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4661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本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依偎(wi) 拘束(sh)怪癖(p) 应运而生(yng)B摭拾(zh)干瘪(bi)魁梧(w)四肢百骸(hi)C蕞尔(zu)思忖(cn) 鬈发(jun)曝背谈天(p)D仓颉(ji) 佣金(yng) 诳语(kung)泥古成痴(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人到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消金镜,壮志消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B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守丘,树高千丈,叶落归根。C受外部环境、自身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上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出口低速增长,消费、工业出现放缓迹象,转型综合征已逐渐体现出来。D虽然人们总是一相情愿地声称“谣言止于制者”,“真相在于公开透明”,“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辟谣敌不过谣言,科普敌不过迷信,一直是个严峻的事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接受它泥沙俱下的另一面。每天,数不清的资讯都像潮水一般向我们涌来,其中鱼目混珠,真伪难辨,充斥着大量有意或者无意的谣言。B大约在1921年,这伙土匪遭到直系军阀的围剿,孙美珠被捕后被砍头示众,孙美瑶一怒之下决定要反戈一击,报仇雪恨。C眼看已经是火烧眉毛了,他老兄还在那里有板有眼好整以暇地卖弄他的那手绝活儿。D十年,由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而一方面媒体记者自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则往往歪曲、隐瞒或者夸大各种科学问题。B这些疑问和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密切相关,以至于无论你懂不懂科学,都无可避免地要关注类似的问题。C腐败源自不受监督的权力,只有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度,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才有可能遏制腐败的滋生。D这些杂交玉米由于产量高,而且比进口的杂交玉米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3分)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研发的新型OLED采用一种名为有机自旋阀的装置。这一装置具有3层结构,中间的有机层相当于半导体,两侧是铁磁金属电子层。有机层采用名为“氘-DOO-PPV”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可发出橙色的光,其成本较低,可提高发光效率。整个装置极轻薄,可安装在灯管内部。OLED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技术,它具有主动发光、无需背光源、色彩鲜艳、功耗低等优点。研究人员认为,有效提高OLED发光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后,OLED有望取代目前广泛应用于电脑、电视机、照明设备等众多电子产品中的LED。研究人员说,这种技术目前只能在低温环境下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的要求。此外,还希望制造出可产生白色光的OLED。6望江楼的一副对联号称天下绝对,“机关重重”,原本该书写下联的地方,是一块无字木牌。当年的作者苦于对不出与之匹配的下联,最终郁闷成疾,连名字也未留下。请你以杭州等地的景点、地名等(例如望湖楼、望江亭、烟霞洞、飞来峰、闻涛路、抱朴道院、龙井问茶、钓鱼台、闻莺阁)入联,合理选择处理,帮他完成这个心愿。(4分)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7(5分)(台湾同胞刘峰)记得最深的一次是7月5号我带我的两个小外甥,去海底世界玩。回来的时候就被几辆车的喇叭声吓得够呛,当时我们是走在路边, 没来得及让车,立马就被一辆小车的喇叭声吓到了。带着两个小孩子肯定要慢一点,“叭叭叭叭叭叭叭叭”的声音立马就响起来了,特别刺耳。往往还不是叫一下两下,一直在叫, 从那急促的喇叭声中能听出来那个司机有多么急不可耐。之所以记忆那么深, 是因为小外甥被吓哭了,大外甥(三岁的样子)直接抱住我的腿,示意要我抱他有点怕为孩子那种天真无邪而感动,还有对孩子那种出于本能的关爱,让我深深地记住了这几声喇叭的响声。阅读这样的文字,往往会适当反思。就上述现象,谈谈你的看法。(6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小题。(9分)“勾兑”是白酒酿造的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艺。在蒸馏白酒中,大约98%的成分是乙醇和水,2%是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很少,却能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和质量。酒厂不同车间、同车间不同生产时间生产出来的白酒,所含的主要微量成分的量或者量比关系肯定不会完全一致,所以口感上就会参差不齐。要使酒的质量完美、符合品牌的传统风格、出厂产品质量统一,勾兑便必不可少。现代化的勾兑是先进行酒体设计,按统一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检验,最后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对微量香味成分进行综合平衡的一种特殊工艺。各种国际著名的蒸馏酒,如五粮液、威士忌、白兰地、金酒、朗姆酒等都是用高品质的基础酒勾兑出来的。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勾兑,勾兑技术可以称得上是酿酒的画龙点睛之笔。周礼等书的记载说明,周朝时人们已经懂得初酿出的“基础酒”进行再一次的加工-掺入液体混合物、评尝来提高酒质和口味。当今的勾兑与古代调配方法截然不同的是:勾兑时,各种掺合的基础酒都是蒸馏酒,而不是水(红露酒的调合,是通过加水稀释或用脱酸剂,使各次、各缸酒的质量和风味一致),调味也主要是滴入特殊调味剂和香料。勾兑是蒸馏酒出现之后的一种生产新工艺,绝不会先它而产生。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蒸馏酒出现于元朝。勾兑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稳定产品质量,维持独有的风格,这完全是为了商业市场的竞争。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景阳冈上只有“透瓶香”,杏花村里专卖汾酒,一种酒独销一方酒客,作坊主是没有统一每窖、樽、缸酒体质量和香味风格的需要的。这种工艺的发展和成熟,应在中国的生物工程科学发展起来之后。但是,市场上相对于“纯粮酒”的“勾兑酒”却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国传统白酒酿造一直采用粮食为原料,也就是纯粮酿造。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粮食供应紧张,为节约酿酒用粮,白酒行业开始探索用甘蔗和甜菜渣、薯干等代用原料生产白酒,模拟传统粮食白酒的口感,白酒行业将这种产品统称为“工艺白酒”。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白酒企业往往收购一些杂牌基础酒,甚至用代用原料造的酒精,后将其和酒糟混蒸,吸入发酵白酒的香气和滋味,加入香料,再披上华丽外衣,就可招摇上市。这些“勾兑酒”的成本较低,如一吨优质酒精不过5000元6000元,如果稀释成40度左右的白酒,一吨酒精就成为2吨白酒,等于4000瓶。成本低、利润高,这是众多厂家愿意生产“勾兑酒”的原因。相对于“勾兑酒”,纯粮酿造的白酒在价格上没有优势,而且“勾兑酒”厂家在宣传上又故意混淆“勾兑酒”和“纯粮酒”在酿造上的差别,一时间白酒市场上鱼龙混杂,普通消费者很难识别。8下列关于“勾兑”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酒刚造出来以后,不同车间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勾兑统一口味。B勾兑就是向不同基础酒或酒精里掺水,组合、调味后平衡酒体,使之保持独有风格。C勾兑是蒸馏酒出现之后的一种生产工艺,蒸馏出来的酒都可以进行勾兑。D现代化的勾兑是先进行酒体设计,后对微量成分进行综合平衡;古代的调配只是掺入液体混合物。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勾兑出来的酒,除了一些著名品牌之外,一般情况下,酒的品质都不高。B“纯粮酒”与“勾兑酒”的区别在于原料,而不在于勾兑的工艺。C市场上销售的“勾兑酒”,往往都是一些代料酒精勾兑而成的白酒。D勾兑的产生最早时间不过于近代晚期即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10结合上下文,请概括出采用“勾兑”的工艺酿出的高质量白酒应该符合的一些条件。(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汪曾祺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非常感动。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里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诗写得平淡而真实,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是惨切沉痛,触目惊心。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的作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我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采葵持作羹”。葵如何可以为羹呢?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我们那里叫做“葵花”。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叶子?向日葵的叶子我是很熟悉的,很大,叶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盐,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另外有一种秋葵,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叶如鸡脚,又名鸡爪葵。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还有一种蜀葵,又名锦葵,内蒙、山西一带叫做“蜀蓟”。我们那里叫做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叶、茎和花。后来我在济南的山东博物馆的庭院里看到一种戎葵,样子有点像秋葵,开着耀眼的朱红的大花,红得简直吓人一跳。我想,这种葵大概也不能吃。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后来我读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是个很值得叫人佩服的读书人。他是嘉庆进士,自翰林院修撰官至湖南等省巡抚。但他并没有只是做官,他留意各地物产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的文献,写成了长编和图考这样两部巨著。他的著作是我国十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直到现在,西方的植物学家还认为他绘的画十分精确。吴其浚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才见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因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这种菜我没有见过。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使是旅生的。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第一篇。“采葵莫伤根”,“松下清斋折露葵”,时时见于篇咏。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其实大白菜实际上已经成“菜之王”了。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癋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癋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浚那样激动,是为葵鸣不平。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北方似乎见不到葵了。不过近几年北京忽然卖起一种过去没见过的菜:木耳菜。你可以买一把来,做个汤,尝尝。葵就是那样的味道,滑的,木耳菜本名落葵,是葵之一种,只是葵叶为绿色,而木耳菜则带紫色,且叶较尖而小。由葵我又想到薤。我到内蒙去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材料,准备写一个戏。看了好多份资料,都提到部队当时很苦,时常没有粮食吃,吃“荄荄”,下面多于括号中注明“(音“害害”)”。我想:“荄荄”是什么东西?再说“荄”读gai,也不读“害”呀!后来在草原上有人给我找了一棵实物,我一看,明白了:这是薤。薤音xie。内蒙、山西人每把声母为X的字读成H母,又好用叠字,所以把“薤”念成了“害害”。薤叶极细。我捏着一棵薤,不禁想到汉代的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不说葱上露、韭上露,是很有道理的。薤叶上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晞”掉了。用此来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贴切。同时我又想到汉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尔能近取譬。北方人现在极少食薤了。南方人还是常吃的。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都有。这几省都把这东西的鳞茎叫做“藠头”。“藠”音“叫”。南方的年轻人现在也有很多不认识这个藠字的。我在韶山参观,看到说明材料中提到当时用的一种土造的手榴弹,叫做“洋藠古”,一个讲解员就老实不客气地读成“洋晶古”。湖南等省人吃的藠头大都是腌制的,或入醋,味道酸甜;或加辣椒,则酸甜而极辣,皆极能开胃。南方人很少知道藠头即是薤的。北方城里人则连藠头也不认识。北京的食品商场偶尔从南方运了藠头来卖,趋之若鹜的都是南方几省的人。北京人则多用不信任的眼光端详半天,然后望望然而去之。我曾买了一些,请几位北方同志尝尝,他们闭着眼睛嚼了一口,皱着眉头说:“不好吃!这哪有糖蒜好哇!”我本想长篇大论地宣传一下藠头的妙处,只好咽回去了。哀哉,人之成见之难于动摇也!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日 (载一九八四年第十一期北京文学,原文有删节)11作者在文章开始不久就说十五从军征“一个十岁的孩子也能读懂”,可是又在后文中说“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这两个“读懂”有什么不同?(3分)12作者在引介吴其浚的著述时特意写他的官职履历,这些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13文中作者引用了两首汉诗十五从军征和薤露,作者引用它们的用意相同吗?为什么?(4分)14通读全文,你觉得作者写葵和薤这两种蔬菜的命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5分)15汪曾祺先生曾说本文说的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你觉得文中的“葵和薤”、“大白菜”、“只信任糖蒜的人”分别象征文艺创作中的什么?(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共19分)墨 妙 亭 记(宋)苏轼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选自私刻古文观止)注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 登:登上,到达。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D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频繁。1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寡求而不争 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富有余者C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将相率亡去D皆争出谷以佐官 余以事至湖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3分)A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B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C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D“物必归于尽”一句,画龙点睛,是全文的主旨。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20把文中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3分)(2)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完成21-22题。(7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3分)2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24题:(6分)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陈,国名。司败,官名,即司寇也。昭公,鲁君,习于威仪之节,当时以为知礼。巫马姓,期字,孔子弟子,名施。23请指出孔子作答的依据: (以论语章句)(2分)24孔子说昭公“知礼”,陈司败认为昭公“不知礼”,甚至认为孔子“亦党”了。明代李贽认为孔丘只是一个普通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那么,你如何看待孔子的回答呢?你又如何看待陈司败对孔子“君子亦党”的指责呢?(4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呜呼!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六国论)(2)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3)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4)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 ,是以见放!” (渔父)(6)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论语)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习 惯 黄灿然以前坐巴士上班,我总是埋头看书,有时候坐过了站,这才抬头四顾。后来一会儿看书一会儿望出窗外,有时候不知该看书还是该望出窗外。再后来没兴趣看书,窗外的街景和行人,涌进车里的声浪,都更使我入迷。如今我依然保持不看书的习惯,但目光渐渐越过高楼群,投向远山和白云。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受,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诗歌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B;A应运而生(yng) C鬈发(qun)D佣金(yng)2C; A容销金镜 B 狐死首丘 D一厢情愿3C好整以暇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A鱼目混珠是指用假的冒充真的,此处应为“鱼龙混杂“,是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的意思。 B反戈一击是指从内部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现常比作从前生活中稀少的、值得回忆的往事。也作“吉光片裘”。4B;A 语序不当;C搭配不当;D谓语残缺5参:美开发出新型“自旋极化”有机发光二极管。(3分)6参:栖霞岭,栖霞光,栖霞岭上栖霞光。霞光万丈,霞岭万丈。朝月阁,朝月落,朝月阁中朝月落。月阁无声,月落无声特别优秀奖(来自辽宁)崇圣寺,崇圣意,崇圣寺中崇圣意,圣意万重,圣寺万重平子试对(大理崇圣寺)7(5分)参:(1)请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2)请给自己一个安静不烦躁的开车心境;(3)希望嘈杂的喇叭声尽量离我们的生活远一点;(4)希望更多人学会待人友善和有耐心;(5)希望我们的周围少一些浮躁和暴戾之气;(6)希望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不恐怖的环境中;(7)请给孩子一个有序而文明的大街;(8)喇叭的分贝越高,意味着其人修养越低(刘峰)我想到了辛亥革命秋瑾的一句话“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小题。(9分)8B 9B10酒的质量完美、符合品牌的传统风格、出厂产品质量统一;口感不会参差不齐;不是简单地掺入液体混合物,甚至水;用高品质的基础酒勾兑出来;基础酒应是蒸馏酒,而不是代料酒精;采用粮食为原料,纯粮酿造;采用自身生产的有品牌质量保证的基础酒,而非采购杂牌酒;标注纯粮酿造标记,不做虚假宣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11“一个十岁的孩子也能读懂”是说这首诗歌写得明白如话,不事雕琢;说自己终于真正读懂这首诗,是指弄懂了“葵”的意思。12不能删去。这样写是说他不只是做官,而是留意物产与民生的关系,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多留意自己职业之外的生活。13不同。引用十五从军征是为了引出“葵”的话题;写薤露是为了形象地描述薤的样子,同时也表明薤在汉朝时后的普及,以及当时的人写诗能“近取譬”。14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关心草木虫鱼,“关心粮食和蔬菜”对于人生要有广泛的兴趣,有一点好奇探究的兴致,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有兴趣尝试。15“葵和薤”是指那些文学艺术中有生命力但比较边缘、小众的品类;“大白菜”是指普及的、大众的、单一的品类;只信任糖蒜的人指那些先入为主,口味单一的受众。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6A (登:五谷成熟)17A (A并列 B定语后置的标志 的人 C大都 带着,随着 D连词 介词)18C(第三段,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主要意思是表达作者要“知命”的观点)19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20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2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2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分)24、(4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国论)(2)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3)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4)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6)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文言文参考译文】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上迁任湖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他的府第北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实亭中。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着打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有急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悠然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连上等良田也没有收成,湖州老百姓饥饿严重,许多人争相逃亡他乡。孙辛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粮食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于是,富裕人家,都争相贡献出自己家的余粮以支持官府,使得灾民免于死亡的不计其数。正当这时,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朝廷派来的使者交错频繁,世人都认为孙莘老肯定会日夜书写文书,到了进见朝廷使臣的时候,也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仍然保持雍容自得的神态。而孙莘老却更加喜欢前来的宾客,诗饮酒以为欢乐,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代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汇集成吴兴新集,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为办公事来到湖州,巡视一周,为之惊叹,而孙莘老又请我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有人对我说:凡是事物必有毁灭的时候,而凭借物质形态看似坚固的事物尤其不能长久。虽然青铜器和历代刻石看起来坚固,但不久也会变坏,至于人们追求的功名文章,传播给后世,还算比较长久的。如果把可以长久传世的功名文章借助不多久就变坏的碑刻来保存,实际上是把本来可以长久保存的东西反而借助于速坏的形态,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我认为真正知道事物命运的人,必定会采取措施,竭尽全力,然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可遗憾的了。事物有生成就必然会有坏的时候,正像人生有生就必然有死,国家有兴旺也就必然会有灭亡。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有贤德的人修身养性,对于一切有助于长生而延缓衰老的方法无不利用;治理国家,凡是能够使得国家长久昌盛而能够挽救灭亡的方法也无不使用,直到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时才不得不罢休。这就是所谓的知道命运。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辨析一番。所以列举了这些说法,而列举亭子当中所搜藏的文物于左侧。【诗词赏析参考】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全篇的气概都很豪迈,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