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3192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xx浙江五校联考)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选C。抓住关键信息: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儒家强调贵贱有序,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道家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美国精神”与墨家兼爱、尚贤的思想相近,故C项正确;法家强调严刑酷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xx稽阳联谊学校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BC D解析:选D。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故错误,由所学可知叙述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3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解析:选D。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开设讲解的课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4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解析:选C。材料的意思是“改变纪年、服色和制定礼乐制度,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不同,但顺天应人的想法是相同的,都最终归一个大治的目的”,体现了董仲舒“春秋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在西汉中期,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纲五常学说,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A韩非 B陆九渊C朱熹 D王守仁解析:选C。根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这一信息即可判断C项正确。朱熹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6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相传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A BC D解析:选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与材料信息“孝”不符,故错误;“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与材料信息“战陈无勇,非孝也”相符,故正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要涉及“义利观”,与材料信息“孝”不符,故错误;“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与材料信息“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相符,故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项符合题意。7朱熹指出:“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佛学有其合理之处,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家B佛学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不如儒家学说逻辑严谨C佛学有独到见解,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无是处D佛学杂乱无章,不可能对儒家学说的新发展有所贡献解析:选A。“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说明佛学有其合理之处,“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说明佛学不能指导实际,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学说逻辑严谨”,故B项错误;佛学并非一无是处,而是“见处则尽高明脱洒”,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是三教合一的结果,佛学对儒家的发展是有贡献的,故D项错误。8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人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这表明统治者()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制造天命观以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美化改朝换代行为为顺应天意之举宣扬迷信思想为实行愚民政治服务A BC D解析:选B。汉高祖、明太祖此时已经成为统治者,不存在“取得上层支持”的现象,故错误;统治者通过这些怪异现象制造“受命于天”的天命观,以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故正确;汉高祖、明太祖都是新朝代的建立者,制造天命观以美化其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故正确;统治者的宣传与实行愚民政治无关,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9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解析:选C。“回顾心中印证新认识”体现了内心反省的信息,属于心学范畴,故C项正确;A、B两项是理学思想主张,故排除;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属于李贽反对理学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0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A启蒙运动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宋明理学C宗教改革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汉代儒学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希腊罗马作家”、“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可知符合文艺复兴的特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上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中国8世纪之后是唐宋时期,正是理学兴起和发展的时期,故B项正确。11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李贽时说:“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材料中的“环境”特指()A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B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解析:选A。材料中“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信息说明是从政治角度阐述李贽生活的时代环境,结合明清时期史实可知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故A项正确;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2“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亦尊,儒者颜亦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下列观点与他相近的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C“孔子为教化之主,而一切道德之源也。”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解析:选D。从诗中可知龚自珍认为,儒家只是九家中的一家,并无特殊之处,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都有其符合真理的一面,不需要依附儒术,后代儒家的地位被愈抬愈高,儒者的脸皮也愈来愈厚。A项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独尊地位,故A项错误;B项主张维护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故B项错误;C项主张维护孔子的权威,故C项错误;D项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思想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对儒家的正统地位发出挑战,故D项正确。13(xx太原模拟)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解析:选C。题干的意思是: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即大丈夫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说明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解析:选D。“评议国政是非”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宣扬理学道统”结合所学可知不符合黄宗羲的思想,故B项错误;“培养科技人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离城聚落,蒙师相礼以革习俗”可知黄宗羲寄望学校能够引导地方风俗,故D项正确。15(xx高考广东卷)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内容和明清科举取士的内容。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当时理学占统治地位,科举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材料中贾父强调四书的重要性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孔子的地位发生动摇,也没有反映富家子弟弃儒从商,故排除B、C两项。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反映了清代生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2分)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的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过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所在。(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联系董仲舒的主张,即君权神授、“大一统”回答;第二小问可以从直接到间接,从短期到长期的思路考虑。第(2)问,第一小问由“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可以看出,朱熹的努力是重新解释儒家经典,有利于理学普及化,由“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可以看出其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第二小问,可以考虑影响思想的经济、教育等因素。第(3)问,第一小问一是概括材料,李贽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二是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回答其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第二小问,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材料中“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说明还要让世人“知道”李贽的罪行,以防其他人效仿李贽。答案:(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答出两点即可)(2)努力: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答出两点即可)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17(xx嘉兴测试)(18分)学习、借鉴、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人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材料二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全祖望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朱子语类(1)依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张依据材料总结即可;第二小问贡献需结合荀子思想的历史影响分析。第(2)问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吸纳了道家和佛家思想;宋儒认为“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所以对其持批判态度。答案:(1)主张:强调礼(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2)态度:一方面,宋儒吸收、借鉴了道家和佛家思想;另一方面,宋儒认为“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所以对其持批判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