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V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67932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V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V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V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试卷(解析版)(VI)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在第I卷答题卡中,每小题1分,共12分)1(1分)(xx南充)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放烟花C蜡烛燃烧D电灯通电发光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燃放烟花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电灯通电发光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1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说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一定会有其它物质生成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颜色改变、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出现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B、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C、根据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进行分析;D、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一定会有其它物质生成,故说法正确;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C、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不是一定,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就无明显现象,故说法错误;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故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伴随的现象等即可顺利解答3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选项ABCD现象放大图AABBCCD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即压强不变,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气体即出不去也进不来,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应与A的相同;解答: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即压强不变,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气体即出不去也进不来,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应与A的相同,导管内的液面低于烧杯液面;B的现象表示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C中的现象表示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D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答案: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设计新颖,掌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及其操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4(1分)(xx滨州)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D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C、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考虑;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解答:解:A、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A错;B、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C、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引起火灾,故C错;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5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A、“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B、“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C、“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D、“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作出出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1分)“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C“人造空气”的组成与实际生活中空气的组成有区别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氧气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人造空气”的成分及性质分析判断解答:解:A、空气中氮气大约占78%,“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因此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故选项错误;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继续燃烧,不会熄灭,因为人造空气中含20%以上的O2,故选项错误;C、“人造空气”的组成与实际生活中空气的组成差别不大,故选项正确;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1分)(xx娄底)“善待地球,保护环境”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x106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B直接燃烧煤炭C充分利用太阳能D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从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去分析解答;B、从直接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去分析解答;C、从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去分析解答;D、从骑自行车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排放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故A正确;B、直接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C正确;D、骑自行车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故D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8(1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生成一种叫四氧化三铁的黑色的固体D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9(1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空气 氧气B白磷 红磷C蒸馏水 矿泉水D海水 加碘盐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空气属于混合物,氧气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白磷、红磷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海水、加碘盐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1分)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B收集氧气前,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盖上玻璃片,倒放于水槽中,集气瓶内没有气泡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D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从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会导致收集不到氧气去分析解答;B、收集氧气前,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盖上玻璃片,倒放于水槽中,集气瓶内没有气泡,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去分析解答C、从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防止了在把集气瓶拿去水面时,造成氧气的流失去分析解答;D、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会导致收集不到氧气,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由于集气瓶中氧气很少,所以实验现象不明显,故A正确;B、收集氧气前,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盖上玻璃片,倒放于水槽中,集气瓶内没有气泡,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是正确的操作,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故B错误;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故C错误;D、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收集氧气时,由于刚开始冒出的是空气,只有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11(1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下列步骤: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 c a d e fBc b a d e fCb c a d f eDc b a d f e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dfe;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2(1分)(xx武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药品选择的依据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解:红磷燃烧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避免了集气瓶内压强过大进入水过少,不能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情况,故说法正确;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2Cu+O22CuO),所以铜丝表面由光滑的红色变成黑色,故说法正确;应该在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故说法错误;实验过程中为了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加入的铜丝必须是过量的,故说法错误;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故说法正确;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故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是用红磷、铜丝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13(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名称:(1)生活中,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有醋(或白酒等);(2)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所用的物质是汞;(3)在空气中燃烧后,有固体生成的物质是红磷(或白磷);(4)医疗上可用作麻醉剂的气体是氮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空气与水分析:(1)酒精,醋等易于挥发;(2)拉瓦锡测定空气中用到的药品是汞;(3)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固体;(4)氮气在医疗上可用作麻醉剂的气体解答:解:(1)生活中,酒精,醋等具有挥发性;(2)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所用的物质是汞;(3)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4)氮气在医疗上可用作麻醉剂的气体故答案为:(1)醋(或白酒等) (2)汞 (3)红磷(或白磷) (4)氮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4(8分)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xx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这三位科学家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的贡献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存在于水母等一些生物体内的能够发光的质白质,这三位科学家获得的是诺贝尔化学奖,而不是诺贝尔生物学奖的原因是他们是从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试管口凝结的水倒流,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3)大多数物质在氧气是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4)做铁、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的水,其作用分别是防止集气瓶底部受热不均而炸裂、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常在试管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颗粒进入胶皮管,使其堵塞,收集完氧气后,需先从水槽中撤出玻璃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防止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氧气的化学性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化学与生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根据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进行解答;(2)根据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试管口凝结的水倒流,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进行解答;(3)根据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进行解答;(4)根据水的作用进行解答;(5)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常在试管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颗粒进入胶皮管,使其堵塞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解答:解:(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试管口凝结的水倒流,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3)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所以大多数物质在氧气是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4)做铁、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的水,其作用分别是防止集气瓶底部受热不均而炸裂、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常在试管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颗粒进入胶皮管,使其堵塞;收集完氧气后,需先从水槽中撤出玻璃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防止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变化规律;(2)防止试管口凝结的水倒流,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3)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4)防止集气瓶底部受热不均而炸裂;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5)防止固体颗粒进入胶皮管,使其堵塞;防止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使其受热不均而炸裂点评:本题考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和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知识,要求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与化学相关的国际大事15(6分)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的性质不能支持燃烧(或不能燃烧)、难溶于水(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读数)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解答;(2)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所以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进行解答;(3)根据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进行解答;(4)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所以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所以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3)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所以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实验可知氮气具有的性质不能支持燃烧(或不能燃烧)、难溶于水;(4)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读数)故答案为:(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3)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或不能燃烧);难溶于水;(4)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读数)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6(4分)A、B、C、D四种物质都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D在常温下都是一种无色液体,C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反应是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物质C和氢气的分解反应,而氢气和我们学习的木炭、硫、蜡烛等物质一样,是一种在空气中能燃烧物质(反应条件均已略去)(1)B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2)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水氢气+氧气;(3)请你由以上叙述推测氢气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燃料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A、B、C、D四种物质都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C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反应是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物质C和氢气的分解反应,所以C是氧气,D是水,A、D在常温下都是一种无色液体,A和B反应会生成氧气和水,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解:(1)A、B、C、D四种物质都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C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反应是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物质C和氢气的分解反应,所以C是氧气,D是水,A、D在常温下都是一种无色液体,A和B反应会生成氧气和水,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B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中起催化作用;(2)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3)氢气和木炭、硫、蜡烛等物质一样,是一种在空气中能燃烧物质,所以氢气可以作燃料故答案为:(1)催化;(2)过氧化氢水+氧气,水氢气+氧气;(3)燃料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17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g;(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d;(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c;(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h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认识常用仪器,了解它们的作用图中能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试管能直接加热;量筒能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酒精灯常用于加热解答:解:(1)胶头滴管能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答案为:g;(2)图中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答案为:d;(3)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答案为:c;(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故答案为:h点评: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作用,要同学们不但认识各种常用仪器,还要了解它们的作用18(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试管,b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气体发生装置应选A,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固加热型;(3)用B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有连续(或大量、均匀)气泡冒出时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属于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解答;(3)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 b集气瓶;(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答案:(1)a试管; b集气瓶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A 固体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3)有连续(或大量、均匀)气泡冒出时点评:实验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19(6分)小丽同学将一定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装有一定量的氧化铜、木炭粉的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有大最的气泡产生,经检验确认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小刚和小明两位同学对此颇感兴趣进而展开了他们的探究之旅【提出问题】是哪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大胆猜想】猜想:剩余固体中的氧化铜加快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猜想:剩余固体中的木炭加快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猜想:氧化铜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分析及结论实验一: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5mL 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产生氧气的量很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二: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g氧化铜固体,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剩余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对比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称得固体质量为1g 猜想成立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相等实验三: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g木炭,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猜想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讨论交流】小刚同学认为,根据实验二得出的两个结论就能判断成立,你是否支持他的观点?并简述理由答:不支持,还没有验证氧化铜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大胆猜想】根据混合物的成分进行猜想;【实验验证】实验二: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实验三:根据木炭能否加快反应的速率分析;【讨论交流】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判断解答:解:【大胆猜想】:固体中含有木炭,故可以猜测是木炭加快了H2O2溶液的分解;【实验验证】: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实验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要证明木炭不能加快H2O2溶液的分解,则需要进行木炭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的实验,观察不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现象;故填: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分析及结论 实验一: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5mL 5%H2O2溶液的试管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H202溶液常温下产生氧气的量很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二:向盛有5mL5%H20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g氧化铜固体,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剩余物进行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对比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称得固体质量为1g 猜想成立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相等 实验三:向盛有5mL5%H20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g铜,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猜想不成立(【讨论交流】: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根据实验二不能得出氧化铜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结论,故根据得出的两个结论不能判断成立故答为:【大胆猜想】木炭;【实验验证】实验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三、木炭,不成立;【讨论交流】不支持,还没有验证氧化铜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点评:本题为实验探究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