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7565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与备考方略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温馨提示:本套题共5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为45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xx东北三校二模材料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亦称密折。明朝及清初制度,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要经通政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通常在皇帝审阅之前其内容已为外界知晓,致使上奏人不便畅所欲言,下情不能完全上达,而且往来周转,耽误时间。自康熙时起,开始出现奏折这一新的文书形式,上奏人撰写奏折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奏折起初的用途,主要是让一些在外公干的近臣汇报地方情况和官民舆论,皇帝阅后在原折上朱批发回,顺便交代新的任务。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规定内外大臣对属于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先以奏折上闻,然后再写题本作为正式报告。奏折撰写人不仅包括高级官员,一部分中下级官员经皇帝批准后也获得了此项权力。按照雍正的要求,他们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上下级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为加强保密性,对奏折的缮写、呈递过程都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如有违犯要受到严厉处分。这样奏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文书,题本、奏本则变成例行公事。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从康熙到雍正时期奏折制度的主要变化。(9分)(2)依据材料,简析奏折制度的作用。(11分)答案(1)呈报内容增加;使用范围扩大;保密性日益增强。(2)便于皇帝获得信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控制官僚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入手,结合奏折陈述内容、使用范围和保密性的变化等回答。第(2)问从材料信息看,通过奏折,皇帝可以较快地获得信息,奏折制度也有利于监督官员,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据此回答即可。2xx大连一模材料一洪武十四年,明朝建立基层管理组织里甲制度。每110户为1里(城中称坊,近城称厢),推丁粮最多的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每甲又以一户为甲首。甲长、甲首要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其丁、产变化状况。在里甲的基础上编造黄册,每里一册,登载该里的户籍情况,每10年重新核实更造,以便合理征发赋役。黄册逐级上报,最后汇总于户部,上报者皆以黄纸为面,故称黄册。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材料二明代根据身份,主要是职业固定户类,包括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商户等。各种户类严禁私自脱籍或更换,“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户,并以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譬如匠户,是被限制专门从事某项手工业的人户,凡籍为匠户,须世代承袭,不得脱籍,不能入仕。不同的户类之间等级森严,其中宗室户包括皇室和宗藩人户,官绅户是贵族缙绅地主的一个户口类别。这两种人户在社会上等级地位最高,拥有各种特权。为了遏制流民,明禁止农民随意离开里甲,当时明确规定:“甲下或有他郡流徙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复业。”摘编自高飞明朝户籍制度中的身份法与迁徙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建立黄册制度的主要目的。(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代的户籍制度进行简要评价。(14分)答案(1)准确掌握全国户籍情况;合理征派赋役,恢复发展经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2)积极:明代户籍管理严密,有利于社会稳定;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有利于巩固统治。消极:将户类固定化、等级化,压抑了广大民户特别是社会底层户类的积极性,不利于技术的交流和传播;严禁民众迁移逃亡,加强了社会的封闭性,不利于人口的流动和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提炼材料主旨即可。第(2)问“评价”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辩证地评价。3xx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贵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材料二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很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10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0分)答案(1)弊端:诗赋成为进士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2)说明: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其有益的东西,如: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本原因: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西方科技进步,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走向衰落。解析第(1)问,“弊端”从材料中“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可分析出教学内容缺乏实践,科举存在忽视实用性的学问;“改革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中的教育改革的内容作答即可。第(2)问,“借鉴”从材料三“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可分析出借鉴科举制度,进行制度改革:创建文官考试制度;批判式吸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根本原因”结合18世纪末的英国、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英国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工业革命的完成;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xx黑龙江哈六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8分)(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4分)答案(1)主张:君主立宪。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不足之处: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2)视角:现代化史观。影响: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3)促成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起到思想启蒙作用。解析第(1)问,主张及背景由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从材料一中的“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可准确地归纳出钱穆对戊戌变法不足之处的看法。第(2)问,第一小问“视角”,由材料二的“从现代化的进程看”可知其史观(视角);第二小问要突出其历史地位及后续影响。第(3)问,从材料三的“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浓缩。5xx滨州二模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结合日本历史,说明福泽谕吉为什么提出“汲取欧洲文明”的主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10分)(2)材料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10分)答案(1)原因:欧洲文明是工业文明,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日本门户被美国打开,出现民族危机;日本长期闭关锁国,国力落后,需要壮大自身实力;中国深受列强欺凌的现实引起日本有识之士的警觉。做法: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答出建工厂、办学校、穿西装、练军队等具体措施亦可)。(2)途径: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观点及理由:赞同福泽谕吉认为学习西方必须思想、制度、经济多管齐下的主张很有见地,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有利于减少阻力,对明治维新有指导和推动作用。或不赞同:所列出的文化制度经济的学习顺序具有理想化和机械主义的弊端,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