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针对练(三)翻译句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9450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针对练(三)翻译句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针对练(三)翻译句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针对练(三)翻译句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针对练(三)翻译句子 新人教版一、基础题组1 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答案D解析应根据句式特点来解答。D项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A、B、C三项中都没有出现谓语动词,但可以找到判断句的常用标志词,如“者,也”;“也”“者也”。2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所用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答案D解析应根据句式特点来解答。D项为陈述句。A、B、C三项中的主语都是受动者,并且句中有被动句的标志词“于”“为所”“为所”,所以为被动句。3 下列各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C时人莫之许也D夫晋,何厌之有答案B解析应根据语法和句式特点来解答。B项根据语法,主、谓、宾的顺序和现代汉语一样,为常式句。A项“乡人”的修饰语放在了后面,为定语后置句。C、D两项谓语和宾语的位置颠倒了,为宾语前置句。4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省略的成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C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D解析应根据语法来解答。D项前后两句句式应相同,由此判断,省略谓语动词“择”。其余三项借助语法判断,均省略了主语。5 翻译下面的句子。(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俗语有这种说法,“懂得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能赶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解析“闻道百”,“百”定语后置;“莫己若者”,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我之谓”,用“之”提宾,特殊的宾语前置句。(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译文:我含垢忍辱苟且偷生,被幽禁在如粪土一样的监狱中不拒绝的原因, 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常常地死去,而文章不能在后世显露而遗憾。解析所以者,也:固定句式。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意念被动句。二、高考题组6 (xx大纲全国,有删改)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节选自宋史郭浩传)(1)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译文:_答案请给我一支轻便的军队,我率领他们抄小路奔驰到滑台,等到金兵回返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就可以击溃他们。(2)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译文:_答案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3)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译文:_答案吴玠查出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里和敌人勾结,利州审问的结果不是这样,因此,吴玠与郭浩有了隔阂。(4)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译文:_答案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他多次升迁,做了中州刺史。钦宗即位后,因为种师道的推荐,郭浩被召进宫中问询,他进言说:“金人奔波在外,时间久了就会想回家。请给我一支轻便的军队,我率领他们抄小路奔驰到滑台,等到金兵回返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就可以击溃他们。”恰逢主战和主和的意见不同,他的主张没有被采纳。皇帝问西部边疆的事,郭浩说:“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不久西夏果然攻打泾原路,夺取西安州、怀德军。郭浩改任利州知府。金人凭借步兵和骑兵十多万人攻下和尚原,向前进军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破了金兵。吴玠查出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里和敌人勾结,利州审问的结果不是这样,因此,吴玠与郭浩有了隔阂,朝廷就调任郭浩为金州知府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非常破败,没有多少人家,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其他的军队因为粮草物资缺乏而仰赖朝廷的供给,只有郭浩积攒节余下十万缗钱来资助户部,朝廷嘉奖他,凡是他有什么事要奏明请求,都能够直达朝廷。绍兴九年,郭浩改任金、洋、房州节制。7 (xx浙江改编)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注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有删节)【注】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1)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译文:_答案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您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解析“仆有罪之人”,意念判断句。见礼:“礼”,名词活用为动词;“见”,偏指“我”。“当”,担当。句意正确通顺。(2)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译文:_答案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解析得分点:“穷贱”“安能”,句意正确通顺。(3)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译文:_答案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有所建树。解析“以”,认为;“称”“当”,意思相近,“称得上”“担当得起”;“庶几”,希望;句意正确通顺。(4)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译文:_答案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解析得分点:“为”“工”“窃”,句意正确通顺。【参考译文】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您屈尊过访。又劳您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编,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您的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您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您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您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您两次给我写信;两次来信又没有答复,更加应该绝交了,可您还是来信。这是何等的殷勤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年少的时候,从考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做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鲜明的对比。时文虽然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您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气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文风大变。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8 (xx天津)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不禄:死的委婉说法)。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刀圭:代指药物)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选自清袁枚与薛寿鱼书,有删节)(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译文:_答案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译文:_答案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译文:_答案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参考译文】您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不朽的医家,高寿去世。如果您随意拉住过路人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又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他是理学家吗?”即使是您的亲戚,也有不同的意见。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理学空言为先人立传,恐怕是被“艺成而下”的说法拘泥了吧?从前我患病,性命垂危,那个时候即使有许多像周、程、张、朱这样的理学家围在身边,又有什么用处呢?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三、模拟题组9 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译文:_(2)勉居选官,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译文:_(3)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译文:_答案(1)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2)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3)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解析(1)关键点:“祭酒王俭每见(之)”是省略句;“目”,名词作状语,用目光;“非常”,古今异义词,“非”译为“不是”,“常(器)”译为“普通(人)”。(2)关键点:“居”,担任;“闲”,通“娴”,熟习;“尺牍”,书信。(3)关键点:“畜积”,积蓄;“奉”,通“俸”,俸禄;“贫乏者”是后置定语。【参考译文】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天监六年,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虽然公文案卷堆积,宾客满座,但他应对自如,手不停笔。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谥为简肃公。10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注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译文:_(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译文:_答案(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2)我们的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解析(1)关键点:“王”“足”,“莫之若”句式。(2)关键点:其、是以。11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而求出公子,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 (节选自列女传,有删改)【注】墐(jn):通“殣”,掩埋。(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译文:_(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译文:_(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译文:_答案(1)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怕死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2)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射到她身上的箭有数十支,(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3)诗经说:“走在路上看见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解析(1)关键点:“反上”、“逆”、“弃义”、“乱”、判断句。(2)关键点:“以”“蔽”“矢”“俱”。(3)关键点:“行”“尚”“或”,“此之谓”为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魏节乳母,是魏公子的乳母。秦国攻打魏国,攻破城池,杀了魏王瑕,诛杀各位公子,但有一个公子没被抓到,(秦王)对魏国下令说:“抓住公子的人,赏赐金子千镒。藏匿他的人,罪行是灭族。”魏节乳母与公子一起逃跑,魏国的旧臣见到乳母并且认出她,要求交出公子,说:“现在魏国已经破城亡国,族人都已经灭绝了。你藏着他还为了谁呢?”乳母叹息说:“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怕死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现在要叛逆作乱并且以此谋取利益,我不做。而且帮人养育儿子,是为了使他活着,而不是为了杀他。怎么可以因为(想得到)赏赐获取利益且害怕诛杀的缘故,废弃正义做违背节义的事呢!我不能活着而使得公子被抓。”于是抱着公子逃到深泽中。旧臣把这件事告诉秦军,秦军追赶他们,看到(他们并)争相用箭射杀他们,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射到她身上的箭有数十支,(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秦王听说这件事,认为她为了坚守忠心和义气而死很可贵,于是按照大臣的礼仪安葬她,用太牢来供奉,恩赐她的哥哥为五大夫,赏赐金子一百镒。(后世的)君子认为魏节乳母仁慈、恩惠、忠厚,看重正义,轻视钱财。仁慈所以能大爱,(正在)哺乳的狗(敢)跟老虎搏斗,孵蛋的鸡(敢)跟狐狸搏斗,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诗经说:“走在路上看见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12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给田数十亩。少长,觅食自活,以田归庶弟。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古塘貌精悍。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视冯怒,榜笞数十。众皆哗,群聚而诟之,嗣尧愧恨,发疾死。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尝语余曰:“士之大闲二: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君子怀刑,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诸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奇,彼此如一辙。时存者惟彝叹、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传。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道希与翁君止园纪其丧,余恐不宿,乃豫为志铭。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其卒以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1)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译文:_(2)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译文:_(3)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译文:_答案(1)(古塘)成为生员后,得到当时人们的称誉,学使常常用重金来招请他。(2)假如您遭遇灾祸而我躲避,并认为很明智,(您认为)可以吗?(3)现在各位君子都因为声誉名望得以保全,而不能算是不幸运,只是让后死的人更加害怕(自己的名声不能保全)罢了。解析(1)“时誉”,时人的称誉;“延”,邀请。(2)“遘”,遭遇;“明哲”,明智;疑问句。(3)“完”,保全;“滋”,更加。【参考译文】古塘幼年丧母,家境贫寒,母亲的娘家给了几十亩田地。长大以后,他自谋生路,把田地给了弟弟。(古塘)成为生员后,得到当时人们的称誉,学使常常用重金来招请他。刘古塘外貌精干勇猛。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祸害乡里,督学邵嗣尧听说了这件事而没有仔细调查,巡视考试叫姓名的时候,突然注视着刘古塘大怒,(把他)鞭笞拷打了几十下。大家都大声抗议,聚在一起辱骂邵嗣尧,邵嗣尧既惭愧又悔恨,发病而死。刘古塘最初的时候没有怨怒的神色,之后也没有表现出宽容。他曾经对我说:“读书人基本的行为准则关乎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义和利,一方面是利和害。君子畏惧法律,假如您遭遇灾祸而我躲避,并认为很明智,(您认为)可以吗?”当初我从刑部大牢中被释放出来,寄居在众公卿家里。众公卿点数我的那些早年志趣相同的人,都命运多舛,彼此之间如出一辙。当时还活着的只有张彝叹、刘古塘,于是就编制谱册记录他们的德行以及那些已经死去却还没有在我的文章里出现过的人,写成四君子传。可不久张彝叹也去世了,到现在,没有一个活着的了,而唯独我却还留着自己衰老多病的身体,哪里还值得保重呢?然而我听说古人结交朋友,如果有错误的言语行为,就都把这个作为令人羞耻的事;现在各位君子都因为声誉名望得以保全,而不能算是不幸运,只是让后死的人更加害怕(自己的名声不能保全)罢了。道希与翁止园处理他的丧事,我担心自己将要离开人世,就预先写了(这篇)墓志铭。古塘姓刘,名捷,怀宁人,寄居在江宁。他死于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