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第20讲 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7827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第20讲 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第20讲 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第20讲 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八章 第20讲 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读某大型农场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农场生产的特点是()A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C历史悠久,专业化程度高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2该农场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A温室效应显著 B水源水质恶化C大气污染减轻 D土壤肥力下降解析:第1题,该农场为混合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A、C、D选项都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第2题,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环境,减轻温室效应,控制土壤肥力。答案:1.B2.C读我国xx年粮食输入量前10位省市示意图(单位:万吨)与省区人口统计图(单位:千人),完成34题。3粮食输入量居前两位的甲、乙省区,分别是()A广东、浙江 B上海、浙江C广东、上海 D上海、北京4甲、乙两省区需要大量调入粮食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旱灾害频发,粮食减产迅速B耕地遭受污染,粮食单产量低C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严重不足D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解析:第3题,依据甲、乙两省区的人口数量,甲为10 430.3万人、乙为5 442.7万人,可判断甲、乙都不可能是上海市或北京市;则依据答案判断A项正确。第4题,浙江和广东曾经都是我国粮食重要产地,但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小,更多耕地用来发展经济作物,使粮食产量不断减少;同时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大,所以需要大量调入粮食。故D项正确。答案:3.A4.D(xx湖南怀化一模)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图甲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图乙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56题。5图甲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乳牛大量繁殖 B气温偏低C鲜草供应偏多 D降水偏少6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A地形的种类 B市场的距离C雨量的多少 D奶牛的数量解析:第5题,从两图对应月份牧草成长与气温、降水关系中可看出,牧草成长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图甲显示710月份,牧草需求量大于牧草成长,从图乙中可看出相应月份降水较多、而气温相对较低,故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第6题,牛奶不易储存,要接近市场布局,而其他乳制品相对便于运输和储存,可以较远距离运输。依题意,可知该地距离市场较远,导致该地外销产品主要是其他乳制品。答案:5.B6.B(xx莱芜期末)下图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读图,回答78题。7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的提高 B耕地面积的扩大C市场需求的变化 D交通条件的改善8黑龙江垦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A土地盐渍化 B温室效应C土地沙漠化 D水资源短缺解析:第7题,黑龙江垦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类型和规模,故C对。第8题,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中水稻增加,用水量增多,会导致水资源短缺。答案:7.C8.D(xx兰州期末)下表所列数据为某四个国家季风水田农业生产情况统计。据表回答910题。国家种植面积(万公顷)单产量(吨/公顷)总产量(万吨)甲4 4002.149 416.00乙2 9504.2312 478.50丙1 0361.801 864.80丁1684.36732.489.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日本、印度、中国、泰国B印度、中国、泰国、日本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D泰国、日本、中国、印度10以下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地块狭小,所以生产国的机械化水平都很低,水利工程投资较大B虽然精耕细作,单产量较高,但因为人口压力大,仍属于粗放农业C主要以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生产,规模较小,商品率较低D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匹配较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解析:第9题,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种植面积最广的是平原面积广大的印度,单产最高的是亚洲农业最发达的日本。第10题,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有: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以自给为主;机械化水平低(但日本机械化水平高),水利工程投资较大;科技水平低。答案:9.B10.D11(xx山东烟台期中)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C丙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D甲城郊乳畜业解析:选B。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地区主要为种植业,但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商品率低,不符合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或城郊乳畜业的特点,故A、D两项排除;丙地主要为畜牧业,且商品率高,故C错误;乙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高,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符合此特点,故B正确。二、综合题12(xx南京模拟)读下图,回答问题。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我国珠三角基塘生产模式图(1)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乳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其小麦牧羊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是_,解决的主要途径是_。(2)据图分析我国珠三角基塘农业生产的优点。(3)珠三角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其地位下降,每年需要调入大量粮食,试分析原因。(4)近年来,中澳农业合作日益加深。澳大利亚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及科技运用等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解析:第(1)问,澳大利亚乳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大城市附近,原因是该地市场广阔;小麦牧羊业位于墨累达令盆地,由于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进行解决。第(2)问,珠三角基塘农业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第(3)问,珠三角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应主要从产量下降(耕地减少)和需求量增加(人口增加)两方面分析。第(4)问,我国农业发展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科技投入等。答案:(1)市场灌溉水源不足跨流域调水(2)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市场适应性强;产业链延长,农民收入增加;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3)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比例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城市化迅速,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增加。(4)因地制宜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形成农业带;加强农业生产过程和环节的专业化;增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机械化生产。13图1为亚洲部分区域图,图2为甲、乙、丙三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甲地的气候特征是_,形成原因是_。乙地5月均温高于6月的主要原因是_。若无青藏高原的隆起,乙地冬季气温将_,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2)图1中阴影区域的主要农产品是_,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影响当地农业类型的主导社会经济因素是_。(3)分析丙地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气候资料和地理位置可判断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在降水少的季节,气温上升快;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使乙地冬季气温偏高,说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第(2)题,阴影区域为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主要为水稻种植区;从空间来看,均位于沿海地区;劳动力充足,便于发展此类农业。第(3)题,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农业;但季风的不稳定性容易给当地带来旱涝灾害。答案:(1)全年高温少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气温高降低整体性(2)水稻(稻谷)沿海分布劳动力(3)有利影响: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不利影响:易受旱涝灾害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