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2)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3849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2)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2)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2)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2)课标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xx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试题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 D. 内吞和外排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难度较小。由题知,该物质进出细胞为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协助的运输方式;协助扩散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但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不仅需要载体蛋白,还需消耗能量。答案:B2xx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质检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过程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Bb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C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D和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识图能力,难度中等。a过程表示自由扩散,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有关;b过程为主动运输过程,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外排作用分泌; 是糖蛋白,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与无关。答案:C3xx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统考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线粒体受损伤,会影响人的红细胞吸收K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胰岛素的分泌需要耗能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分析能力,难度中等。人的红细胞内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故 A 项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故 B 项正确;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离子,海藻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离子,使细胞液浓度增大,防止质壁分离,故 C 项正确;胰岛素分泌是通过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故 D 项正确。答案:A4xx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试问:哪些曲线可表示这种运输方式?()A. B. C. D. 解析: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参与,但不消耗能量。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后,由于载体的限制,运输速度不再增加,曲线符合。由于不消耗能量,运输速度与O2 浓度无关,曲线符合。答案:B5. xx山东潍坊教学质量调查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肌肉细胞积累K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7层磷脂双分子层D液泡中能积累大量离子是由于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跨膜运输的过程和特点,难度中等。K进入肌肉细胞,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A 正确;细胞膜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因而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B 正确; 7层磷脂双分子层即7层膜,分别是:1层(类囊体膜) 2 层(叶绿体膜) 2 层(细胞膜) 2 层(线粒体膜),C正确;液泡膜属于细胞的膜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D 错误。答案:D6xx山东潍坊教学质量调查下列实例不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A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B精卵细胞结合C小肠细胞分泌消化酶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几个生理过程的关系,难度中等。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属于胞吞,有细胞膜的流动过程, A 正确;精卵细胞结合,有膜的融合过程, B 正确;小肠细胞分泌消化酶,属于胞吐,有细胞膜的流动过程, C 正确;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释放出抗原,并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过程,D错误。答案:D7xx北京市丰台区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B在休眠或衰老的细胞中,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多于内流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D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囊泡膜可能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难度中等。主动运输的特点: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故 A 正确;休眠或衰老的细胞,仍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还需要消耗能量,而细胞内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葡萄糖,故 B 错误;质壁分离过程是一个细胞失水的过程,因此水分子外流多于内流,进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故 C 正确;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分泌蛋白逐渐向细胞膜靠近,然后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将分泌蛋白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故 D 正确。答案:B8xx沈阳四校协作体高三阶段考试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决定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C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有关,与无关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分析图形,为细胞膜的外侧,为细胞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只能从细胞膜外侧进入细胞膜内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都有关。答案:B9xx长春实验中学质检关于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和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和有关解析:从概念图上分析,为主动运输,为协助扩散,为协助扩散的实例,为主动运输的实例。A项错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B项正确: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项错误: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进入细胞;D项错误:蔗糖进入细胞时细胞已死亡。答案:B10历年经典保留题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A固醇,自由扩散 B性激素,协助扩散C蛋白质,主动运输 D蛋白质,胞吞解析:性激素和固醇都是脂质物质,经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答案:D11xx金版原创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Na BCO2C胰岛素 DK解析:首先根据图乙判定该物质的运输方式及浓度特点,然后观察图甲中各种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最终确定对应关系。图乙表示物质由细胞外通过主动运输由低浓度进入高浓度的细胞内。Na细胞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浓度方向不符合乙图;CO2为自由扩散,胰岛素为胞吐,且不进入该细胞,运输方式不符合乙图;只有K的运输方式和浓度方向都符合乙图。答案:D12历年经典保留题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解析:C选项中乙物质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要有载体蛋白的参与,故是正确的;D选项中乙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故不一定要有载体蛋白的参与;A选项中甲物质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三种运输方式都有可能,只有主动运输才需要消耗能量;B选项中甲物质运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一定要消耗ATP。答案:C教师备选题1xx三明模拟图中曲线a、b表示分子跨膜运输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曲线a代表被动运输,曲线b代表主动运输B. 曲线a代表的分子跨膜运输一定不需要载体蛋白C. 曲线b转运速率达到饱和的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限D.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从而对曲线a、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解析:由图判断曲线a代表被动运输,曲线b代表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物质运输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膜的流动性的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B教师备选题2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通过“囊泡运输”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B. a、b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C. 该图解可以证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b与a分别是所有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解析: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一种特殊方式,排出代谢废物(如尿素、Na等)和摄取养分(如氨基酸、葡萄糖等)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2分)13.(14分)xx金版原创如图一所示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代表物质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图一中所示的_。(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3)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方式相同,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若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图一中所示的转运Ca2的_的活动。(4)图二与图一中的_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5)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实验步骤: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C6H12O6的溶液中。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c_。实验结果及结论:结果结论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解析:本题借助生物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考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验探究能力。(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能充分说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分子,图一中甲代表磷脂双分子层。(2)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途径排出的,是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不需要能量,因此是协助扩散。(3)Ca2、K、C6H12O6的吸收都属于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因缺少能量ATP,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不受能量的限制,证明该毒素抑制了转运Ca2的乙载体蛋白的活动。(4)图二在一定范围内,跨膜运输的速率随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即使O2浓度再增大,跨膜运输的速率也不变,这表明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呼吸相关,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为主动运输。图一中的代表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ATP,图二中出现BC段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5)对于实验的设计,主要考虑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来自细胞呼吸,因此要从能量的来源去考虑。答案:(1)甲磷脂双分子层(2)协助扩散(3)缺少ATP乙载体蛋白(4)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5)b.完全抑制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C6H12O6的吸收速率结果结论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是主动运输两组植株对Ca2、K、C6H12O6的吸收速率相同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是被动运输14.(14分)xx金版原创与组合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A代表_分子;B代表_;D代表_。(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膜。(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它们可用图乙中的表示的是_,可用图乙中表示的为ae中的_。(5)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6)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实验。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比较_来判断实验结果。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现象证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4)ae五个过程中,b、c、d穿膜无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运输,它们的运输动力完全依赖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梯度,但协助扩散还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而ae中的a、e两种方式需载体且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应属主动运输,即已摆脱浓度制约(横轴已表示浓度)甚至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但由于载体的饱和,在达一定程度后,也将不再继续转运。(5)维生素D为脂溶性物质,穿膜运输应为自由扩散,所以选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选a。(6)实验缺乏对照,应增设不同温度处理,通过观察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长短来比较。答案:(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2)选择透过性(3)流动性(4)b、c、db、ca(5)ba(6)对照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的长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15(14分)xx衡水市高三统考下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1)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2)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3)经研究发现红细胞悬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而红细胞发生溶血后,光线比较容易通过溶液,溶液会逐渐澄清,所以可通过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度判断红细胞溶血速度,进而根据红细胞溶血速度来判断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请你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材料用具: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0.3 mol/L的甘油溶液、试管、量筒、记时器、试管架、笔。实验步骤: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分别量取_、_各10 mL,注入A、B两支试管。分别量取1 mL_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记时,记录_。结果及结论:如果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短,说明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快;如果_,说明甘油比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快;如果_,说明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同。解析:题图中A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代表自由扩散;B消耗能量,需要载体,代表主动运输;C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代表协助扩散。(1)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通过自由扩散吸收O2。(2)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影响能量的供应,所以主动运输的过程受到较大影响。(3)本小题是一道典型的实验设计题。实验目的是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根据题意,实验的自变量是葡萄糖和甘油,因变量是其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可通过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度判断红细胞溶血速度。答案:(1)K(2)B(或主动运输)(3)实验步骤: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03 mol/L的甘油溶液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溶液由不透明到澄清的时间结果及结论:加入甘油溶液的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短两支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