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1(第1-4章) 沪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723914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1(第1-4章)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1(第1-4章)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1(第1-4章)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质检试题1(第1-4章) 沪教版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30.1molH2O中()A约有6.021022个原子B含有0.2mol氢分子C约有6.021022个分子D含有3.2g氧原子4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汽车轮胎是有机合成材料中的塑料制品C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溶液pH一定降低D混合物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6某同学在完成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后,进行了仪器的整理,他发现自己所用的试管破裂了,造成破裂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停止加热试管口没有塞棉花()ABCD7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8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氧化物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水由水分子构成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9某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8个中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54B38C36D3410在一定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质量比为1:9的H2和O2B质量比为3:6的C和O2C质量比为1:6的CH4和O2D质量比为7:2的CO和O2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用分子、原子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不发生变化,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2)从微观上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填“同种分子”或“不同种分子”下同)构成的,纯净物是由构成的12现有水、氢气、干冰、氧气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用化学式填写,不重复)(1)常用作致冷剂是; (2)用作火箭高能燃料的是;(3)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1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如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1)干冰升华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填名称)(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的现象,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可看到的现象(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 (填序号)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5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6 )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填序号)ACO2+H2OH2CO3 B.6CO2+6H2OC6H12O6+6O2CCO2+C2CO DCO2+2NaOHNa2CO3+H2O14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若用如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其理由是,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以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导入,验满的做法是15小雪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1)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的方法是16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步骤如图所示:(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可选用为了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的试剂的量应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方法是(2)加入试剂后,能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3)为使工艺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以下建议中,可采取的是A电解MgCl2产生的Cl2可循环使用制取盐酸B溶液A可直接排放到黄河中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电解MgCl2固体17已知铁原子中有26个质子,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18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下面是有关葡萄糖的一些计算(1)葡萄糖中各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C:H:O=;(2)葡萄糖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H:O=;(3)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19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是1.671027kg,又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41027kg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1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氢的相对原子质量=(2)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模型分别为求2个水分子、1个氧分子、2个氢分子的质量比是;(3)不同数目的分子的真实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分子数目之比是(填“相等”或“不相等”)xx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质检化学试卷(1-4章)(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析】弄清乳化作用: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乳化作用【解答】解:A、汽油能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B、洗洁精类除油污主要利用的是乳化作用;C、食醋能除去水垢是因为食醋能和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D、铁锈不溶于纯碱溶液,也不能与纯碱溶液起反应,不可能洗掉铁锈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去分析解答;B、从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去分析解答;C、从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去分析解答;D、从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故错误;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故错误;C、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正确;D、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30.1molH2O中()A约有6.021022个原子B含有0.2mol氢分子C约有6.021022个分子D含有3.2g氧原子【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据此结合水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1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则0.1molH2O含有0.1mol6.021023个3=1.806102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0.1molH2O中含有0.2mol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0.1molH2O含有0.1mol6.021023个=6.021022个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的摩尔质量为16g/mol,则0.1molH2O中含有氧原子的质量为0.1mol16g/mol=1.6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单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防止污染环境,造成安全事故【解答】解:A、倒回原试剂瓶,将会污染瓶内药品,操作错误带,故A错误; B、带回家中,可能会造成污染或中毒等事故,故B错误;C、随意倒入下水道中,可能会腐蚀下水道,操作错误,故C错误;D、倒入指定容器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原则: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汽车轮胎是有机合成材料中的塑料制品C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溶液pH一定降低D混合物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考点】硬水与软水;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硬水、软水的鉴别方法考虑;B、根据汽车轮胎的材料考虑;C、根据酸碱中和原理考虑;D、根据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分类情况考虑【解答】解: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A说法正确;B、汽车轮胎是有机合成材料中的合成橡胶,不属于塑料制品,故B说法错误;C、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碱性减弱,所得溶液pH一定降低,故C说法正确;D、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硬水、软水的鉴别方法,汽车轮胎的材料,酸碱中和原理、物质组成的判断方法6某同学在完成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后,进行了仪器的整理,他发现自己所用的试管破裂了,造成破裂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停止加热试管口没有塞棉花()ABCD【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在实验后试管破裂,如果操作不当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不仅限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加热时,未先预热,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试管温度悬殊而破裂;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可能使试管破裂;试管底部接触到了酒精灯的灯芯(那里温度很低),受热不均匀,温度悬殊而破裂;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试管里药品的冷凝水流到很烫的试管底部;加热后,未待试管冷却即用冷水冲洗(如排水法集气后先,撤掉酒精灯后撤导管引起的水倒流现象),使试管遇水骤冷而破裂;加热至高温时使试管局部过热,温度悬殊而破裂综上所述,故选B【点评】本题可查学生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步骤的知识7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由化合物概念知道,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该物质只有一种元素,所以一定不是化合物因为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像氧元素,可以形成氧气,臭氧,如果只含其中一种时,就是单质,也是纯净物,如果两种都有,就属于混合物【解答】解:因为该物质只有一种元素,而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所以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物质的分类,在习题中常见,但学生经常出错,原因就在于对于对物质的分类知识不能很好的系统到一起8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氧化物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水由水分子构成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考点】水的组成;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及氧化物的概念,和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来解答【解答】解:A、水中含有氧元素,并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对;B、水的化学式为H2O,可以知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对;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对;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故选D【点评】了解氧化物的概念,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某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8个中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54B38C36D34【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该阴离子确定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确定出质子数再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该阴离子是X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故X原子核外电子为16,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原子质子数为16,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为16+18=34故选D【点评】明确原子的结构、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是解答本题关健10在一定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质量比为1:9的H2和O2B质量比为3:6的C和O2C质量比为1:6的CH4和O2D质量比为7:2的CO和O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分类【分析】此题是借助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只要是正好符合反应时的质量比,且气体为一种即是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H2与O2反应后生成的是水,2H2+O22H2O中H2与O2的质量比为1:8而A项中H2与O2质量比为1:9所以氧气有剩余,生成的水在常温是一种液体,故剩余气体只有氧气,一定是纯净物;故对B、C与O2完全反应生成CO2,C+O2CO2中C与O2的质量比为3:8; 不完全燃烧时生成CO,2C+O22CO中 C与O2质量比为3:4,而B项中C与O2质量比为3:6,所以反应后的气体物质既有一氧化碳也有二氧化碳一定是混合物,故错C、CH4与O2反应:CH4+2O2CO2+2H2O,其中CH4与O2的质量比为16:64=1:4,而,C项中CH4与O2质量比为1:6生成物中H2O是液体,气体有CO2一种,还有剩余的氧气,所以反应后的气体物质一定是混合物,故错D、CO与O2反应:2CO+O22CO2,其中 CO与O2质量比为56:32=7:4,而D项中CO与O2质量比为7:2;所以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剩余的一氧化碳,故反应后的气体物质一定是混合物,故错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变化时物质质量关系的探讨,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反应时各物质的质量比,属基础性计算知识考查题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用分子、原子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原子不发生变化,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从微观上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填“同种分子”或“不同种分子”下同)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填:分子,原子,分子;(2)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纯净物质含有的是同种物质的分子,故填:不同种分子,同种分子【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2现有水、氢气、干冰、氧气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用化学式填写,不重复)(1)常用作致冷剂是CO2; (2)用作火箭高能燃料的是H2;(3)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O2;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做制冷剂,故填:CO2; (2)氢气燃烧的热值高,是一种高能燃料,故填:H2; (3)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O2; (4)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填: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如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1)干冰升华时吸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填名称)(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现象,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H2O=H2CO3,加热后可看到红色试液又恢复成原来紫色的现象(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 (填序号)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5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6 )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B(填序号)ACO2+H2OH2CO3 B.6CO2+6H2OC6H12O6+6O2CCO2+C2CO DCO2+2NaOHNa2CO3+H2O【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干冰易升华,升华时要吸热,可以使周围温度下降;(2)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而放出的是氧气;(3)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而紫色石蕊遇酸显红色;(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5)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时造成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6)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解答】解:(1)物质有三态变化,从固态变为气态要吸热,可以使周围温度下降,故答案为:吸热(2)绿色植物吸收的是二氧化碳,而放出的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紫色石蕊遇酸变红,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当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紫色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H2O=H2CO3;红色试液又恢复成原来紫色;(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应尽量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另外植树种草,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为:(5)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故答案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6)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光合作用的反应故答案为:B;【点评】全球变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它必然注定会是中考热点之一14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若用如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试管集气瓶;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其理由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没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以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a(选填“a”或“b”)端导入,验满的做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实验室通常利用分解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2)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3)通过控制药品加入量及加入速度,可使反应持续平稳地发生;【解答】解:(1)加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制取氧气;(2)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先撤出导管,防止停止加热后试管冷却过程中,水沿导管倒流入试管,造成试管破裂; 为预防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水槽,通常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过滤混在气体中的高锰酸钾小颗粒;(3)装置甲使用注射器可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量及加入速度,从而得到平稳的气流;故选甲装置;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应是水浓硫酸,因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气体应从a端导入,水从b端排出验满的做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答案:(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试管; 集气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试管口没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3)甲;a,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的理解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15小雪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1)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肥皂水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的方法是煮沸【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鉴别题【分析】(1)根据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在简易净水器中可除去水中固体不溶性杂质,推断它们在净化水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对肥皂的起泡有影响,判断硬水的检验与软化方法;(3)在对水加热煮沸时,钙、镁离子会形成不溶于水的水垢而降低含量,判断日常生活中可软化水的方法【解答】解:(1)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在简易净水器中可除去水中固体不溶性杂质,起到过滤的作用;(2)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加入肥皂水,泡沫少,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3)在对水加热煮沸时,钙、镁离子会形成不溶于水的水垢而降低含量,日常生活在加热煮沸水时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故答案为:(1)过滤;(2)肥皂水;(3)煮沸【点评】需要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对解答此类问题尤其重要16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步骤如图所示:(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可选用石灰乳或石灰水或Ca(OH)2为了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的试剂的量应过量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方法是向液体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无沉淀产生,则表明液体中MgCl2已反应完全(2)加入试剂后,能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过滤(3)为使工艺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以下建议中,可采取的是A、CA电解MgCl2产生的Cl2可循环使用制取盐酸B溶液A可直接排放到黄河中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电解MgCl2固体【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绿色化学;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1)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碱液,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方法是取滤液滴入NaOH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2)根据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的方法是过滤进行解答;(3)根据绿色化学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解:(1)将MgCl2转化为Mg(OH)2,需加可溶性的碱类,如NaOH、Ca(OH)2等,考虑成本因素,应选择Ca(OH)2,并且要足量;验证氯化镁已完全反应的方法是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如无沉淀产生,则表明液体中MgCl2已反应完全;(2)将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从液体中分离出来,采用过滤的方法;(3)由反应MgCl2+Ca(OH)2Mg(OH)2+CaCl2知,溶液A中一定含有生成的CaCl2和海水中未反应的NaCl,也可能含有过量的未反应的Ca(OH)2,盐的成分较多,直接排放到黄河中会造成污染故答案为:(1)石灰乳或石灰水或Ca(OH)2;过量;向液体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无沉淀产生,则表明液体中MgCl2已反应完全;(2)过滤;(3)A、C【点评】此题是对海水中物质的提纯应用的考查,主要是利用了酸碱盐之间的相关反应,解决了物质的相关转化,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具体应用17已知铁原子中有26个质子,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中子数为30,核外电子数为26【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利用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解决即可【解答】解:由题意“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核电荷数是26”,则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近似整数值)”“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26,核外电子数是 26,核内中子数是 30故答为:26;30;26【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各量之间的关系18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下面是有关葡萄糖的一些计算(1)葡萄糖中各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C:H:O=6:1:8;(2)葡萄糖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H:O=1:2:1;(3)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保留一位小数)【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葡萄糖中各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126):12:(166)=6:1:8; 故答案为:6:1:8;(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葡萄糖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2:6=1:2:1;故答案为:1:2:1;(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得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6.7%;故答案为:6.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式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解题的能力;解题时必须区分清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与原子个数比,才能正确解答19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是1.671027kg,又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41027kg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1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2.6721026kg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2)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模型分别为求2个水分子、1个氧分子、2个氢分子的质量比是9:8:1;(3)不同数目的分子的真实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分子数目之比是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依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解答;(2)依据分子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析解答;(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关系分析解答;【解答】解:(1)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的之比,故原子的质量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的质量的乘积,则1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161.671027kg=2.6721026kg;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2)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真实质量之比,故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分子的质量之比,故2个水分子、1个氧分子、2个氢分子的质量比是2(21+16):216:2:21=9:8:1;(3)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计量方法一样,都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基准,不同分子的真实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相等的故答案为:(1)2.6721026kg;1;(2)9:8:1;(3)相等【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