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2913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挥斥方遒(qi) 惆怅(chn)百舸争流()B彳亍(chch)哀怨彷徨(pn) 寂寥(lio)忸怩不安(n) C青荇(xn)冰屑悉索(xi) 火钵(b)凝重隽永(jun) D瓦菲(fi)浪遏飞舟() 糯米(nu)矫健有力(jio)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C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盼等着雨水!D所有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事实,歹徒想抵赖是徒劳的。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 BC D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C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D将焉取之焉:哪里 6、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夜缒而出 B越国以鄙远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秦“退师”理由的一组是()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邻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与郑人盟 ABCD 三、(17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分)译文:_(2秦伯说,与郑人盟 (3分)译文:_10、默写(4分)(1)东临碣石, 。 ,山岛竦峙。(观沧海)(2)国破山河在, 。 ,恨别鸟惊心。(春望)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4分)_(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_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冬日香山梁 衡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们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取材于散文集觅渡)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A文章第2段写到香山春、夏、秋三季的繁花、浓荫、红叶,表现了对它们因熟见而生的冷漠甚至厌恶,以映衬作者对冬季香山“清净”的强烈喜爱。B文章第3段写到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是为了以承天寺“明静如处积水之中”类比冬日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C文章第5段“天然焦墨山水图”的比喻,主要是为了形象地表现冬日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D冬日的香山,舍掉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丰腴,秋天的绰约,因为香山需要的只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从不需要这些热闹与繁华。 E为突出冬日香山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多次把它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景象进行对比,写出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13联系全文,写出文章第1段“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一句的含义和作用。(3分)_ _ _。14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6分)(1)文章第3段所讲的“重负”指的是什么?(3分)_ _ _。(2)文章第5段作者讲“冬天来时有幸窥见香山的骨气”,请依据文章说明“骨气”的内涵。(3分)_ _ _。五、(4分)高一月考答案:思路点拨:审清题目。“跟风”,往往是指盲目地跟在别人的后面,别人做什么,你也跟着做什么,没有主见。学生中表现的跟风现象是:你学钢琴,我也跟着学钢琴;你学美术,我也跟着学美术;不管有没有艺术细胞,也不管经济能力,反正跟定了。社会上常常表现的是你买小车,我也买小车;你买别墅,我也买别墅;不管经济能力,也不管是否合用,也不管是否需要,反正大家买的就不会上当,这就是中国人的盲目跟风现象。让题目变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显然很大,想让题目变小,最好是来个副标题。如跟风记颜绮学琴史;跟风小议韩寒现象。让文章的立意深刻起来。想让文章的立意深刻起来,可以由个别现象引申到普遍现象,由普遍现象上升到社会现象,由个人引申到单位,由单位上升到政府再到国家,逐层深入。同时,你也可以逆向立意。人们一般都认为“跟风”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你可以逆向思维,来个赞美“跟风”。因为“风”有多种,有些“风”是应该“跟”的,如“创新之风”,不但要“跟”,而且要大力提倡。这样的文章就与众不同了。例文:【写作指导】: 本文的写作要把握好如下两点: 一是“风”的性质。如果是好的风气,我们应该热情高涨地“跟”,青岛市民“跟”爱心之风,“跟”出了xx年感动中国的“微尘”;如果是坏的风气,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驱”,否则只会落得害人损己的下场,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跟”腐败之风,“跟”出了身败名裂;如果是利害并存的风气,我们就要为自己装上“过滤器”,吸其清气,排其浊气。 二是“跟”的方法。要把握其精髓,不能被其表象迷住双眼。“颦”在西施脸上,那是一美,但到东施脸上,就成了一丑,东施效颦只会落得个遗笑众人的结局。同时,还要保持住自我,不能把自己“跟”没了。燕人“跟”邯郸人学走路的优美姿势,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套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跟”!不畏时风遮望眼,只要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相信你能拨开迷雾,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富有启发性和震撼力的文章。跟风曾几何时,你像一缕秋风吹进了我们的班级。一位腹有诗书的同学援引你的寂寞天柱山写了一篇文学色彩浓郁的华美文章,被作为范文在全校传诵。一时间,我们班同学的桌上、床头甚至卫生间里都摆上了你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我早就钦佩你的才气,课本上又有你的道士塔,再加上这篇作文的大获成功,我禁不住诱惑也去买了一本文化苦旅放在床头。开始我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摘抄一些自以为经典的句子,也不管恰当不恰当,就一股脑儿地塞到作文里去。结果大家都写得很不好,功利的烟云遮住了我们的双眼,盲目的跟风让我们来不及好好欣赏你的文章就胡乱套用,你文章语句里的睿智尽管光芒四射,却因我们的无知而褪去了光泽。直到一次考试,阅读到毕淑敏的那篇阅读是一种孤独,我才越发地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我尝试着在睡前深呼吸,抛开一切的烦恼和喜悦,静下心来,聆听你讲的每一个故事,感受你的每一寸情怀。渐渐,我学会了忘却,忘却了买这本书的目的是在跟风。深秋的夜里,一阵秋风,透过纱窗,将凉爽吹进我心里。我闭上眼睛,深呼吸,享受着这阵风,感悟着这阵风 有时,风可能也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我们跟风的本意。参透了这一点,我便不再逼着自己写一些用华美抑或厚重的词语堆砌起来的、实则毫无深度的语句。我很清楚自己的写作功底,我只是想做一片向上的叶子从此,我便真正走进了你的世界。每当夜晚,秋风骤起抑或秋雨淅沥,我会捧着你的书,到白发苏州去感受江南古城的文化,穿越时空去仰望那“风雨天一阁”;有时还会飞到塞外去看那阳关雪,感受中国文人宽广的艺术情怀。你久久凝视“那沾满血泪的牌坊”,我心有戚戚;你感喟文坛“秋风秋雨愁杀人”,我心波难平;你一声长叹“三十年的重量”,我心生百味我的功利之心让我跟风去买了你的书,待到真正地读懂了你的书,我便沉下心来,学会了感受。从今天起,我将不会再盲目跟风,因为我要做一片向上的叶子,向着阳光,却又连着土地 【点评】:本文以自己一段追随“秋(余秋雨)风”的切身经历,向我们展露了对“跟风”这一社会现象的清醒认知。风起风息,自有其变化的规律;趋利趋弊,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正确把持。把持得好,我们能驾驭“风”;把持不好,就会让“风”驾驭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不妨把“青山”理解为“自我”,只要我们把持住了“自我”,就能做到“风随我动”。在时下“暖风熏得世人醉”的情势下,作者的这份冷静,这份坚守,这份思辨,不禁让人怦然心动。一位高僧早在千年之前就已向我们明示,“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只是心在动”。那就让我们找回自我,寻觅内心深处真正的律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