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8794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2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4H4个氢元素B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CZn2+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 O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下列可用于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AFe、Cu、H2SO4 溶液BCu、Ag、FeSO4 溶液CFe、Ag、CuSO4溶液DAg、FeSO4溶液、CuSO4 溶液4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O”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A单质B氧化物C盐D有机物5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的部分化学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A安全常识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防止窒息加热试管先预热防止炸裂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B生活常识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食用加碘盐预防甲状腺肿大C化学与环境禁止焚烧秸秆防止空气污染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污染回收废旧电池防止土壤污染D化学与健康蔬菜提供维生素牛肉提供脂肪馒头提供糖类6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CuO(Fe)在空气中灼烧BNaCl(Na2CO3)适量稀盐酸CFe(Cu)足量稀硫酸DCO2(CO)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7青蒿素是从草本植物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疾药,是我国唯一被世界承认的原创新药,其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B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22个氢分子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BaCl2,CuSO4,NaOH,NaClBNa2SO4,BaCl2,K2CO3,KNO3CFeCl3,NaOH,MgCl2,Ba(NO3)2DNaCl,Na2CO3,Ca(NO3)2,HCl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题,每空1分,共19分)9201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活动,其中包含许多化学知识,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阅兵礼炮为活动拉开了序幕,礼炮炮身(特殊钢材)涂了油漆,不仅美观还能防锈,防锈原理是(2)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时拉出一条条彩色烟带产生烟带的药品除了燃料外还有锌、氯化铵、三硫化锑等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 X+HCl,X的化学式是,锌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一种),其离子符号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标号)aHe和Ne bB和Mg cAl和Si dF和Cl(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11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1)图1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2)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图3中M表示的是的溶解度曲线(填“甲”或“乙”)(4)N中混有少量M 时,可用法提纯N12元宵佳节,我国有些地方有燃放孔明灯祈福的习俗(1)孔明灯的燃料是固体酒精,其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孔明灯内火焰温度达300以上,一旦飘落遇到可燃物易引发火灾居民区一旦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3)酒精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政府推行乙醇汽油,其意义在于(填一条即可)13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M,其中只可能含有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操作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向操作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溶液AgNO3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题,每空1分,共10分)14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此反应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所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是(填装置字母代号)(2)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G图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端通入(填“a”或“b”)15(6分)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则她的猜想错误(2)小敏: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填“b”或“c“)端管口连接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填序号)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5分)16将硝酸钠和硝酸镁的混合物55.6克,全部溶解在水中,得到混合溶液135.6克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1.6克沉淀,同时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计算:(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xx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七中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是利用了小苏打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是利用了铁能与氧气、水分反应生成铁锈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2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4H4个氢元素B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CZn2+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 O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4H表示4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CO2;故选项说法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表示锌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O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3下列可用于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AFe、Cu、H2SO4 溶液BCu、Ag、FeSO4 溶液CFe、Ag、CuSO4溶液DAg、FeSO4溶液、CuSO4 溶液【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选择相应的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解答】解:A、药品中无银的单质或盐溶液,无法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A错误;B、分别把Cu、Ag放入FeSO4溶液,均无明显现象出现,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B错误;C、分别把Fe、Ag铜放入CuSO4溶液中,表面出现红色金属铜的为铁,无明显现象的为银,可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C正确;D、把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CuSO4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出现,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验证三种金属的顺序方法:排出三种金属的正确顺序,中间金属是单质,两边的就是盐溶液,中间是盐溶液,两边就是金属单质,即常说的“三取中”4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O”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A单质B氧化物C盐D有机物【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解答】解:此化学方程式为:C2H6O+3O22CO2+3H2O,所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物质种类有单质、氧化物和有机物,但没有盐故选C【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5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的部分化学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A安全常识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防止窒息加热试管先预热防止炸裂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B生活常识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食用加碘盐预防甲状腺肿大C化学与环境禁止焚烧秸秆防止空气污染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污染回收废旧电池防止土壤污染D化学与健康蔬菜提供维生素牛肉提供脂肪馒头提供糖类【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开启的菜窑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B、根据分子的性质以及硬水的危害、碘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环境污染和防治进行解答D、根据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牛肉提供蛋白质,馒头提供糖类进行解答【解答】解:A、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加热试管先预热,目的是防止炸裂,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故选项对知识的整理均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不断运动,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选项对知识的整理均正确C、禁止焚烧秸秆可以防止空气污染,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回收废旧电池可以防止土壤污染,故选项对知识的整理均正确D、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多吃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牛肉提供蛋白质,馒头提供糖类;故选项对知识的整理有错误故选D【点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CuO(Fe)在空气中灼烧BNaCl(Na2CO3)适量稀盐酸CFe(Cu)足量稀硫酸DCO2(CO)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Fe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Cu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青蒿素是从草本植物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抗疟疾药,是我国唯一被世界承认的原创新药,其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B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22个氢分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来分析;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青蒿素中含有三种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由此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氢分子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BaCl2,CuSO4,NaOH,NaClBNa2SO4,BaCl2,K2CO3,KNO3CFeCl3,NaOH,MgCl2,Ba(NO3)2DNaCl,Na2CO3,Ca(NO3)2,HCl【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选项中有带色离子,用带色离子检验去检验其他物质;如没有带色离子的,需要列举出各物质反应现象进行鉴别,只要各物质的现象不同即可鉴别出来【解答】解:A中CuSO4是一种蓝色溶液,根据颜色首先确定出CuSO4能与硫酸铜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没有的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所以能鉴别出来B中Na2SO4、BaCl2、K2CO3、KNO3四种物质中只有Na2SO4和BaCl2可以反应,其它不会反应,所以无法鉴别出来C中FeCl3为黄色溶液,能与FeCl3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的是NaOH,能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Cl2,没有明显现象的是Ba(NO3)2,所以能鉴别出来Na2SO4、BaCl2、K2CO3、KNO3中两两反应,只能鉴别出氯化钡和硝酸钾;所以无法鉴别出来D中Na2CO3和(NO3)2能生成白色沉淀CaCO3,能使沉淀CaCO3溶解的是HCl,不能使沉淀CaCO3溶解的是NaCl,与HCl反应有气泡冒出的是Na2CO3,没有现象的Ca(NO3)2,所以能鉴别出来故选B【点评】在做物质的鉴别题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选项中的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区别其他的物质,另一类是选项中的物质都是无色的,就需要借助表格进行鉴别,不管哪种,在鉴别时每组出现的现象不能完全相同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题,每空1分,共19分)9201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活动,其中包含许多化学知识,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阅兵礼炮为活动拉开了序幕,礼炮炮身(特殊钢材)涂了油漆,不仅美观还能防锈,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2)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时拉出一条条彩色烟带产生烟带的药品除了燃料外还有锌、氯化铵、三硫化锑等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 X+HCl,X的化学式是NH3,锌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Zn+O22ZnO【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铁锈蚀的因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在铁表面刷漆能防止铁与水和氧气隔绝,故填:隔绝氧气和水;(2)NH4Cl X+HCl,反应前含有1个N原子,4个H原子,1个Cl原子,反应后含有1个H原子,1个Cl原子,故X中含有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故其化学式为NH3;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锌,故填:NH3;2Zn+O22Zn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防锈的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硼的元素符号为B(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钠(填一种),其离子符号是Na+(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bd(填标号)aHe和Ne bB和Mg cAl和Si dF和Cl(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所以其原子半径也是逐渐减小【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分析;(2)通过金属元素一般都带“金”字旁解决此题;(3)根据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分析;(4)根据第二周期中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可推知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所以其原子半径也是逐渐减小进行解答【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因此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为硼的元素符号为B;故答案为:硼的元素符号为B;(2)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得知第3周期(横行)的金属元素有钠、镁、铝;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Na+;故答案为:钠;Na+;(答案合理即可)(3)aHe和Ne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均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相似;bBe和Mg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cAl和Si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dF和Cl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abd(4)第二周期中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可推知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所以其原子半径也是逐渐减小;故填: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所以其原子半径也是逐渐减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给信息应用到实际中解题的能力和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较小11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1)图1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2)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图3中M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填“甲”或“乙”)(4)N中混有少量M 时,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N【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图1中两溶液中溶剂相等,甲的溶质少,乙的溶质多进行解答;(2)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3)根据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进行解答;(4)根据N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进行解答【解答】解:(1)图1中两溶液中溶剂相等,甲的溶质少,乙的溶质多,所以图1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故填:甲乙;(2)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3)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所以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而M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填:甲;(4)N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N中混有少量M 时,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N故填:蒸发结晶【点评】本题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12元宵佳节,我国有些地方有燃放孔明灯祈福的习俗(1)孔明灯的燃料是固体酒精,其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2)孔明灯内火焰温度达300以上,一旦飘落遇到可燃物易引发火灾居民区一旦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酒精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政府推行乙醇汽油,其意义在于节约能源(填一条即可)【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灭火的原理以及乙醇汽油的使用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2)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能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酒精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推行乙醇汽油,能节约能源,故填:节约能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M,其中只可能含有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操作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氯化铜、硫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钠(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3)向操作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溶液AgNO3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铜,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硫酸钡沉淀难溶于酸,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钠,一定含有碳酸钠,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硝酸钠是否存在(1)M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氯化铜、硫酸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钠;(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3)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故答案为:(1)氯化铜、硫酸钠,硝酸钠;(2)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3)NaCl+AgNO3=NaNO3+AgCl【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题,每空1分,共10分)14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利用此反应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所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是BFD(填装置字母代号)(2)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若用G图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b端通入(填“a”或“b”)【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氧气;(2)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解答】解:(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利用此反应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所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是:利用B装置制取的氧气导出后,进入F装置中,通过浓硫酸干燥后,利用D装置可以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故填:2H2O22H2O+O2;BFD(2)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若用G图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b端通入故填:Zn+H2SO4ZnSO4+H2;b【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5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错误(2)小敏: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c(填“b”或“c“)端管口连接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AC(填序号)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进行实验】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解答;根据浓硫酸干燥气体是从长管进解答;【得出结论】根据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交流讨论】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解答;【反思提升】根据研究成果分析解答【解答】解:【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故小雨猜想是错误的;【进行实验】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是错误的浓硫酸干燥气体是从长管进,用图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c端管口连接;【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交流讨论】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反思提升】根据研究成果可知:有两项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它们是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见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故答案为:【提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无碳元素,反应后也无碳元素;【进行实验】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c;【得出结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交流讨论】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时易发生爆炸;【反思提升】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5分)16将硝酸钠和硝酸镁的混合物55.6克,全部溶解在水中,得到混合溶液135.6克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1.6克沉淀,同时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计算:(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1)运用硝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2)运用硝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氧化钠和硝酸钠的质量,硝酸钠的质量除以硝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求出硝酸钠溶液的质量,硝酸钠溶液的质量加上沉淀减去135.6g就是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答】解:设原混合物中硝酸镁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为zMg(NO3)2+2NaOHMg(OH)2+2NaNO3128 80 58 170x y 11.6g z= x=25.6g y=16g z=34g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16.7g(2)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7.3%【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