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1514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I)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1)_(qi)意 (2)慷_(ki) (3)销声_(n)迹 (4)持之以_(hng)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农人是教晦世人的导师,是深谙自然的智者。春的细雨中,扶犁而歌;夏的娇阳幕色中,荷锄而归;冬的雪夜里,围炉而话为一年四季普写了一首最美的诗。错别字正确字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1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 (李白行路难) (2)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安得广厦千万间,_! (杜甫_) (4) _?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了却君王天下事,_。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青山有幸埋忠骨,_。 (杭州岳墓对联) (7)潮平两岸阔,_。 (_次北固山下) (8)学而不思则罔;_。 (论语)4名著阅读。(5分) (1) 下而一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读后同答问题。(3分) 话说那六健将出洞门径往西南上,依路而走。行者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且等老孙变作牛魔王,哄他一哄,看是何如。” 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后是如何引起红孩儿的怀疑并最终被识破的?后来孙悟空又是怎样救出师父的?_(2)鲁迅的朝花夕拾带我们一起走进他多味的童年,我们从阿长与(山海经)中感受到鲁迅对阿长的敬意,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感受到百草园给童年的鲁迅带来的趣味。选择本书中的其他文章,写出文题,概括内容,简谈感受。(2分)_5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如果雾霾再次来袭,你在家中和在户外活动时,选择哪些防护方法比较方便可行?(3分)(1)家中防护:_;室外防护:_。(1分)(2)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两条合理的治霾措施。(2分)环保专家表示,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复杂,但以下是公认的几点:汽车扬尘、尾气;工业废气污染,排放不达标;工业喷漆,化工原料气体;建筑扬尘;冬季地面气温低,空气容易出现平流,很少有对流天气,导致地面的污染物一直在地面附近横向流动。_第二部(4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5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_7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_阅读出师表中的几段文字,完成810题。(6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8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遂许先帝以驱驰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B受任于败军之际 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C至于斟酌损益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若无兴德之言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10诸葛亮在出师前除了明确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职责外,还明确了朝臣和后主刘禅的职责,他们的职责分别是什么?(2分)_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113题。(8分)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史记留侯世家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1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_(2) 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_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8分)成长与成功 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增加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作“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5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结果这是通往成功最正确的道路。人们常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有删改)14围绕“成长与成功”,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_15作者在第段中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3分)_16请根据本文对“成长与成功”的看法,简要分析下列任意一个人物的事例。(3分) A邓稼先中的邓稼先 B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 C范进中举中的范进_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17分)窗外人生王呈伟 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一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的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多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拢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是狭隘多了。 清人是背着一种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大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润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禁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17.临窗极目,“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唐人、宋人、清人的人生气度各有哪些特点。(3分) (1)唐人:_ (2)宋人:_ (3)清人:_18.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_19.简要说说语句的表达特点。(6分) (1)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_ (2)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_20.人为什么要有开窗向外看的勇气?凭着历史的大窗,历史人物的窗外人生给你什么启示?(4分)_第三部分(60分)21.作文。(60分)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贤的生活,令你神往;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感人的生活,令你难忘;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给你生活启迪人生旅途,五彩纷呈,人总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请以“像_那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不要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参考答案1(1)惬(2)慨(3)匿(4)恒2晦诲 娇骄 幕暮 普谱3(1)直挂云帆济沧海 (2)人则无法家拂士(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日暮乡关何处是 (5)赢得生前身后名(6)白铁无辜铸佞臣 (7)风正一帆悬王湾(8)思而不学则殆4(1)“牛魔王”以吃斋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红孩儿怀疑,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红孩儿识破,孙悟空打不过红孩儿,便请来观音菩萨,观音降服红孩儿,孙悟空救出师傅。 (2)示例:父亲的病。 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 感受到鲁迅父亲被庸医治死后,鲁迅心中的痛苦。解析:解答此题,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要对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所有内容及每篇主题有全面充分而又深入细致的理解,这样才能熟练地写出篇名、主要内容及阅读感受。5(1)“空气净化器”或“活性炭”口罩解析:此题难度不大,回答时只需要将柱状图看仔细。防护雾霾有效方法位列前三名的一眼便可以看出,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应“家中防护”“空气净化器”或“活性炭”,“室外防护”“口罩”即可。(2)呼吁公交出行,少开私家车;控制工业废气排放;运用绿色工业原料;建筑工地常洒水控尘等。(答对两点即可)解析:近几年,关注环保这类题目在各学科均有渗透,如果日常生活中适当积累类似的应对措施或解决方案,将有助于语文答题。6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7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8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项中“许”分别为“答应”“表约数”之意;B项中“际”分别为“时候”“边”之意;D项中“若”分别为“如果”“你”之意。而C项中“益”都解释为“增加”。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掌握常见文言词语最常见的几个义项。9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的把握。A项“卑鄙”古义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义是“言行恶劣”;C项“无论”古义是“不必说,更不用说”,今义是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D项“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今义是“能够”。10朝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运用原文即可。11D 考察常用实词,四个选项词均为初中接触过的字义。解答此题,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将选项意思带入原文进行检验,可得到正确答案。12D 各选项均来自初中所学课文,解读此题,首先确定题干中的“以”是“用”的意思,再找到一致的选项。13(1)派能言善辩的人拿着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坚决地邀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2) 现在为什么诸公却愿意服侍我的儿子?【参考译文】汉高祖准备废黜太子,另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群臣纷纷劝阻,高祖都不予理会。吕后焦急万分,派哥哥建成侯吕泽一再要求留侯张良想个对策。张良说:“这事很难通过说话来争辩。如今皇上不能招抚的只有四个人,这四个人的年事已高,他们认为陛下为人傲慢,所以隐居山中、发誓不作汉臣。假使阁下能不惜金钱宝玉,请太子写一封亲笔信,派一位能言善道的使者去邀请他们,我想他们会答应来的。来了之后,太子要非常礼貌地对待他们,向他们请教学习,再让他们不时陪同太子入朝,故意让皇上看到,对打消废黜太子或许有所帮助。”吕后依张良所言,卑词厚礼迎来商山四皓。汉高祖十二年,高祖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因此也就愈发急着废黜太子。太傅(官名,三公之一,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公)叔孙通(初仕秦,后降汉,汉初典章交由叔孙通订定)引用古今事例为废黜太子事力争,高祖表面上答应,内心却不以为然,废黜太子的准备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天酒宴开始,高祖发现太子身边随侍着四个老人,年纪都已超过八十岁,须发尽白,器宇不凡。高祖有些奇怪,问:“他们是什么人?”四皓各自报出姓名,分别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高祖不由大惊说:“朕邀请诸公有几年了,诸公却为躲避朕而隐居深山。现在为什么诸公却愿意服侍我的儿子?”四皓异口同声说:“因为陛下一向轻视读书人,经常任意漫骂,臣等不愿无故受辱,所以才隐居深山,现在听说太子为人仁孝,恭谨有礼,尊重士人,天下人莫不希望为太子效死命,所以臣等愿意出山侍奉太子。”高祖说:“那就烦劳诸公辅佐太子。”四皓一同举杯为高祖敬酒,向高祖告辞。高祖望着他们的背影说:“有他们四人辅佐太子,太子羽翼已成,很难再改变了。”14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结果(或:成功是成长的自然结果。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语意相近即可。如答括号内的内容,答任何一句,得1分)15首先列举方仲永没能成长故未能持续成功的反面例子,紧接着列举居里夫人重视成长所以持续成功的正面例子,一反一正,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得出“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语意相近即可)16示例一:邓稼先在持续成长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在科学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经验,磨炼意志,增强能力,获得了成长;成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获得了成功。示例二:斯科特看似未取得世俗的成功,但实际获得了人生的成长。他未能成为登上南极点的第一人,但是他以探险的勇气和对科学精神的坚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示例三:范进是一个看似获得成功却未能获取成长的人。他经过多次考试获得功名,但心灵受到摧残,思想受到戕害,不过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表明观点1分,阐述合理2分)17唐人:开放大气,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宋人:视野狭隘,伤情敏感,精致细腻。清人:封闭守旧,感伤无奈,冷眼旁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文章中提炼要点。从三段中选取中心词便可概括出三个朝代人们临窗气度的特点。18曹雪芹走出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间审视封建社会,他的小说反映了封建王朝兴衰成败的发展轨迹,融汇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天窗”“沧海桑田”“风花雪月”,特别要突出对它们比喻意味的理解。19(1)敢飞心情,晾晒思想,把“心情”“思想”化抽象为具体,“放飞心情”即排除压力,舒展心绪,生动形象地展示临窗极目时人的心情的畅快与愉悦。“晒思想”即“解放思想”,“霉掉”即“腐化变质”,这种形象化的说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2)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手法,显示人临窗极目的必要性,语气强烈,语意酣畅。(或:“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都市人生活与视野的狭隘。或:“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只知道勤奋伏案工作的单调)解析:这两小题要求从句子的语言表达特点角度作答。一般来说,两道题目角度应各有侧重。比如第(1)题“化抽象为具体”,第(2)题则从修辞手法角度回答,排比、夸张、比喻均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另外还要结合句意,答出表达效果。20开窗向外看可以突破樊篱,克服心智的衰竭,放飞郁闷的心情,显示人生的大度,让思想远行;囿于一室,视野狭隘,心智衰竭,心情郁闷,思想陈腐,心扉日益紧缩。 启示:透过历史人物的窗外人生可以看出,人只有胸襟开放,开阔眼界,才能显示人生的气度与自信,才能彰显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感悟启示。练合第段和最后一段,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都可以。感悟或启示一般要立足于现实,比如文本是透过历史人物谈窗外人生,回答启示时应回到生活实际,让文章更有现实意义。2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