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67732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蜿 yn的溪河分开夜色,载着一片波光树影,一片水月声籁,缓缓地穿过坡坎田坝,浅滩洼地:穿过村落小桥,林间竹亭;也穿过了宫调曲牌,诗词歌f。yn然那画家笔下流淌的丹青黛墨 ,z意悠然地穿流于画意之中。汉 字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四周的空气颤动了一下:那不是雷声吗?是不是乌云涌过来了?B邹书记要我们不要再问为什么只安排我们班六七两个组去报告厅听道德讲座。C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D老师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我与美德有约”征文大赛。3.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素质教育“5+2”工程的具体实施让家长、学生拍手称快。B“激情广场”在银杏公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C.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进入初三后,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D. 封杀有劣迹的艺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广电总局责无旁贷。央视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 ,红杏枝头春意闹。 (3)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也在晏殊“_ 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6)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 , 。”5名著阅读。(6分)“我不时地可以分辨出有一个词是野胡,它们都把这词儿反复地说了好多遍,虽然我猜不透那是什么意思,可当这两匹马忙着在那里交谈的时候,我就试着开始学习这个词。它们的交谈一停止,我就壮了胆子高声地叫了一声野胡,同时还尽量地模仿那种马嘶叫的声音。它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惊讶。我就尽力跟着它们学了几遍,虽然还远谈不上尽善尽美,但发现每一次都有明显的进步。”(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英国作家_所著的格列佛游记,它记述了主人公在_ (国名)的奇特见闻。(2分)(2)在小人国,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对格列佛说:“应该承认皇帝陛下多次表现宽大为怀,一再强调你建立的功绩,竭力想减轻你的罪责。财政大臣和海军大将却要把你处死-”这里的“功绩”是指 (写一项),王国对格列佛最终的处理意见是 。(2分)(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筑路”这一章节,描写了保尔在筑路过程中面临的恶劣天气、残匪骚扰、饥饿威胁、疾病折磨等困难。B.“那七个贩枣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这段话出自水浒传“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C. 格列佛游记中,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还发现和不来夫斯古引发战争的起因是利立浦特改变了吃鸡蛋的习惯,不先磕破小端,而是要人们先磕破大端。D. 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汤姆给蓓姬分吃蛋糕,用风筝线探路走出困境,突出了汤姆机智、勇敢、关爱同伴的美好品质。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穿过莽莽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 A 到 B 再到 C 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1) 上段的A、B、C处被抽出了三个词语,分别是“寒带”“温带”“热带”,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这三个词语分别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A_ B_ C_上题中你这样填写的理由是:_(5分)(2)今年4月20日、10月8日、10月24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寒露”“霜降”。请仿照示例,解释“寒露”或“霜降”的节气特点。(2分)示例:“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谷雨时节,雨量增多,谷物茁壮成长。_(3) 小明认为看云识天气,虽然简单易学,但是准确性不高,为此,他还拟了个上联:“凭经验预测天气,未必可靠。”可是下联他却对不上了,你能帮帮他的忙吗?(1分)上联:凭经验预测天气,未必可靠。 下联:_。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一词,完成第7题。(6分)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释】清颍:指颍河,颍水,为淮河重要支流。“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州时所作的词。三五:十五日。二八:十六日。 “西湖”,词中指颍州的西湖。7(1)“空听潺潺清颖咽”一句中“咽”字用得极妙,请加以揣摩。(3分) (2) 下列对词句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佳人犹唱醉翁词”词美而情深,通过写颍州人对欧阳修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深切的思念之情。B“四十三年如电抹”,作者不由得慨叹时光无情,对先师的怀念有增无减,令人动容。C“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也是对前文“四十三年如电抹”的诠释。D“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注释】委废家境衰败。单弱弱小,无所依靠。宦出仕。工擅长。行义行为道义。杨雄人名。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奉继母益至( ) 一出其力( ) 鲜能过也( ) 帝然之(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巩导之于欧阳修A.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苛政猛于虎也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负者歌于途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抚 四 弟、九 妹 于 委 废 单 弱 之 中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结合选文说说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2分) (三)阅读关注你身边的湿度一文,完成12一14 题。(10 分)所谓湿度,是指空气和某些物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科学研究表明,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人体是含有水份的有机体,液体占体重的60%70%,通过热代谢和水盐代谢维持平衡,体内一旦失水,生命则难以维系。湿度不适中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即可导致生病,对此,祖国传统医学称为“湿邪”。临床医生们发现,在天气潮湿的季节中,人极易患头痛、胃溃疡、皮疹和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等。湿度过高会使人感到憋闷不爽,夏天“三伏”时节,由于高温、高湿、低气压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蒸发,因而使人感到烦躁、疲倦、食欲不振,容易诱发胃肠炎、痢疾等病,甚至会导致某些行为改变。日常生活中,涉水淋雨、久卧湿地或居室潮湿的情况下,空气湿度大,对于老弱病残者都会招致疾病。湿度过低对人体也不利。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得粘膜变干,出现口渴、声哑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鼻腔出血、嘴唇开裂。空气干燥还会使表皮细胞脱水,角化加快,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因此变得粗糙起皱、开裂,有关学者认为这便是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妇女的皮肤不如江南一带女性的皮肤那么细腻光洁的主要原因。另外,湿度过低不仅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很强的革兰氏阳性菌繁殖速度加快,而且易随粉尘一起扩散,导致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增高,哮喘、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明显增加。这一点在低湿的冬季尤为突出。由此可见,时刻关注身边湿度的变化,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洒些清水,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可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要降低湿热的憋闷不爽感,可用湿水沐浴、喝凉茶或在通风处休息一会。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居室内安装加湿器或去湿机等新型家电产品,改善小范围的湿度条件。12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2分) 13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1)请你根据第段内容给“湿邪”下个定义。(2分) (2)请简要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说”的作用。(2分) 14如果你阿姨患有哮喘病,请结合这篇文章跟她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4分) (四)阅读季羡林的有为有不为一文,完成1517题。(10分)“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需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可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吗呀?然而他却高唱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情。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15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3分)_1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如果正确,请在横线上直接写上“正确”,无需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先写上“错误“,然后说明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 (3分)第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判断:_理由:_17仔细阅读选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段中“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一句话的理解。(4分)【链接材料】刘志军,19岁从铁路养路工干起,逐级上位,官至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官职越来越高,受贿的金额越来越大。经查,他在任期间滥用职权帮助邵力平、丁羽心等11人在职务晋升、承揽工程、获取铁路货物运输计划等方面提供帮助,先后非法收受上述人员给予的财物,共折合人民币6460多万元,仅丁羽心及其亲属违法所得数额竟达20多亿元。xx年7月,刘志军被判死缓,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_(五)阅读曾宪涛的好画,完成1821题。(共20分)陆扬本来是在局长身边工作的。局长爱好书法,也喜欢画两笔,陆扬是学美术的大学生,画画得特别漂亮,所以一进机关,就被局长要到身边。在局长身边工作是有利于发展的,可是陆扬却没有把握好机会,没多久就被调到了工会。亲朋好友都为他惋惜,问他咋回事?他自己也说不清,大家都叫他好好反思反思。年底的时候,局长要在局机关搞书画展,还要评奖。陆扬想趁这机会画一幅别出心裁、非比寻常的画,看能否重新博得局长的好感。陆扬想起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有一赶考书生,路过一山间茅舍歇宿时,见主人厅堂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一座山,一个挑担下山的樵夫,红日西坠,满山暮色,那樵夫左顾右盼,一脸犹疑。那书生越看越喜爱,便对茅舍主人说:“这幅画你留好,等我赶考回来,必花重金购此画。”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个书生,他看了画也连连称好,却又说:“此画美中不足是樵夫身上没有斧头,砍柴人身上怎能没有斧头呢?”说他来给樵夫画上斧头如何。店主听他说得有理,就同意了。再说书生考中回来,看了画却对店主说:“此画已一文不值了。”店主问何故,书生说:“当初此画妙就妙在樵夫下山后,发现斧子忘在了山上,天色已晚,野兽出没,回去取还是不回去?画家画活了樵夫的犹豫不决,徘徊彷徨的神情,生动传神,呼之欲出。”书生说罢,痛惜不已。想到这个故事,陆扬来了灵感,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到了展览那天,局长及由领导们组成的评委们驻足在陆扬的画前:画面是一座山,一个挑担下山的樵夫。红日西沉,山势苍茫,樵夫步履缓慢,犹豫踌躇。评委们果然都赞这幅画好,气韵生动,逼真传神。却没有人对画提出疑问。陆扬感到郁闷,他希望有人提出质疑,好讲出画中隐含,造成一个不同凡响的效果。众评委赞扬了一番,都看局长,听局长怎么说。局长一直在看画,见大家都等他的意见,就说:“画得不错,却有瑕疵。”众人一怔,不知局长所指为何,陆扬当然知道,不由一阵兴奋,表现机会来了。果然,局长指着画中的樵夫说:“砍柴人怎能没有斧头呢?”话语一出,一片惊叹,纷纷鼓掌叫好。众人的叫好和掌声,让陆扬惊出一身冷汗,他想到反思出的那些东西,连声说:“是是,这是我的疏忽,局长独具慧眼,一语中的,我现在就来修改。”陆扬找来笔墨,在樵夫腰间画上斧头,众人皆说,如此画才完美,当推画展之冠了。局长瞧了半天改过的画,对大家摆了摆手,带着众评委离去了。陆扬的画果然得了第一。陆扬就把画挂在了工会办公室,逢人就说画能夺冠,全赖局长独具慧眼。没多久,陆扬重又回到局长身边,那幅画也就挂到了局办公室。陆扬依然喜欢对人讲局长评画,原画的故事似乎早已忘了,现在他从心里认为,非给樵夫画上斧头,才能算作好画。18本文写了陆扬作画获奖、重回局长身边的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6分)陆扬作画,暗藏玄机 陆扬夺冠,忘记初衷19下面对文章第四段主要作用的分析,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B交代陆扬创作的缘由,为下文伏笔。 C与陆扬改画形成对比。 D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0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5分)(1)文中写到那幅画的时候有“红日西沉,山势苍茫”这样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_ (2)文中写到“众人的叫好和掌声,让陆扬惊出一身冷汗”,他想到什么,请你用第一人称写出陆扬此刻的心理活动。(3分)_ 21在我的叔叔于勒中,飞利浦夫妇迫切地盼望于勒回来,可是当他们见到于勒的时候,却又像躲避瘟疫一样躲于勒;本文中陆扬希望有人提出质疑,好讲出画中隐含,造成一个不同凡响的效果,可是当局长提出质疑的时候,他却改变了主意。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何异同。(6分)_ 三、作文(60分)22请以“不经意的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九语参考答案1 蜒 赋 俨 恣2 B3 D4 略5(1)斯威夫特 慧骃国(2)打败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打败敌人的入侵),或皇宫救火 刺瞎(剜去)双眼,或刺瞎双眼,再慢慢饿死 (3)C6(1)热带 温带 寒带(1分一个) 选文中说道“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三级转换”。高下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重要因素。高度每上升200米,温度下降1。阿里山的海拔xx多米,山脚与山顶气温相差10多度,山脚温度高,越往上温度越低,从山脚、山腰到山巅也就依次形成了热带、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景观了。(2分)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寒露时节,天气转冷,露水很凉。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示例:靠卫星指报云雨,相对精准。7(1) “咽”,是呜咽的意思,运用拟人使颍河人格化,(1分)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1分)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对恩师的怀恋。(1分)(2)D(“恐怕只有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错了,还有“我”)8(1)周到、周全; 全、都; 少; 认为说得对 (2)C9抚 /四 弟、九 妹 /于 委 废 单 弱 之 中10(1)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2)略11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3分)(参考翻译)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12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13(1)湿邪就是人体内的湿度不适中(1分)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引发的病症(1分)。(2)“一般来说”,起限定作用,说明通常情况下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洒些清水,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可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用湿水沐浴、喝凉茶或在通风处休息一会,可降低湿热的憋闷不爽感,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14称呼(1分)注意点:(1)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生活环境的湿度过低;(1分)(2)如果湿度过低,要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洒些清水,或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或在居室内安装加湿器,以此来加湿(1分)。语气委婉1分15每个人要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3分) 16错误。(1分)理由:运用举例论证,举文天祥被元军所虏却不屈膝投敌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大善大恶在历史上看得更清楚”。(1分)17 常行小善修为大善,小恶不改终成大奸。 刘志军弄权徇私,小贪变大贪,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受到了法律的严办。(答案须涉及原文、链接材料。一点2分,两点4分)18 评委赞画,无人质疑局长评画,指出“瑕疵”陆扬改画,添上斧头19.A20(1)既是对画面的描写,说明画得很好,(1分)也是环境描写,交代天色已晚,为樵夫的犹豫踌躇做铺垫(1分)。(2)略21相同点:都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都是为了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发深刻的思考。(2分) 不同点:莫泊桑的用意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有力地表达了小说的主题:金钱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本文作者通过陆扬态度的变化表现他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的特点。(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