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1801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一、阅读过秦论部分段落,完成后面题目。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乏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B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C余威震于殊俗 殊:非同一般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项是( )A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于是余有叹焉B然秦以区区之地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吾属皆且为所虏D非及向时之士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采用比较分析和排除法。A项中“于”不同,前者是介词,可译为“比”,后者是介词相当于“对”,B项“以”前者是“凭借”,后者是连词,连接行为和目的,解为“用来,用以”;C项“为”,前者是动词,作为,后者表被动,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答案】A【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阅读过秦论选段,回答后面题目。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蒙(承继)故业 信(可靠)臣精卒 因河(河流)为池(护城河) 试使山东(崤山以东)之国 收天下之兵(军队),聚之咸阳 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蒙(承继);信(可靠);山东(崤山以东);六合(天地四方)。所以选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有席卷天下之意 天下云集响应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却匈奴七百余里 赢粮而景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以愚黔首 履至尊而制六合AB 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活用的能力。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所以选C。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委命下吏 交给 B却匈奴七百余里 击退C以愚黔首 使愚昧 D收天下之兵 军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兵:“兵器”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重要实词的含义的能力。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 相同 B不相同 相同 C不相同 不相同 D相同 不相同 【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9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选出与“为天下笑者,何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 B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与例句都为被动句,B项不是特殊句,C项为宾语前置,D项为判断句。考点:本题考查辨析特殊句式的能力。美文欣赏学者对贾谊的评论中,影响很大的是苏轼的贾谊论。文中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贾谊有王佐的大才,很可惜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才能。我的看法,贾谊是善于用才的。理由有二:一、贾谊能做官。年二十余就入朝为官,受到汉文帝赏识,一年中就升到太中大夫。天子还想让他任公卿之位。二、贾谊能作文。贾谊死时才三十三岁,留下过秦论、上疏陈政事、大政等诸多名作,如过秦论堪称千古名篇,被司马迁收入史记。上疏陈政事被班固录入汉书。汉人著述虽多,能留下千古名篇的能有几人!贾谊虽然英年夭折,却也高度施展了他的才华。怎么能说他“不能自用其才”呢?苏轼认为汉文帝是明君,在明君当政的时代还不被重用,那就是臣子自己不善于用才。理论上似乎可以这么讲,实际要比理论复杂得多。君臣合作是成功的保证。但是君臣是否能顺利成功地合作,有四方面的因素:时代,形势,君主和臣子。君主是很重要的,但明君并非没有冤假错案。 东坡先生还提出“待”与“忍”的问题。认为有王佐之才的人要等待机会,要忍耐,不要着急。这也是不切实际的说法。人生苦短,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应该“只争朝夕”,机会难得而易失,不能错失良机。既然得到皇帝的赏识,贾谊怎么能不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呢?董仲舒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虽然等待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写了士不遇赋,而归隐终老。没有“待”出什么结果来。至于“忍”,东坡以为贾谊是“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贾谊是这样的人吗?他被贬后,先任长沙王太傅,再任梁怀王太傅,也曾与汉文帝长谈至夜半,还一再上疏陈述政见,建议削诸侯的领地,认为这不是古代的制度,强调这将成为后患,他一直为社会的隐患而忧虑。他并没有因为被贬就一蹶不振。在这里,东坡先生还是有猜想的成分。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从天上落到地下,心理不平衡是正常的,能够处之泰然,才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中老年被贬,也很少能够那么平静,那么不在乎。如果贾谊从一开始就能“待”且“忍”,也许还不会登上天子之庭,也不会写出过秦论、治安策、大政之类的雄文。虽然可能寿命长一点,但也未必就会留名青史了。因此,我以为苏东坡用“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来评价贾谊,是不太切当、有失公平的。贾谊提出改革方案。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损有余而益不足”。他的方案必定要损害王公贵族的利益,自己要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这是古今中外毫无例外的。苏轼为贾谊设计人生道路:“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这是天真的想法,至少是书生气十足!如果与绛(周勃)、灌(灌婴)深交,就会同流合污,还怎么能去改革!如果真想改革,即使是深交,也会因为利益冲突而断交。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就是要从既得利益的当政者、权势者手中将其中一部分的利益拿出来分配给其他应该获得利益的人。当政者如何不反对?商鞅、吴起的改革,虽然得志,君主一死,他们就遭殃。管仲、子产也搞过改革,没有待且忍,仍然得到成功,因为死在支持改革的君主之前。所谓“十年可以得志”,也是靠不住的。十年,世事变迁,三十多岁的贾谊如果真的得势,位居众臣之上,七八十岁的老臣岂能不忌?怎么能“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幻想,那么贾谊就可能变成改革的对象,不但不支持改革,还可能极力反对改革,迫害改革者。周勃、灌婴批评贾谊说:“擅权纷乱”。王夫之认为,“于谊为诬,于轼允当之矣。”对贾谊来说是不合适的,是诬陷;对于苏轼来说则是公允正当的。“藉授以幼主危邦,恶足以知其所终哉?”如果真的将“幼主危邦”委托苏轼去料理,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王夫之认为:“王安石之于谊似矣然则世无逆求于己,己未豫图其变,端居臆度而欲取四海而经营之,未有能济者也。充谊之志,当正学之世,尽抒其所蕴,见诸施行,殆可与齐黄并驱乎?”(读通鉴论卷二文帝)贾谊与王安石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想经营四海大事,从来不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结果遭人陷害,导致失败。如果有明君能够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肯定会做出一番大事业,“功不在禹下”。李贽认为贾谊“通达国体,真实切用”,“汉廷诸子,谊实度越。”后代一些儒臣“以朝廷之富贵养吾之声名”,却“亦敢于随声雷同以议贾生”(焚书卷五读史贾谊)。李贽以大无畏的精神议论古今,不崇拜权威偶像,独抒己见,对贾谊能做出这样的评价,实属不易。后代当官的没有研究,只是随声附和,议论贾谊,不能理解贾谊的切实政见。这大概也包括苏轼的贾谊论中的观点。陈平与贾谊,都是西汉的政治思想家,都是智力非常高的杰出青年,命运却大不相同。差别在哪儿?同样有奇才,同样在年轻时展示出来,同样有人告状,而告状者同样是周勃、灌婴这些文盲或半文盲的武夫。不同的是君主,刘邦与汉文帝。刘邦经过了解,认为陈平的受金盗嫂只是小节,他的才智正是当前激烈竞争所急需的,因此,不但没有责备陈平,还给予厚赐,并赋予特殊的权力。为陈平以后立奇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叫良匠不因小节弃大材。汉文帝就不一样了,他对于周勃等诸老臣特别尊重,不敢得罪先帝时代的老臣,开国元勋,只好牺牲青年学者。当时没有对立面的压力,不用贾谊暂时还没有亡国的危险。汉文帝是继位之主,也没有那点远见卓识,也缺乏刚毅果断的气魄,实在顶不住那些老臣的围攻。刘邦是创业之君,汉文帝是继业之君,区别还是相当明显的。刘邦如果像汉文帝那样,就不能夺取天下。总之,由于时代和形势的不同,由于君主的不同,决定了陈平与贾谊的命运不同。我以为,后世有贾谊之才者,应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要进行改革,就要坚持到底,不管别人说什么,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甚至将身家性命全都置之度外,也应该将后人可能的议论放在一旁,他们爱说什么就让他们随便说去,你该干什么照样干去。不要因为苏轼的议论而错失良机,如果“待”而且“忍”,可能失去难得而易失的机遇。如果有人想的全是私利,又是急功近利,急急忙忙,跑官谋利,那么,以上的话对他们就不适用。那些人如果急功近利、一意孤行,不听劝告,拼命向“钱”,那么,可能更快地进牢狱,或者更早地上断头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