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学业水平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1810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学业水平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学业水平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学业水平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学业水平达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郑重其事地请求辞去人们送给他的三个称号:“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 B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资方。C撑起一把油纸伞,很容易走进温暖的旧时光;在现代时空中欣赏那精湛的制作技艺,便可以重温那耐人寻味的意蕴。D在曹操墓是真是假的激烈争论中,一个网上逃犯靠着自欺欺人的手段走红网络,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与学术的悲剧。解析:选DD项,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A项,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B项,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C项,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解析:选DA项,搭配不当,“发生案情”不搭配。可将“案情”改为“事情”。B项,语序不当,“火车每当他就很兴奋”中途易辙。可以将这里的“火车”放到“每当”和“鸣着汽笛”之间。C项,成分残缺,“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缺谓语。可以在“不少旅行社正”后加“经历”。3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著书写作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就先把青竹简放到火上炙烤。人们把这个工序叫作“杀青”,也叫“汗青”“汗简”。后来泛指写作接近尾声。B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C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帖,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往往表现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D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诗论谈艺录、学术论著管锥编、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等。解析:选A“汗青”泛指写定著作。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李敖对朱光潜译文的评价:“达意有余,诗意不足。”李敖对自己的译文的评价:“比朱稍胜。”我们对朱先生在古典诗词和英文水平方面应该有了一个认识,_,_,_,_。_,_。就译著的数量、内容的广泛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而言,李敖也不能与朱先生同日而语。我不知道李敖懂几门外语这是作为一个翻译家最大的资源但我知道他不会超过两门朱先生通晓七门外语从而使自己的译文更臻完美因为可以同时在多种译本中进行比较研究ABC D解析:选A把握“承前启后”的原则,“承前”谈朱光潜的“英文水平”,注意指示代词“这”指代的内容以及“从而”“因为”表示的句间关系。“启后”谈李敖的“外语水平”,注意“但”所表示的转折关系。5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A润 点 火 笑B潜 翻 蓝 笑C润 翻 蓝 春D潜 点 火 春解析:选A营造意境的主要是形容词和动词,根据诗句的重点进行综合判断即可。二、阅读鉴赏(32分)(一)课内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6作者认为用“推”比用“敲”好,下列各项中,对其理由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推”字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须自掩自推,足见其乃孤零一人。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B“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但“敲”虽有礼,恐怕会打破这种“热闹场合”。C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D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字所呈现的情境似乎比“敲”所呈现的情境与全诗更调和一些。解析:选BB项,“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是说这种“热闹”“温情”与意境不大调和。7下列各项中,关于字的“联想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它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的种种关系的累积。B它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绚丽迷人,又变化莫测。C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个别的,因而难以运用。D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支离。解析:选BB项,“绚丽迷人”一词将原意错解了。8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A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所以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B文学语言的“推敲”标准,应在于哪一种境界是符合作者当时所要说的。C科学的文字意义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D文中的“点铁成金”实指苏轼在原句中巧妙用上了“天上”“人间”两个词语。解析:选AB项,“哪一种境界”在文中仅指“推与敲”的诗句分析,归结到“在文字的推敲实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结论上,而不是在“文学语言”;C项,“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漏掉原句的“有时”,原意也就改变了;D项,文中的“点铁成金”指的是用了字的联想意义,使其于含混中显得丰富。9“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与“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说的是一个意思,那么,为什么后者要比前者表达效果好呢?(6分)答:_答案:第一句用的是直指的意义,第二句用的是联想的意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而来的,它写出了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种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了艺术妙境;而前者却没有这种效果。(二)课外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荫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略有删改)注本文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20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10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创造力与感受力的人,往往能感人所不能感,是快活的人。B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境遇与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C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别样的趣味。 D有修养的人具备在“静”中领略趣味的能力,而世间万物的沉寂更能让人心“静”。解析:选AB项,原文为“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C项,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世间万物是永远不会沉寂的,是人的“心的空灵”让世间万物沉寂。11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答:_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从“含义极广”的不同角度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回答。答案:感知到对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反应。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12比较第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6分)答:_解析:第段中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语言朴实,具有幽美的生活情趣。作者用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中表现的幽美情景进行对比,意在强调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诗句描写的情景中,表达了诗人幽美、空灵、悠然自得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认识和感悟。正如作者所说,具有静的修养是生活的无上至乐。答案: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空灵的心境。三、语言文字应用(13分)1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4分)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着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答:_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朗读着这亲切的诗句,谁不激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14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答:_答案:英国伊顿公学是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它的报考有严格限制,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的首选,它拥有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15下面的文字提供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4分)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侵入的手法,在周围一百二十千米、面积千余平方千米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大自然布置完毕,就把胜境给予人类。答:_答案:地理位置、形成方式、范围(区域)面积、构成成分(组成物质)四、写作表达(6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地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啊,我明白了!”云雀眨巴眨巴眼睛想,“谁如果想展翅高飞,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果眼睛只盯在树冠以下,那就永远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翱翔。”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麻雀、鹌鹑、雄鹰等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着怎样的认识?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