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温资料:议论文阅读(一).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9406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温资料:议论文阅读(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温资料:议论文阅读(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温资料:议论文阅读(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把握常见考点(教案)主备人:折桂中学教学目标:1.学会寻找议论文论点。2学会分析论证方法和作用。3.把握议论文结构。4、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1.学会分析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3、梳理论证思路。教学过程:导入:有人说:最美的是散文,最朴实的是说明文,那么,最清晰最严密的就是议论文了。议论文历年是中考的宠儿,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议论文考点的学习和把握,来学习答题的技巧。【预习交流】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温资料:议论文阅读(一)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会影响和决定他的一生。在一位优秀大学生的身上,能折射出优良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优良的家风就是大学生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从父母长辈那里得益越多,接受慷慨无私,乐于奉献,勤奋上进,礼让谦虚之风的熏陶就越深,他的举手投足间就越能透出高雅淡定的风格。品格素养具有的积极意义越多,就越能不断迸发出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乃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也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但一对乡村父母,却可能培育出品德优良的孩子。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可谓不胜枚举。他们的家庭,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需要注意的是,家风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会使当下优良家风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最为基础,社会教育不可忽视,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大学处于学校教育的顶层,要求教师立德树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教化人,但归根结底,这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大学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长辈的家庭教育相得益彰,才能联手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13.第自然段画线句有季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_14.第自然段由家风说到学校、社会教育,这样写的目的何在?(3分)答:_答案:13(2分)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家风与家庭经济、文化程度无必然联系。14(3分)表明家风对人的精神成长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不能忽视学校、社会教育的作用,这样论述更全面,同事又突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别因工具荒废了原始本领李伟明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娴熟地运用先进工具,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对网络简直太迷信了,不信“书”,不信“人”,只信“网”,无论查证什么资料,都以“百度”为准。有一次,两个小伙子争论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关系,相持不下,当场点开网络,直接输入“县委书记和县长谁更大”寻求结果。离开了网络,一个人会变得什么都不知道?如果网络发展的结果竟然是让我们的头脑空空如也,什么也不再储存不再思考,甚至什么都不能储存不能思考,那是不是有点可怕?手机也是今天人们高度依赖的工具。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让人越来越方便。来电去电,不仅直接显示姓名,还显示地域。如果离开手机,同样是这些号码,你会对它们感到完全陌生,你根本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你经常拨打的那些数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全靠这部小机子了。越来越多的人,随时手不离机、机不离手,即使是洗澡、睡觉、上卫生间,也要让它和自己紧密相依。如果哪天失去了手机,那就意味着与世隔绝。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变得只习惯和手机上有名字的人打交道。去一个地方找人,对方已经说了哪条路哪个号,到了这个地段,仍然要频频用手机询问对方怎么走,却忽略了来来往往的众多路人。还有一个重要依赖工具是汽车。因为有了车,人们不再喜欢走路,百十米远的路程,也想着开车去,尽管光是停车的时间就足够你悠然漫步抵达。如果没有私人汽车,那就不妨依赖公共汽车。一站路、两站路,走起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可你愿意走吗?我年轻时种地砍柴没少走路(还要挑上百十斤呢),现在也因为没有别的锻炼机会,仍然喜欢走路。但如果集体出行,只好随大流,跟着挤上车。再过些年,当年一口气行走几十里的光辉事迹,只怕连我自己都要怀疑那是梦境了。工具的使用,诚然让我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过度依赖工具,使我们丧失了诸多应有的能力和乐趣。为了防止人类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本领。(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月2日,有改动)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_1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原始本领”具体指哪些。(3分)答:_答案:13(2分)别因工具荒废了原始本领或“摆脱“工具的控制,掌握本领”或“我们应保持原始本领”或“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本领”。(意思对即可)(若答“过度依赖工具,使人们丧失了诸多应有的能力和乐趣”得1分;若答“为了防止人类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的本领”得1分)14(3分)(头脑)存储,思考的能力;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答“向路人问路的能力”亦可);走路的能力。(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精讲点拨】快乐取决于心态那天在书店看到一本米勒博士和米尔博士著作快乐是一种选择的书,翻来看了很久,书中从多种角度阐述了快乐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应该抱有种淡看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谢的超脱心态。 在这个细观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当下社会,为人处世正需要我们保持这种平淡沉稳的心态。斯宾诺莎曾说:“快乐是一个人从较小圆满到较大圆满的过渡;痛苦是一个人从较大圆满到较小圆满的过渡。如果我们选择紧紧抓住痛苦不放,那么快乐就永远不会到来。” 其实我们都知道,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里于外表现出的一种正常回应;是没有钱财多或少的定位;没有房屋面积大或小的标准;没有职位高或低的标尺衡量。雅人有雅兴,俗人有俗趣。无论富与贫、官与民,都各有其乐。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饭也罢,这些都是为心性满足而快乐。 快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洒脱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洒脱自如,有的人过于拘谨就无法洒脱,有的人过于张扬自我不懂洒脱。其实,洒脱应该是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不高傲、逆境不萎靡豁达的精神境界。形象地说,洒脱就是一桌风味各色的佳肴,酸甜苦辣涩俱全。如果我们不会品味与享受,就体会不出佳肴的独特风味所包含的幸福快乐,更体会不出人生多姿多彩的美好况味。 古今名人中,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唐朝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因小人进谗而“赐金放还”。 友人设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诗人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诗句。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以及睥睨天下的洒脱傲气,使将进酒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诗人刘禹锡,因革新遭贬谪,但却不为那些压力所阻,仍然以顽强精神与政敌相抗争,写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以潇洒豪放的人生态度,超过“巴山蜀水凄凉地”,坚守“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人格,最终迎来仕途上崭新的篇章。 伟人有伟人的洒脱豪迈,百姓也有百姓的快乐。洒脱与快乐对于我这平常小人物来说亦是如此光鲜与壮美。面对繁杂而平淡的生活,以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洒脱飘逸去面对去感悟,不失为一种超然的快意。忙碌时,用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为事业迎来送往是快乐,用一双勤劳的手为家人洗手做羹也是快乐;闲暇时,捧一杯香茗,慢慢地品尝那淡淡的清香;捧一本书,慢慢吸取它的滋养;听一首乐,用情享受心灵天堂更是快乐! 其实,快乐很实际,洒脱也很简单,它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选择、去感受,就会时时体味到那份快乐的滋味。毕竟,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4分) 2请根据本文内容加以概括:人如何才能快乐?(4分) 3第二段用了那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文章第五段说 “古今名人中,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可作者在行文时只举了古人事例,请你为他再补写一个当今名人的事例,使论证更有力。(4分) 答案1.(4分)快乐取决于心态。或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应该抱有种淡看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谢的超脱心态主要考查论点的提炼,论点经常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有时可能通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后,紧接着出现在第二段。2.(4分)要保持平淡沉稳的心态;采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主要考查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是找出文章的两个分论点。3.(4分)引用论证;论证了为人处世正需要我们保持这种平淡沉稳的心态。使说理更具有说服力。 主要考查论证方法,答题要规范,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4.(4分)意对即可 方志敏一生只为理想信念而活;徐志摩一生只为美、为爱而活。主要考查论据的补写,可采取“人物事例简短评价的答题格式,做到所选事例典型,真实,并且能紧扣论点。【当堂反馈】谈自立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这一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22.根据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自立”?(3分)19.要想成才,先得自立。评分标准:(2分)准确即可。20.举例论证 作用:运用发明家爱迪生的事例,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这个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1.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或者: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评分标准:(2分)准确即可。22.示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不要依赖父母的庇护,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要自立、自强。【课后作业】底线冯骥才 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2013年6月3日今晚报,有删改)14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3分) 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 (1) 的观点;其次,从 (2) 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 (3) 。15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品读全文,说说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4分) 17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80-100字,5分)答案:14.(3分)(1)提出做人做事应有底线的观点;(1分)(2)从成全社会、成全自己的角度;(1分)(3)强调了人处世有底线的积极意义。(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2)如果回答“从神龛和个人的角度”(3)如果回答“强调了拥有底线,成就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高精尖可以。表达清晰,意对即可。15.(3分 )比喻论证。(1分)将“底线”比作“江河水线”,把抽象的底线具象化,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有底线的意义及无底线的危害。(2分)【评分要点及说明】论证方法1分,任用分,表达清晰准确即可。16.(4分)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1分)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之上的,一个有底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1分)有底线,才有实现自我,实现“成功人生”的可能。(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思路清晰,能紧扣“底线”与“人”、“人生”之间的关系分析,意对即可。17.(5分)【示例】作为一个学生也应该有底线意识,考试时,遵章守纪不作弊就是基本的底线,它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心中,是所有学生必须共同遵守的底线,一旦有人突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坚决抵制,而不应该是你“破”我“降”,随波逐流。【评分要点及说明】观点正确,2分;结合实际阐述,表达清晰3分。 “善的友爱”更持久一位哲人曾把友爱分为三种:“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善的友爱”。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互相友爱,主要出于三种原因:一是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好处,这就是“有用的友爱”;二是对方能够为自己带来快乐,比如人们愿意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这个人能够带来快乐,这就是“快乐的友爱”;三是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希望对方好而形成的友爱,这就是“善的友爱”。从一定意义上说,友善就是“善的友爱”,它源自人们对善的追求,传递的是平等、尊重和互助。稍加分析就不难理解,“善的友爱”比“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更值得倡导。有用或快乐都很难持久:当一方不再能为另一方带来好处或快乐时,这种友爱就容易破裂。而“善的友爱”是基于希望对方好的利他精神,这种精神基于理性认知和自觉,能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持久、稳定的友好关系。因此,“善的友爱”更稳定、更持久、更值得人们去追求。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就“路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亲人,我会扶吗?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客户,我会扶吗?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扶”。因为扶亲人是亲情使然,扶客户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如果跌倒的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会扶吗?对于这个问题,一些人就纠结了。因为有“扶路人反被讹”的案例在先,人们就会想:扶他不一定会带来好处,反而可能带来麻烦和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毫不犹豫帮扶的人,一定有利他精神在作支撑。在这里,选择“扶”不是期望从陌生人身上得到某种好处,而是基于为他人好的“善的友爱”。只有这种友善成为扶者与被扶者的一种共识,互信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才能得以维系。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友善引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寻求真挚的道德情感,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利益的同时造福他人与社会。基于“善的友爱”,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家庭背景、文化习惯、成长经历甚至不同语言的人们才能走到一起,共同工作和生活;基于“善的友爱”,人们才不仅“各扫自家门前雪”,而且会“管他人瓦上霜”;基于“善的友爱”,经济社会生活才不只是“有用无用”的考量和利益交换,更是在交往交流中实现互助共赢,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促进他人利益的增加。在社会意识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用“善的友爱”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形成人与人联系的纽带,用“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友善的原因所在。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反映了人们的期望,道出了爱的力量,抑或说“善的友爱”的力量。对这种“善的友爱”,我们应当珍视,更应当践行。(选自2014年4月28日人民日报,作者:朱佩娴)19(2分)文章从“友爱”的分类说起,有什么作用? 20. (2分)指出第段的结构方式。 21. (2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 (3分)第段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19、通过对比阐释“爱的含义”,引出议论话题。20、总分总。21、对“善的友爱”的含义,我们应当珍视,更应当践行。22、引用论证,反映了“善的友爱”是人们广泛的期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作为道理论据,进一步强化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把握常见考点(学案)主备人:折桂中学教学目标:1.学会寻找议论文论点。2学会分析论证方法和作用。3.把握议论文结构。4、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1.学会分析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3、梳理论证思路。教学过程:导入:有人说:最美的是散文,最朴实的是说明文,那么,最清晰最严密的就是议论文了。议论文历年是中考的宠儿,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议论文考点的学习和把握,来学习答题的技巧。【预习交流】家风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会影响和决定他的一生。在一位优秀大学生的身上,能折射出优良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优良的家风就是大学生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从父母长辈那里得益越多,接受慷慨无私,乐于奉献,勤奋上进,礼让谦虚之风的熏陶就越深,他的举手投足间就越能透出高雅淡定的风格。品格素养具有的积极意义越多,就越能不断迸发出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乃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也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但一对乡村父母,却可能培育出品德优良的孩子。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可谓不胜枚举。他们的家庭,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需要注意的是,家风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会使当下优良家风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人格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最为基础,社会教育不可忽视,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大学处于学校教育的顶层,要求教师立德树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教化人,但归根结底,这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大学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长辈的家庭教育相得益彰,才能联手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13.第自然段画线句有季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_14.第自然段由家风说到学校、社会教育,这样写的目的何在?(3分)答:_别因工具荒废了原始本领李伟明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娴熟地运用先进工具,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对网络简直太迷信了,不信“书”,不信“人”,只信“网”,无论查证什么资料,都以“百度”为准。有一次,两个小伙子争论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关系,相持不下,当场点开网络,直接输入“县委书记和县长谁更大”寻求结果。离开了网络,一个人会变得什么都不知道?如果网络发展的结果竟然是让我们的头脑空空如也,什么也不再储存不再思考,甚至什么都不能储存不能思考,那是不是有点可怕?手机也是今天人们高度依赖的工具。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让人越来越方便。来电去电,不仅直接显示姓名,还显示地域。如果离开手机,同样是这些号码,你会对它们感到完全陌生,你根本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你经常拨打的那些数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全靠这部小机子了。越来越多的人,随时手不离机、机不离手,即使是洗澡、睡觉、上卫生间,也要让它和自己紧密相依。如果哪天失去了手机,那就意味着与世隔绝。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变得只习惯和手机上有名字的人打交道。去一个地方找人,对方已经说了哪条路哪个号,到了这个地段,仍然要频频用手机询问对方怎么走,却忽略了来来往往的众多路人。还有一个重要依赖工具是汽车。因为有了车,人们不再喜欢走路,百十米远的路程,也想着开车去,尽管光是停车的时间就足够你悠然漫步抵达。如果没有私人汽车,那就不妨依赖公共汽车。一站路、两站路,走起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可你愿意走吗?我年轻时种地砍柴没少走路(还要挑上百十斤呢),现在也因为没有别的锻炼机会,仍然喜欢走路。但如果集体出行,只好随大流,跟着挤上车。再过些年,当年一口气行走几十里的光辉事迹,只怕连我自己都要怀疑那是梦境了。工具的使用,诚然让我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过度依赖工具,使我们丧失了诸多应有的能力和乐趣。为了防止人类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本领。(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月2日,有改动)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_1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原始本领”具体指哪些。(3分)答:_【精讲点拨】快乐取决于心态那天在书店看到一本米勒博士和米尔博士著作快乐是一种选择的书,翻来看了很久,书中从多种角度阐述了快乐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应该抱有种淡看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谢的超脱心态。 在这个细观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当下社会,为人处世正需要我们保持这种平淡沉稳的心态。斯宾诺莎曾说:“快乐是一个人从较小圆满到较大圆满的过渡;痛苦是一个人从较大圆满到较小圆满的过渡。如果我们选择紧紧抓住痛苦不放,那么快乐就永远不会到来。” 其实我们都知道,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里于外表现出的一种正常回应;是没有钱财多或少的定位;没有房屋面积大或小的标准;没有职位高或低的标尺衡量。雅人有雅兴,俗人有俗趣。无论富与贫、官与民,都各有其乐。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饭也罢,这些都是为心性满足而快乐。 快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洒脱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洒脱自如,有的人过于拘谨就无法洒脱,有的人过于张扬自我不懂洒脱。其实,洒脱应该是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不高傲、逆境不萎靡豁达的精神境界。形象地说,洒脱就是一桌风味各色的佳肴,酸甜苦辣涩俱全。如果我们不会品味与享受,就体会不出佳肴的独特风味所包含的幸福快乐,更体会不出人生多姿多彩的美好况味。 古今名人中,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唐朝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因小人进谗而“赐金放还”。 友人设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诗人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诗句。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以及睥睨天下的洒脱傲气,使将进酒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诗人刘禹锡,因革新遭贬谪,但却不为那些压力所阻,仍然以顽强精神与政敌相抗争,写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以潇洒豪放的人生态度,超过“巴山蜀水凄凉地”,坚守“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人格,最终迎来仕途上崭新的篇章。 伟人有伟人的洒脱豪迈,百姓也有百姓的快乐。洒脱与快乐对于我这平常小人物来说亦是如此光鲜与壮美。面对繁杂而平淡的生活,以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洒脱飘逸去面对去感悟,不失为一种超然的快意。忙碌时,用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为事业迎来送往是快乐,用一双勤劳的手为家人洗手做羹也是快乐;闲暇时,捧一杯香茗,慢慢地品尝那淡淡的清香;捧一本书,慢慢吸取它的滋养;听一首乐,用情享受心灵天堂更是快乐! 其实,快乐很实际,洒脱也很简单,它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选择、去感受,就会时时体味到那份快乐的滋味。毕竟,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4分) 2请根据本文内容加以概括:人如何才能快乐?(4分) 3第二段用了那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文章第五段说 “古今名人中,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可作者在行文时只举了古人事例,请你为他再补写一个当今名人的事例,使论证更有力。(4分) 【当堂反馈】谈自立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这一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22.根据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自立”?(3分)【课后作业】底线冯骥才 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2013年6月3日今晚报,有删改)14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3分) 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 (1) 的观点;其次,从 (2) 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 (3) 。15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品读全文,说说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4分) 17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80-100字,5分) “善的友爱”更持久一位哲人曾把友爱分为三种:“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善的友爱”。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互相友爱,主要出于三种原因:一是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好处,这就是“有用的友爱”;二是对方能够为自己带来快乐,比如人们愿意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这个人能够带来快乐,这就是“快乐的友爱”;三是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希望对方好而形成的友爱,这就是“善的友爱”。从一定意义上说,友善就是“善的友爱”,它源自人们对善的追求,传递的是平等、尊重和互助。稍加分析就不难理解,“善的友爱”比“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更值得倡导。有用或快乐都很难持久:当一方不再能为另一方带来好处或快乐时,这种友爱就容易破裂。而“善的友爱”是基于希望对方好的利他精神,这种精神基于理性认知和自觉,能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持久、稳定的友好关系。因此,“善的友爱”更稳定、更持久、更值得人们去追求。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就“路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亲人,我会扶吗?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客户,我会扶吗?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扶”。因为扶亲人是亲情使然,扶客户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如果跌倒的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会扶吗?对于这个问题,一些人就纠结了。因为有“扶路人反被讹”的案例在先,人们就会想:扶他不一定会带来好处,反而可能带来麻烦和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毫不犹豫帮扶的人,一定有利他精神在作支撑。在这里,选择“扶”不是期望从陌生人身上得到某种好处,而是基于为他人好的“善的友爱”。只有这种友善成为扶者与被扶者的一种共识,互信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才能得以维系。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友善引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寻求真挚的道德情感,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利益的同时造福他人与社会。基于“善的友爱”,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家庭背景、文化习惯、成长经历甚至不同语言的人们才能走到一起,共同工作和生活;基于“善的友爱”,人们才不仅“各扫自家门前雪”,而且会“管他人瓦上霜”;基于“善的友爱”,经济社会生活才不只是“有用无用”的考量和利益交换,更是在交往交流中实现互助共赢,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促进他人利益的增加。在社会意识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用“善的友爱”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形成人与人联系的纽带,用“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友善的原因所在。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反映了人们的期望,道出了爱的力量,抑或说“善的友爱”的力量。对这种“善的友爱”,我们应当珍视,更应当践行。(选自xx年4月28日人民日报,作者:朱佩娴)19(2分)文章从“友爱”的分类说起,有什么作用? 20. (2分)指出第段的结构方式。 21. (2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 (3分)第段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