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2067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2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9分,每小题3分)“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张再林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的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1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3分)A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B中医的“望、闻、问、切”。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D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C“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A中国自古以来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就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B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因此也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C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人我不二”“天人合一”等概念将失去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D要想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真正明白中国文化的内涵,就必须领会中国文化中的“身体语言”的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注: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援救赵国,途中,宋义畏缩不前,被项羽矫诏杀死。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恨其不蚤耳 恨:遗憾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稍微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本:根本,质本的东西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5下列对文中花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B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D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6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C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多次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1)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2)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8-9两题。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 甫 李 白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8两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何不同?请具体分析比较。(5分)9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任选六空,每空1分,共6分)(1)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 ”也直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2)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 。(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4)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5)寡人之于国也中,作者提出了君王要“王”而应该采取的教化政策是“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现代社会,古典心情不可或缺。人们常常希望煮茶饮酒,箫与鹿品,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读登高,我懂得了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 ”的落魄;读书愤,我懂得了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无奈。(7)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李商隐锦瑟中的“ ,望帝春心托杜鹃”;善于借“秋”表情达意,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其前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他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公开对学生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须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他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辜鸿铭既是一个博学多才、言辞敏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的、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顽固守旧、行为狂放的怪老头。B文中多处引用辜鸿铭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和思想,第4自然段中他在北京大学的讲话,蕴含着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C面对西方人的嘲笑与无礼,辜鸿铭总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毫不留情,这令西方人对辜鸿铭很反感。D文章第5段承上启下,既揭示了上文人物言行反映的深刻思想,也阐明了下文人物狂放态度的根源,使文章内容收放自如。E辜鸿铭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却在国内屡遭自己同胞和学生的嘲笑误解。(2)从文章后5段看,辜鸿铭的“了不起”和“怪”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3)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什么妙处?(6分)(4)文中有“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之句,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8分)第II卷表达题(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落到实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是抓落实的关键,必须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努力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王熙凤出生于高贵而复杂的大家庭,小时候曾被当做男孩子教养,使她接触广泛,见识丰富,性格泼辣。B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供了教训,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C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D祥林嫂可能在家里无法忍受不了婆婆的欺凌,或者不想像牲畜一样被婆婆卖掉,于是逃了出来。14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的逻辑,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下列序号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据说在德国授课,政府也规定一律使用德语。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长期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马卢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时,开始时应我们学生的要求打算用英语演讲。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各民族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呢。但法国大使馆坚持要他使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使用本民族语言不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而且应受到本国国家法律和机构的强制性保护。A BC D15最近有人正在筹划重拍电视剧红楼梦,准备在华语圈内遴选合适演员。原著中人物形象是遴选演员的最重要标准,请自行选择红楼梦原著人物作简要分析,拟写你的遴选标准。(不少于50字,只填写“原著人物”不得分,5分)示例:凤姐遴选标准:性格复杂,目光远大,精明干炼,遇事冷静,工于心计,能言善辩;咄咄逼人,不怒自威;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能争得贾母等的扶持,大刀阔斧地实施自己的变革;对反对者冷酷无情,但有时又能对弱者极为同情;文化修养不高,但尊重知识;好用心计,却又聪明名外露;爱情生活比较失败,内心幽怨。16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6分)五、写作(本大题1小题,共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展开联想、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一支香烟重创美国核航母美国海军7月30日公布的“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火灾原因让美国媒体一片哗然。美国军方已经下令将航母指挥官撤职查办。据美国海军时报网站报道,今年5月22日,“华盛顿”号航母从智利驶往圣迭戈途中发生火灾。水兵奋力搏斗12个小时才把大火扑灭。船上的核反应堆没有被波及,可谓不幸中的万幸。这次火灾波及80个舱室,大量电缆与数据线被烧毁,造成至少7000万美元的损失。调查结果显示,火灾原因是船员擅自在禁烟区吸烟,点燃了附近储存不当的易燃物。而没有按照规定存放、随意放置在周围的90加仑制冷缩机油更是“火上浇油”。这已不是美国海军战舰管理第一次出现类似问题。广元中学高xx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班级_ 姓名_ 座位号_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语 文 答 题 卷总分: 第卷阅读题及第卷的选择题题号12345611(1)121314答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1)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2)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 9(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空,每空1分,共6分)(1) (2) (3) (4) (5) (6) (7)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2)从文章后5段看,辜鸿铭的“了不起”和“怪”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了不起: 怪: (3)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什么妙处?(6分) (4)文中有“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之句,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8分)第一问: 第二问: 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5(不少于50字,只填写“原著人物”不得分,5分)原著人物: 遴选标准: 16(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6分) 五、作文(本大题1个小题,共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展开联想、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800900高xx级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试题分析D“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这种题型较为简单,无非是抓住概念的特点来衡量,即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最为全面的)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有一种就是重要概念(词语)之间形成的各种判断(试题中表现为选项),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技巧是抓住选项中的“关联词”(揭示逻辑关系,即各种各样的判断)“虚词”等标志;若没有这些标志,就要认真分析选项句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回到文中仔细对照。2A(A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将原文的主语“医生”偷换成“我国的中医疗法”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3C(C原文“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是或然、可能判断,“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是必然、肯定判断。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选择题各3分,翻译各5分)4B(稍:渐渐)5B(每三处1分,八处3分)6A(范增没有见微知著,没有审时度势,更没有在政见不合时果断除掉项羽或者果断离开,所以作者认为范增“陋矣”)7(1)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义帝的存亡,岂只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这一句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语境灵活理解的能力,语言点在“独”“同”“之所与”各一分,句子通顺,意思准确2分,共5分)(2)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却想依靠项羽成就一番事业,(见识)浅陋啊!( “以”“就”“成功”各1分,句子通顺,意思准确2分,共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杜诗壮景衬哀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样。这是作者以雄阔之景反衬哀伤之情。(2分)李诗拟人,“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是说大雁飞过,把他原来的因为流放而愁苦的心情全部带走了,对面的君山为他衔来了好看的月光,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语句通顺1分,只答了修辞,没有分析扣一半,分析过程大意相同即可,共5分)9杜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开阔宏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身世又写得那么凄凉落寞,七、八两句写忧国忧民之情写得那么苍凉凄楚,整个意境沉郁悲壮。(3分)李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物的心情轻松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整个意境宏丽迷人,令人陶醉。同样是写岳阳楼,意境与杜诗迥然不同。(3分)(共6分,此题酌情给分或扣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任选六空,每空1分,共6分,凡有错、漏、添、减字或顺序错乱者,该句均不得分)(1)思而不学则殆(2)哀转久绝。(3)骈死于槽枥之间(4)铸以为金人十二(5)申之以孝悌之义(6)潦倒新停浊酒杯(7)庄周晓梦迷蝴蝶 枫叶荻花秋瑟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D3分,B2分,E1分。(A“顽固守旧”错,文中虽有穿旧服、留辫子之行为,但这是为了反映人物热爱东方文化、维护民族自尊的品性。C中“很反感”于文无据。E从本文看,“屡遭”体现得不够。)(2)“了不起”表现在: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讥笑西方人,传播捍卫中国文化。慈禧生日,“贺诗”讥讽。袁世凯丧日,大开堂会,热闹三天。在傲慢的西方人面前保持作为中国人的尊严。(答出4点即可,每点1分)怪”表现在:留辫子、穿旧服等行为上。(2分)(3)语言深刻、辛辣,“有形”和“无形”的对比,使语意鲜明。(2分)留辫子是他的偏执行为,他以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遭遗弃的痛心,而头上无辫子、心中却存有诸多守旧思想的人的虚伪也令他不齿。(2分)观点一针见血,直击对方要害,表现了人物的灵敏睿智。(2分)(4)第一问:辜鸿铭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此时西方入侵,国内混乱,内忧外患使他内心痛苦,绝望挣扎,用狂放的行为维护民族尊严。(4分)第二问: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带给我们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挑战。我们必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此问开放性强,观点明确、内容健康、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4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C(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用在此处褒贬不当。B项,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此处望文生义,“审美感受”应用“耳目一新”。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一般指好的事物,符合语境。D项,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成语的意思与语境“萌芽状态”不符合。13B(A句子成分残缺,删除“由于”。C搭配不当,即“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与“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主谓搭配不当;D多重否定使句子表意混乱,删除“无法”或“受不了”。)14C(是提出问题;先举法国事例,用“也”字衔接德国事例,用“而”形成转折,针对中国的情形作出呼吁,得出结论;是结论:也可)15(只填写“原著人物”不得分,5分)示例:黛玉遴选标准:黛玉气质如兰,外冷内热,生性敏感细腻,体会深刻,神情忧郁,身体虚弱,却有说不出的美丽,高傲而又善良,说话尖刻却很在理,对宝玉一往深情,对宝钗既妒又敬,对贾府兴衰没有太大热情,始终置身事外,有脱俗之美。16(6分)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本题要在明确题干要求的基础上,仔细读图。题干要求是“写出构图要素及其寓意”“简明”“通顺”“不超过70个字”。该标志的中心是青山、绿水、太阳,代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周围有十个环,环环紧扣,形成保护圈,环又与环境的“环”契合。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总说,再分说;顺序上可以由内而外介绍,也可以由外到内介绍。示例一: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十个环构成。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示例二:图形中心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十个环组成。图形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形成保护圈,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或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写出要素2分,写出寓意,语句通顺4分)五、写作(本大题1小题,共60分)17审题指导:一个不起眼的烟头,却导致一场严重的灾情。这告诉我们:严格地管理,认真地执行,注重细节,对个人对集体,都显得相当重要。适用话题:管理、自觉意识、细节,祸患常积于忽微等。译文: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成为定局,君王也自为之吧。希望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务农。”回乡时,还没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背上痈疽发作就病死了。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也可译为“因为什么事”)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能洞察事情的发展趋势,大概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雪珠。”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子熊心;诸侯背叛他,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际上是主要谋划者。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朱义;就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本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怀疑的君主呢?我曾经评论义帝;认为他是贤明君主。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发现了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本意;他必然极力劝谏又没有被接受。不听取他的忠告又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一翻事业(见识)浅陋啊!虽然如此,范增还是汉高祖畏惧的人物。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