胸臆。答案:CE(2)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各自诗(词)境,可以先分析两者的相同点,“自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城空自许”两句写出的是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但这些志向和理想均落空了。然后分析两者的不同点,本词“鬓虽残,心未死”强调的是“心未死”,也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镜中衰鬓已先斑”强调的是“鬓”“先斑”,侧重点在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上。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注】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暗”“淡”两字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B“融融”两字运用拟人手法,传达出自己看到金黄色的菊花时那一种温暖的感受。C诗歌颔联借典故来赞赏菊花之色和菊花之香,表明了自己安心归隐田园的乐趣。D诗歌颈联既赞扬了秋菊傲霜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的忧虑。E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了期望被朝廷赏识,入朝做官的心绪。解析:B项,“拟人手法”错,应该是通感,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C项,“安心归隐田园”错,从后四句诗来看,诗人并不是安心归隐,而是渴望入朝为官。答案:BC(2)这首咏菊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以本诗为例,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答:答案: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写自己。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四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罢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怯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八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朝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注】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天涯”一句写出诗人在这去京国数千里的地方收到江南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之情。B“不道”两字写出诗人早晨看到梅花开放的惊喜之情。虽则“开遍”,却又限于“向南枝”,不失为早梅。C上片描写梅花极有层次。先写梅花含苞待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D下片开头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表现出一个被贬老人观梅而暂时忘怀得失的心境。E本首词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都借梅喻人,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解析:A中“江南朋友的书信时”错;E本首词并没有借梅喻人,也没有表现高洁情怀。答案:AE(2)请分析下阕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答:答案:表达了作者的郁愤之情。这两句意思是要在平常见到这种景象,便希望畅怀酣饮;现在就不同了,自从被贬离开汴京,十年来,那种青年人的情怀、兴致已经不存在了。结尾在词情上是一大兜转,“老”加上“尽”的程度副词,更使拗折而出的郁愤之情得到充分表现。用“愿杯深”代言兴致好,亦形象有味。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玉楼春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注】钱惟演,北宋临安人。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片前两句写视觉所见:城上莺语唧唧,风光无限;城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B首句中“乱”字写出了暮春时节热闹的景象,同时又寄寓了作者不宁的心绪。C上片三、四句抒情是由上面对春色的描写引发的,作者因景生情,过渡是很自然的。D下片前两句写情怀衰晚,容颜改变,是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来感叹老之已至。E下片最后两句写作者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对比强烈,是最精彩的一笔。解析:A视觉和听觉相结合;C“因景生情”错,是寓情于景。答案:AC(2)诗歌中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答案:伤春之情,看到春天美景消逝轮回,心中平添感伤;年华逝去的无奈之情,心情低沉,揽镜自照,容颜老去;遭遇贬谪的苦闷之情,宦海沉浮,晚年遭贬,心情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