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题型分类指导学生版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3065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题型分类指导学生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题型分类指导学生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题型分类指导学生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题型分类指导学生版教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2把握分析诗歌的解题技巧二分类讲解(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个字或词可否换成其它字或词,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分析某个字或词的妙处。 全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数”可否改为“一”?齐已与郑谷。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n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n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n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1)炼动词: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xx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答: 【方法】(1)应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该词的含义。(2)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3)赏析该词在营造诗词意境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2)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为生动形象的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画面,让人们对声音、色彩、氛围、情境等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少不了对形容词进行锤炼。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的目的。【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xx 辽宁卷)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 【方法】(1)确定该词,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了何种手法。(2)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该字的含义为核心描述景象、再现情境或声音。(3)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意】锤炼形容词,还要特别注意三点:(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叠词其表达效果而言,从修辞的角度,叠音词大多属于摹状,用以摹写人的情态、动作、心理,或者摹写事物的状态,或者用以描写物象的形态、声音、状貌等。从语言自身的特点上看,叠音词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3)表颜色的形容词。课堂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年全国卷)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08年天津卷)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08年上海卷)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年安徽卷)小孤山 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四川卷)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答: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切忌变描摹为翻译)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流程图: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n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n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n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课堂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年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08年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全国卷) 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三)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A、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两种。 B、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5)欲扬先抑C、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对偶、比兴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答题示例:早 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n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n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n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课堂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08年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8年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 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年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08年山东卷)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答: 5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年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答:_ 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07年山东卷) 出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 (四)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答题示例: 春 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n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n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n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课堂练习题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1)风格特征: (2)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8年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 3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年浙江卷)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答:(2) 刘诗 吴词 赵曲 (五)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4答题步骤:(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2)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5答案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第一步)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第二步)(意思接近即可)课堂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年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2)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年 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六)分析主旨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句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4答题步骤:(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5答案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07年海南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2分)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第一步)(2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第二步) (2分)课堂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年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答: 2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08年湖北卷) 临江仙 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年安徽卷) 小孤山 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年福建卷)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答: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3解答分析:诗歌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4答题步骤:(1)概述诗句的内容。(2)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3)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5答案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四川卷)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课堂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年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 三、规律总结:一言以蔽之,三步可作万能公式。文言文阅读教案专题聚焦:考纲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具体分为理解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理解能力有四点要求: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能力有三点要求: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题类型:类型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类型二、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类型三、筛选文中信息;类型四、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类型五、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类型六、断句。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一、命题的基本走势总的来说,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但近年来有一些变化。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文言选段,不难发现这些规律: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1)从表达方式来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2)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考题所涉及的字词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3)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4)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5)从内容上说,选段的材料内容主要集中在南北朝至宋的这段时间内,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以往所选古文语段中的主要人物性格比较单一,或忠或奸,或孝或廉,或善处事或善用兵等。如xx年选择的关于李若水的语段主要表现其“忠”,xx年年选关于苏琼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治政有方、善处事务,xx年所选关于胡质的语段主要表现其清慎,xx年所选关于田单的片断,主要表现其作战善于用“诈”。而xx年所选李将军列传片断中的李广,其性格比较复杂,xx年所选裴矩传中的裴矩,则有“佞于隋”而“忠于唐”这个侧面,性格明显趋于复杂。人物性格的趋于复杂,表明阅读难度有些提高。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以往在古文阅读的试题中,考字词理解的试题通常有三题,而xx年则改为实词、虚词各一题,而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则由过去的两题增加为三题。xx年筛选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试题共两题目,这是很显然的变化。4、更重视翻译理解能力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xx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文意理解的要求更高,而且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查和语言形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因此有的人说这是考查古文阅读的过硬功夫。 xx年、 xx年主观选择题为5题,翻译均为5分。xx年客观选择题变为4题,翻译增加到8分,更能考查准确理解文句的能力和言文基本功。5、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回答。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回答的试题。至于翻译文句、筛选信息都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而且更强调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二、应试的基本策略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1、转变阅读观念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2、注重复习课本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四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凶”、“白”、“诺”、“箧”(后四个为xx年)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四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而”、“与”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均有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有老师认为为了夯实基础,课本应复习三遍,这都是真知灼见。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秦王等;认真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基础知识,是关键,归根到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不能有三隅在胸,便不能以一隅反之,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触类旁通。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读,结合名句名篇的背诵,将16册课本所有文言篇目(除去古诗、戏剧共11个单元,这时,最好不包括古诗与戏剧,这两部分单独复习,效果会更好),采取5、4、3、2、1、6册的先后顺序,每周三节晨读,一周一个单元,十一周可以复习完。要求同学每篇必读两遍,第一遍连注释一起读,重点读注释,解义;第二遍,通读全篇,如有背诵,复习背诵。之所以照前面顺序安排,是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这一步,是以同学们个体的活动为主,老师仅指导而已,目的在于熟悉课文内容,在浅表意义上,力图增强语感和熟悉程度,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基础知识。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主要是以xx年的15套文言文阅读题为主。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4、掌握针对此类传记文的阅读步骤。对这种传记选段的阅读,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叙事的脉络;二是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在这两点之外,还附加有找出题目中与原文相矛盾的地方。总起来说,阅读应该围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干来抓信息要点。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阅读:初读文章。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明确选段的梗概。再读文章。利用好文言最后那道题(还有11题的实词解释题和14题文意理解题)来推断。拟出较为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