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新人教版必修(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1811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新人教版必修(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新人教版必修(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新人教版必修(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新人教版必修(I)一、阅读鉴赏(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史学重在探寻规律、探讨命运刘泽华自古以来,我国史学就强调“经世致用”。周初提出“夏鉴”“殷鉴”,其后又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等。概而言之,就是“以史明道”。道的含义很广,要义有“道理”“道路”“知然否”等。这些精辟之论都隐含着我们所说的规律问题,规律问题也就是命运问题。史学的内容那么多,如何探求命运问题呢?探讨规律、命运问题,首先要敢于面对历史的真实。历史一去不复返,考古可以显示部分本相,但多数靠历史著作的记述来传递。由于人们立场、观念的差别,历史记述本身就有“真”“虚”“假”的问题,即“直书”“曲笔”“虚言”等差别。后人对历史的认识,同样因立场、观念的差别,又加了一层“真”“虚”“假”。因此,历史研究者的首要之责是求历史之“真”。诚如钱大昕所说:“史非一家之书,实千载之书,祛其疑,乃能坚其信,指其瑕,益以见其美。”求“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充分的才、学、识、德,还要敢于面对由于利益纠葛而出现的掩饰、扭曲历史之“真”现象,因而还要有“胆”。只有揭示历史之“真”,才有可能求规律、说命运。弄清历史现象之“真”是探讨规律、命运问题的第一步,进一步则是探求历史内在的本质之真。本质不是罗列材料的直观认识所能达到的,要靠抽象。比如历史上的租佃关系,把现象揭示出来固然要下很大功夫,但其本质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是地主对租佃者施“仁义”、养活了租佃者。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从苏轼的言辞看,当时颇为流行的看法是地主家对佃户行“仁义”,而苏轼的看法具有反潮流性,非常了不起。同时代的李元弼说的就与苏轼相反:“佃户勤强,便足衣食,全藉主家照顾。”吕陶说得更直接:“天下之自耕而食为天子之农者,十无二三;而食于富人而为之农者,盖七八矣。”佃户是“食于富人”的。尽管有思想家对恶劣的地主进行过挞伐,但主、佃是谁养活谁?多数人认为佃户是被地主养活、靠地主而得生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认定是地主剥削佃户,而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把古今剥削规律的谜底基本说透了,这才真正揭示出历史内在的本质之真。司马迁说的“通古今之变”,就是要探寻规律、探讨命运。本质性连续就是规律,而不论现象有怎样的变化和变形。如何做到“通古今之变”?比如,当前我们常听到关于社会不公的声音。如何认识和对待社会不公问题,需要历史地考察。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使许多历史中的问题更加凸显,这些问题也关涉规律和命运。其实,像社会不公这类问题有更深层的历史原因,需要史学参与解析。勇于面对现实的史学应该能够提出可资参考的解决之路,但实际上我们的史学还没有顶上来,功能还亟待全面发挥。托克维尔说过:“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当今时代,我们面临很多有关民族和人类命运的问题,史学应该走到前台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探求历史规律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探求历史规律问题,要有充分的才、学、识、德、胆去揭示历史之“真”。B探求历史规律问题,要通过对历史材料进行抽象,探求历史内在的本质之真。 C探求历史规律问题,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等先进的理论来指导。D探求历史规律问题,可以解决我们当前遇到的关于社会不公的问题。解析:选DD项说得太绝对,原文是说“应该能够提出可资参考的解决之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历史著作的记述本身就有“直书”“曲笔”“虚言”等差别,所以不可信。B后人因对历史的认识有立场、观念的差别,故求“真”是不容易的事。C只有弄清历史现象之“真”,才有可能探寻历史规律、探讨历史命运。D有时,人们会由于利益纠葛而掩饰、扭曲历史,不敢面对历史的真实。解析:选A“直书”还是可以相信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周初提出“夏鉴”“殷鉴”,其后又有“以古为鉴,可知兴替”等“以史明道”的论述,说明我国史学自古以来就强调“经世致用”。B苏轼对历史上租佃关系的认识和吕陶一样,而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才把古今剥削规律的谜底基本说透了,揭示出历史内在的本质之真。 C不论历史现象有怎样的变化和变形,都是有规律的,司马迁说的“通古今之变”,就是要探寻规律、探讨命运。 D勇于面对现实的史学应该走到前台来,对当今我们面临的很多有关民族和人类命运问题,提出可资参考的解决之路。解析:选B苏轼对历史上租佃关系的认识和吕陶相反。(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选自汉书,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为布衣时布衣: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B与从事辨之从事:处置;也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去做C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指示:即“指而示之”,就是指出来给人看D. 何顿首曰顿首:磕头。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解析:选B从事:一般的属官。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解析:选D依据“多者少者”的句式特点,排除A、B项;“徒持文墨”句意不完整,排除C项。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B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暗中封秦的降将为王抗汉,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他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C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刘邦即位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酂侯。功臣们不满,刘邦采用比喻说服了功臣们。D萧何先后辅助过汉朝两代皇帝。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解析:选B从“独何谏之”可知“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励之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译文:_(2)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译文:_答案:(1)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2)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参考译文:萧何,沛地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监郡的秦御史,和属官一起考察他,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核成绩第一。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起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唯独萧何劝谏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汉五年,刘邦登上帝位,按功劳封赐。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出野兽处所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操纵指挥,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高祖驾崩后,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磕头下拜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孝惠二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三)阅读这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夏雨中的江南,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_答案:运用了叠词、反衬等手法描绘这一景象。叠词:“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反衬: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写夸张、对偶酌情给分)9“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写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答:_答案:写了“闲敲棋子”和“落灯花”两个细节。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地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敲棋子”写出了等得苦闷,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失望、惆怅。“落灯花”写出了等得太晚了,已是过夜半了,表现对朋友盼得殷切。二、语言文字运用(21分)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博弈于市场的券商逐利本_,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巨头借鉴。针对日方炒作我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舰机一事,军事专家分析,为避免遭到突然袭击,打开搜索雷达和导弹火控雷达,从应对威胁的角度来说,我方进行瞄准锁定是_的。水利工程特别是灌溉工程是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_。国家对抗旱工程的投入绝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A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毋庸置疑B毋庸置疑无可厚非无可非议C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毋庸置疑D无可厚非毋庸置疑无可非议解析:选A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中各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各句语境进行判断。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习马会”的成功举行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也让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并使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成蔚然之势。B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并制定好“十三五”规划,相信到2020年,小康“木桶”里盛满的甘甜之水,将大幅提升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幸福感。Cxx年12月份以来,北方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规模雾霾天气,局部区域PM2.5甚至爆表,如何遏制雾霾天气不再频发成了政府环保工作的重点。D中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xx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了2.21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解析:选AB项,“落实”与“制定”位置互换;C项,“遏制雾霾天气不再频发”将“不再”去掉;D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前增加“这一比例”。12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洁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5分)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秦晋两军要围攻郑国,大有一破郑国之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佚之狐劝郑王派烛之武到秦国做说客,化解这场危机。郑王只好听取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心中虽然有些怨气,说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这样晦气的话,但是,他最终还是不计旧怨,毅然挺身而出,只身一人奔赴敌方兵营劝服。烛之武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巧用“欲擒故纵”一计,动摇了秦晋关系,使秦伯毁盟撤兵,并与自己结为盟友,真可谓一石二鸟。答:_解析:本段文字有四个层次,一是大军压境的形势,二是佚之狐献计,三是烛之武临危受命,四是事件结果。烛之武不计旧怨,临危受命化解危机,说明他是一不可多得的人才。答题时要抓住转折句“但是”后面的重心。答案:千金易得,一士难求(或不可多得的人才)。13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得超过20个字。(6分)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答案: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开掘铜矿,铸造铜器了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14读完下面两则神话故事,你能说说它们千百年来能代代相传的原因吗?(4分)精卫填海: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就去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发誓要把东海填平。夸父追日:夸父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在炎热的太阳炙烤下,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答:_答案:运用了夸张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寄托了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愿望;神话故事的主角都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这种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根源。三、写作表达(6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是以挑战的姿态迎接一切的年龄;是一个开始询问生命旅程方向的季节。处在青春阶段的高中生,应该在青春的旋律中去感受生命的绚烂多彩,实现精神的成长和人格的丰盈。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任何“青春”都是具体的,可以运用“聚焦”手法大题小作,虚题写实,将抽象的话题具体化。比如,可以从标题方面加以限制,去思考“伟人的青春”“居里夫人的青春”“马克思的青春”等具体内容。还可以通过拓展和延伸,将“青春”演绎成一些其他的具体话题,比如,“青春是播种理想的季节”“青春的歌唱”“青春,人生的创造时代”,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