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7945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xx南通二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在我的窗外大约三百米外的地方,有一座墨绿色的高树林:树叶和树枝形成的高山摇来晃去,好像随时都会倾倒下来。众多的高树,它们的树冠都倒垂向地面,形成一大片“液体”,仿佛不断波动的浪脊。狂风撼动着它们,吹打着它们,把它们折腾得大吼小叫。树林左右扭动,上下弯曲,然后带着高亢的呼啸声,重新挺直身躯,接着又伸展肢体,仿佛要连根拔起,逃离原地。不,它们不会示弱。倘若这些大树开步走的话,它们一定会摧毁阻碍它们前进的一切东西。但是它们宁愿立在原地不动。天空布满钢铁色的云,远方的云几乎是白色的,靠近中心的地方即树林的上空就发黑了:那里聚集着深紫色的暴怒的云团。在这种虎视眈眈的云团下,树林不停地叫喊。树林的右翼,两棵连接在一起的山毛榉的枝叶形成一座阴暗的拱门。拱门下面有一块空地,那里异常平静,像一个明晃晃的小湖。从这里看得不完全清楚,因为中间被邻居家的墙头苫盖物隔断了。那个墙头不高,顶上覆盖着冰冷的绿玫瑰。玫瑰有一些部位没有叶子,只长着许多疙瘩的枝干和交叉在一起的、竖着尖刺的长枝条。它有许多手臂、螯足、爪子和装备着尖刺的其他肢体:我从没有想到,玫瑰竟像一只巨大的螃蟹。庭院大概有四十平方米;地面是水泥的。在一个墙角上有一张黑木小桌子,已经散架。在最里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垃圾桶。桌子和垃圾桶,砖墙和水泥地,封闭着那个空间。它们封闭着空间呢还是它们是它的门呢?在山毛榉构成的拱门下,光线已经深入进来。它那种被树枝的颤抖的影子包围着的稳定状态几乎是绝对的。看到它后,我的心情也平静了。更确切地说,是我的思绪收拢了。这种平静是阻止树木逃走、驱散天上的乌云的力量吗?是的,我已经知道,大自然是包围着我们、既产生又吞噬我们的万物与过程的总和,不是我们的同谋也不是我们的心腹。无论把我们的感情寄予万物还是把我们的感觉和激情赋予它们,都是不合理的。把万物看作生活的向导、生活的学说不更合理吗?学会在激荡的旋风中保持平静,变得像在发疯摇动的树枝中间保持稳定的光线那样透明,可以成为生活的一种日程表。但是空地已经不是一个椭圆形的小湖,而是一个白热的、布满了极其纤细的阴影纹络的三角形。三角形难以察觉地摇动着,直到渐渐地产生一种明亮的沸腾现象,首先是在外部地区,然后是在火红的中心,力量愈来愈强大,仿佛所有的液体光线都变成了一种沸腾的、愈来愈黄的物质。天空愈来愈暗,那一片光线的空地也愈来愈亮、闪烁得愈厉害,几乎像一盏在动荡的黑暗中随时会熄灭的灯。树林依然挺立在那里,只是沐浴着另一种光辉。稳定总是暂时的,是一种既不稳又完美的平衡,它持续的时间只是一瞬间:只要光线一波动,一朵云一消失或者温度稍微发生变化,平静的契约就会被撕毁,就会爆发一系列变形。每一次变形都是一个稳定的新时刻,接着又是一次新的变化和另一次异常的平衡。是的,什么也不固定:变化变成稳定,稳定是暂时的协议。高明不在于稳定也不在于变化,而在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永恒的来与往:高明之处在于瞬间性。这是中间站。但是我刚刚说到中间站,巫术就破灭了。中间站并非高明,而是简单的走向中间站消失了:中间站不过如此而已。(选自20世纪世界散文精选,有删节)1窗外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答: _2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_3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从没有想到,玫瑰竟像一只巨大的螃蟹。答: _ (2)大自然是包围着我们、既产生又吞噬我们的万物与过程的总和,不是我们的同谋也不是我们的心腹。答: _4作者借对窗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_二、(xx前黄等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20分)清粥王岫榕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地融入米的世界。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洗衣机里转动着衣服;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为了配菜,再切了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填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得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便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帖,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体的熨帖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地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摘自文苑经典美文,xx.8)5文章详细描写了煮粥这个富有情趣的过程,请简单概括这个过程。(6分)答: _6请结合全文分析第段画横线语句的作用。(4分)答: _7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答: _8请结合文本探究“煮一锅清粥”给我们的人生启示。(6分)答: _(60分)三、(xx泰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20分)静穆之园崔秀霞我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对圆明园的感情。第一次来时,正值冬天,园子里的野草与树木,仿佛弥漫着千年万年的洪荒味道。他的繁华只存在于文字的惊叹描述里,只存在于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与口口相传中。在被劫掠之后的年岁里,他又被作为一个残骸凭吊了太多年。而我想,对这个园子最适宜的态度,并非凭吊、祭奠、站在废墟残骸上遥想他繁华的过往,而是在与他的平静相处中,去触摸他的记忆肌理。每次走进圆明园,皆可令我内心静定下来。围墙外,围绕着他的已然是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电光声色。但每次我走进去,他依旧有一种静默的力量、静默的磁场,包容我,接纳我。他是看透一切的,最兴盛的繁华看过,最跌宕的起落,也经受过。面对围墙外的一切,他亦只是静默自处。这个园子备受摧残的容貌里,分明是有着静穆的大美。因此他亦有足够的涵容,可以接纳这个后现代都市中最浮躁的人。沿着福海岸边,一直往日落的方向走去。抬头便可以看到浅灰色的疏淡天空。再走一段时间,日轮的光芒收敛,落下去,落到苍茫的断壁残垣后面去。天空是冬日那种黯淡、迷蒙的灰,只一树梅花,开满疏淡的、细碎的粉色花朵,在满地碎石、荒烟蔓草间显得极突兀。傍晚时起了风,掠过荒瑟的枝叶、林梢。烧黑的石壁散落在荒草间。继续往西,微凉空气里是越来越密的夜的粒子。宿鸟归飞,昏鸦云集,成群的乌鸦嘎嘎叫着飞过来,很苍凉的恐怖。我在湖岸荒野走着,冬天飒飒的风吹过来,白色的芦花倒伏过去,如白色的连绵的浪。莽苍的暮霭漫上来。黄昏来临之时,是圆明园郁结的哀伤漫上来的时刻。圆明园与南方的园子不同,是大手笔的,那一种落魄也有着大气势,不那么讲究细节的。这里不适合闺怨女子游园惊梦,凄凄婉婉幽幽怨怨。他不太会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这里是让你独怆然而涕下的。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凝结于那长夜无尽、莽苍的厚重荒原。而我们这个民族百年来的种种离乱变迁,最终可以以这个园子为缩影。他在时间洪流里,历尽劫波。这怨与屈来自多年前的一场大火。大的磨难与细碎磨折在他身体上轮番碾压过。而那种痛与落寞,是无法抚慰的。一切抚慰都是浮面的,于他来说,都是浮光掠影。这一个园子,让我觉得,我与那个以往觉得有些浮泛抽象的家国概念,在此刻是如此的接近,相依相偎,贴心贴肺。在由黄昏而起的沉郁情绪中继续前行。在这个园子里,似乎一路走下去,便可路经四季,从荒芜冬天一直走至迟迟春日。圆明园的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暖风拂面有老人带着三四岁的孩童从旁边石拱桥上下来。孩童迈看结实的小腿,每下一级台阶,嘴里便喊出稚嫩清亮的音节。跟老人搭话聊起天来,知晓他是园子附近的老居民,这些年亲见圆明园的种种变迁错落。老人脸上堆叠的皱纹像园子一样老。静静看着眼前的这对祖孙,稚子与白发许多思绪涌上心头。在圆明园徘徊的时日,脑海翻诵,“生命”这个字眼时时跳上心头,令人迷恋,又令人困惑。它是一个终极的、又似乎是无解的命题。他不只是一个背影,也不该单单地作为一个遗迹被凭吊,你该把他作为一个生命,去感知他的脉息。(选自人民日报xx年散文精选,有删改)9作者认为圆明园有“大美”,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大美”的具体内涵。(6分)答: _10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答: _11第小节,作者叙写了老人与孩童的情节,有何用意?(4分)答: _12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凭吊圆明园时复杂的情感态度。(6分)答: _四、(南通高三一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20分)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王芸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总能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二胡绝对是紧紧抓握着泥土的大树的根部。二胡奏出的声音,悲怆也好,苍劲也罢,哪怕偶尔欢娱一阕,都带有泥土的颜色与气息,都透着一丝苍凉。二胡的弓只一拉,戛然一声,人们的心便不由自主地往内收紧,收成一枚致密的核,被二胡的气场浑然包裹、束缚,却又仿佛随时会胀裂开来,一腔情绪迸泻而出,澎湃成汪洋。笛子是一尾游动在树腔中的气,有时蹿上梢头,只轻灵地一点;有时从树根直贯云霄,荡气回肠。琵琶如茎,精血充沛,刚健有力,是累世风雨也弹拨不断的结实与铿锵。纤指急弦,狂风骤雨,仍稳伫如故,不输金石。小提琴是枝干,铺蔓回环,细可撑天,密可载云。繁花点点,叶稠如幕,阳光在每一处可照耀到的地方,朝着不同的方向闪闪发光。筝是一片春天新发的叶子,是叶子上恰好滚动的露珠,露珠上闪烁的光芒;是叶子在温润春日里时常承接的一场密雨,雨线上不小心拆散的月光。钢琴是春夏之交满树的花蕾次第绽放,干净、明澈而又激情的天籁彼此衔缀。箫是深秋落霜的树,遍体薄透清越的白,凌凌如月下剑光的寒,满身清肃之气。箫,离一株树的冬天,大概只有咫尺。独弦的马头琴,是一株躺下来说话的老树。一株缄默了千年的参天大树,就藏在马头琴里对我们开口说话。一个个颤音,喑哑,低回,连绵,苍茫,悠长。每一个音符是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是那潮起潮落、风起云涌的苦难与欢欣,是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缄口,聆听,我不知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由陶土、兽骨制成的埙,也许不曾掺杂一丝木质,但绝对找得到有着无数年轮的树的一缕精魂。埙是从远古吹来的一阵风,脚不停步,吹过无数棵树的叶子、花朵和果实,撼动树的枝、粗朴的躯干和隐藏在泥土中的根,挟带走漫漫黄沙、树的精魂和时间的碎砾,从远古呼啸而至。埙一路走来的历程太漫长了,风中汇聚起太多种声音如七彩光谱会合成透明的光线以至我们只听见纯净单调、起起伏伏、无休无止的呜呜。在这质朴无华的声音里,我们情不自禁静敛心神,像盲人那样伸出心灵的双手,摸索着试图将碎砾缝合,将残缺还原,让精魂回到每一棵树的身体之中,将每一粒黄沙归还给早巳消失的土壤可我们知道,永远回不去的,是和埙一道呼啸而来的时间。埙,听着听着就像一场大梦了。不知何时,泪已浸热双眼。13文章第节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答: _14文章第节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答: _15文章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马头琴的?请简要概括。(4分)答: _16本文题为“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埙却不是木制的,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答: _五、(苏州高三调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20分)故乡草刘翠婵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那里聚会。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稻草香甜。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在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选自福建文学,有删节)17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6分)答: _18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4分)答: _19文章第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答: _20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答: _考点集训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详细分析】注意审题,简要概括景象的特征。本题的答题区间应该是全文。作者的观察点就在窗边,“狂风撼动着它们,吹打着它们,把它们折腾得大吼小叫”表现动荡景象;“桌子和垃圾桶,砖墙和水泥地,封闭着那个空间”表现封闭压抑;第段内容表现了不断变化。答案动荡,压抑,封闭,不断变化。2【详细分析】散文首段写景的作用,从内容、情感、结构上去分析作答即可。答案表现了高树林在狂风吹打下痛苦抗争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大树的强大韧性和顽强斗争精神的由衷赞美;与拱门下的空地以及庭院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叙写感悟作铺垫。3【详细分析】对文中特定句子含意的理解,要结合前后文的暗示,同时抓住作者的意图。(1)句中要抓住关键词“竟”“螃蟹”;(2)句要联系整个语境。答案(1)玫瑰总被人寄予美好的情感,现实生活却与此产生巨大反差,表现了“我”对生活的反思。(2)我们都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大自然既孕育了我们,又可能使我们湮灭;我们寄予或赋予万物以感情都是不合理的(一厢情愿的)。4【详细分析】该题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本文中出现的意象景物极富象征意蕴,既是观察,又是观察瞬间的想象和超越,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对宇宙的理解。答案动荡的树林、乌云密布的天空、封闭的庭院都是现实世界在作者心里的投影,表明作者内心的压抑和苦闷。树木不甘示弱的精神给予了作者突破动荡而压抑的现实世界的勇气。在对自然万物的重新认识、定位中,作者体会到动荡生活中保持平静和清醒的重要性。空地光线的稳定与变化,让作者认识到生活中稳定都是瞬间而暂时的,动荡与变化才是永恒的;人生一直处于从一个暂时的稳定走向下一个暂时的稳定中。5【详细分析】文中明显的提示语在第段中,如“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粥快熬好的时候躺在水的怀抱”。答案开始时水米磨合(躲躲闪闪)沸腾后水米相互渗透熬好前水米融合(胶着)6【详细分析】语段的作用,从内容和形式(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注意一定要结合文本的上下语段宏观把握,不可贴标签。答案内容上,写了朋友煮粥的过程(方法)与煮出的粥的状态,与作者所写的煮粥方法进行对比,突出精心煮粥能让粥回报煮粥人,也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慨作铺垫。7【详细分析】注意审题,明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比喻修辞要指出本体和喻体,以及该比喻在文中的效果。答案运用比喻,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状态比喻成煮粥,形象地表明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和缓接受,慢慢体味,感知安静。8【详细分析】作者写“煮一锅清粥”,本质上就是写生活,写煮粥背后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如“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香气,便徐徐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这三句意在表达平凡漫长看似枯燥的过程,也能感受到幸福;“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意在表达忙乱琐碎中,只要心静就能感受到美好;“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意在表达认真对待生活,生活必将善待你;“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意在表达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更应该追求简单的生活,煮粥就是做人,煮粥就是生活;“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意在表达只有沉稳、和缓,才能让灵魂变得美好。答案平凡漫长看似枯燥的过程,也能感受到幸福。忙乱琐碎中,只要心静就能感受到美好。认真对待生活,生活必将善待你。我们要追求简单的生活,不去追求过多的物质。做人只有沉稳、和缓,才能让灵魂变得美好。9【详细分析】“大美”是文章的关键词,也是作者对圆明园的集中概括。围绕关键词,作者写到了“静默”“静穆”“历史”“家国”“生命”等等,这些都属于“大美”的内涵展现。答案它的景色是苍凉的,蕴含着静默的力量。它的胸襟是博大的,能包容接纳一切。它的构思是大手笔的,落魄之时也不乏大气势。它的历史是厚重的,浓缩了民族的离乱变迁。它的内涵是无穷的,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让人相信未来总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10【详细分析】鉴赏散文句子的艺术特色,一般情况下,从用词、句式、修辞、描写技巧、语言风格等五个方面入手,同时要紧扣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答案运用了想象(虚写)和引用的手法,一方面体现在“路经四季”的幻觉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风暖燕飞的春景的想象中,并引用了杜甫的相关诗句;借对圆明园美好春色的憧憬,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信心。11【详细分析】文末宕开一笔写到老人与孩童的场景,颇有深意。老人与孩童,在这里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既是实写,也是虚写。答题时需要点明象征的含义。答案这既是实写,也是象征;老人是苍老的,用以象征圆明园的过去、民族的历史,孩子是充满希望的,用以象征现在的社会、国家的未来。暗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脉生生不息。12【详细分析】散文阅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挖掘作品表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这一点,我们从文中可以找到很多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如“而我们这个民族百年来的种种离乱变迁,最终可以以这个园子为缩影”,表达了作者的沉痛之感;“这一个园子,让我觉得,我与那个以往觉得有些浮泛抽象的家国概念,在此刻是如此的接近,相依相偎,贴心贴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信心和期盼;“这个园子备受摧残的容貌里,分明是有着静穆的大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同时情感的抒发也是递进式的。答案对圆明园静穆大美的崇仰之情。对圆明园沧桑历史的沉痛之情。对圆明园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国家强盛的热切期盼。说明对圆明园的历史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和生命的高度理性审视。13照应文章题目,总领全文内容;概括说明众多乐器与树的关系。14运用比喻、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笛声抑扬顿挫的特点,语言富有动感和韵味。(意思对即可)15外形的特征。乐音的特点。音乐的内涵。听者的感受。16不离题。埙历史悠久,正如大树一样有着无数的年轮。埙的乐音纯净单调、质朴无华,体现了树的本质特征。埙由陶土、兽骨制成,大树最终回归泥土,野兽生活离不开树木,埙蕴含着树的精魂。17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春天村庄里小草竞相生长的情景。18稻草香甜,带给村里人一年的希望;稻草温暖(或“有温度”),温暖作者童年许多个冬天。19既写出了小村庄的破败,又写出了村民的渺小卑微,以及他们乐观面对命运的精神。20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