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02018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入答题卷表格相应的位置。1.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 都在关中地区C. 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 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2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下列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为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史载:“夏氏革命,又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周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C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5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6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但事与愿违,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7左传所记春秋时期人们经常把“社稷”一词作为国家政权的代名词。其中“稷”是指 A.土神 B.君主 C.谷神 D.百姓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抓捕并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 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 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 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10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11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这段话主要意在 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 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C.主张民主反对封建专制 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1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13史书记载:王翦将兵伐楚,临行前,向秦王讨要美田宅园,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这说明该时期秦国A统治者腐化堕落,不思进取 B鼓励发展农业C已经废除了分封制,中央集权加强 D军功不得授爵赐田14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 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15.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ks#5u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16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17孔子曾用“而立”“不感”“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18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19.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20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提倡 A. 启发诱导 B.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 择优而教 D.因材施教21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这一名言最有可能是哪位先秦思想家提出的? A.老子 B.孙子 C.墨子 D.荀子2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23 “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24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25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硷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26中国古代盛行“五行相生”、“五德终始”说,朝代更替,五行更始,如周承火德,秦承水德,汉承土德。还配以对应的颜色。秦朝尚A黑 B白 C红 D黄27西汉时期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 A实行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 B实行赋税与行政管理一体化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严密 D赋税征收简明易行28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29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 “滇王之印”的印文。该印是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19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 (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A B C材料二: 阅读以下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材料三 :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1)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用字母表示)你的理由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的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结合材料二的三则言论,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7分) (3)郭沫若为什么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9分)(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5分)31(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匈奴,其祖先夏后代之苗裔,曰淳维(匈奴)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移,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部族首领)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其俗,宽(和平时期)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战争或打倒)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自君王以下,成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父死,妻其母后;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材料二 据历史资料搜集统计,战国至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匈奴与中原政权之间长期反复争战。其大致规律是当北方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的时期,这种争战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当北方气候寒冷环境恶劣时期,这种争战就明显地增多。材料三(1)根据材料概括匈奴的社会生活状况。(6分)(2)匈奴经常发动南下侵掠战争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其天性”。你认为正确与否?根据材料,谈谈你判断的理由。(11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代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客观作用?(6分)ks#5u桂林十八中10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CADCA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CAABCBA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BDDABCCA二、非选择题31.(27分)(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2分)(正确表达铁器使用的状况即可得分);最有价值:A(2分)(答出长沙出土的铁锄也可以);理由:第一手材料实物史料(2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给满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表达可以酌情给分)。ks#5u(2)学派:儒家 (1分);内涵: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要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相融共存;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交往合作发展,和平共处。(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ks#5u(3)出现“百家争鸣”。(1分)原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阶级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诸侯“士”(知识分子的泛称)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8分,每点2分)(有其它言之有理的表达可以酌情给分)(4)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分)同时,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但进步和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1分)ks#5u32.(1)以畜牧、游猎为主的游牧生活,民风剽悍,民俗落后。(2分)(2)不正确。匈奴生活的区域属游牧经济,中原地区是农耕经济,这两种不同的区域经济,虽有相对独立性,但是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有着很大的依存关系。战国至泰汉匈奴与中原分属不同政权,当气候寒冷生态环境恶劣之时,匈奴人生存受到威胁,发动南下掠夺战争的次数就明显增多。(7分)ks#5u(3)和亲政策。客观作用: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融合;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