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7122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一、(xx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3 题。(12 分)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 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 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 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 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 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 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 将何计 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 家,而关羽 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 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释】脱误:假如、侥幸的意思。竖子:小子,对 人的蔑称。蚩辱:嗤笑侮辱。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 为言: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趁机为他说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1)恚()(2)轻()(3)奇()【答案】(1)恼怒、生气(2)看轻,瞧不起(3)对感到惊奇【课内链接】本题实词及解释课内相关句子及解释母恚欲罚之(恼怒、生气)忿恚尉(恼怒、生气)(陈涉世家)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看轻, 瞧不起)轻寡人与(看轻,瞧不起)(唐雎不 辱使命)策召见奇之(对感到惊奇)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伤仲 永)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3 分)(2)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3 分)【答案】(1)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2)况且不去探寻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得到老虎的儿子呢?3.结合选文,请说说吕蒙少年时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答案】少年吕蒙是一个志向远大、向往显达、少年英雄、勇敢杀敌、血气方刚、 意气用事的人。【解析】阅读选文,选文中写吕蒙小小年纪就偷偷跟随姐夫邓当参加战斗的事情, 说明吕蒙少年英雄,勇敢杀敌;从选文直接描写吕蒙语言的句子“贫贱难可居, 脱误有功,富贵可致”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志向远大,向往显达的人;从吕蒙杀 “当职吏”一事可以看吕蒙血气方刚、意气用事。据此加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吕蒙字子明,是汝南富陂人。年轻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 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 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 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 蒙说:“不去探寻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得到老虎的儿子呢?”母亲十分悲伤, 放弃了劝阻儿子的念头。当时值班小吏认为吕蒙年纪而小看轻他,说:“那小子 有何能力?这是想拿肉喂养老虎罢了。”后来与吕蒙相会,又嗤笑侮辱吕蒙。吕 蒙大怒,拿刀杀了小吏,外出逃跑,逃到邑子(爵名)郑长家藏了起来。后来通 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趁机为他说情(才了结此事)。孙策召见并对他感到 惊奇,便让他当了亲随。鲁肃代替了周瑜统事,当去陆口,而过吕蒙屯兵的地方。鲁肃当时还很轻视 吕蒙,但是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显,主公都非常亲信,你还是应该去拜 访一下他的。”于是鲁肃不得已拜望吕蒙。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吕蒙问鲁肃: “您现在受国家重任,与关羽为邻,有什么方法能保证国家没有忧患吗?”鲁肃 随便的回答到“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吧”。吕蒙说“现在东西虽然是一家,但是关 羽却是一个熊虎一样的人,怎么可以不预先制定计策防范呢?”。于是在坐上, 为鲁肃筹划了五种应变的计策。(战略眼光)鲁肃大惊,离开坐位,靠近吕蒙, 拍着他的背说“吕子明呀吕子明,没想到你现在才略都厉害到了这种地步呀!”。于是鲁肃叩拜吕蒙的老母,两人结成好友离开了。二、(xx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12分)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祖、父并郡掾史。伯珍少 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 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叔父璠之与颜延之友善,还祛蒙山立精舍讲授,伯珍往从学。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邪王昙生、吴郡 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征士沉 俨造膝谈论,申以素交。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詶答, 甚有条理,儒者宗之。好释氏、老、庄,兼明道术。岁尝旱, 伯珍筮之,如期而雨。举动有礼,过曲木之下,趍而避之。 早丧妻,晚不复重娶,自比曾参。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 山多龙须柽柏,望之五采,世呼为妇人岩。二年,伯珍移居 之,阶户之间,木生皆连理。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馆 东石壁,夜忽有赤光洞照,俄尔而灭。白雀一双栖其户牖, 论者以为隐德之感焉。刺史豫章王辟议曹从事,不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 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注释】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 都是地名人名。辟:征召(为官)。龙丘苌:人名。 窭:贫穷。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伯珍少孤贫少:小时候B.学书无纸书:书籍C.山水暴出暴:突然D.建武四年卒卒:去世【答案】 B【解析】B项中的“书”是“写(字)”的意思。【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及解释伯珍少孤贫(小时候) 学书无纸 (书写) 山水暴出 (突然)建武四年,卒(去世)课内相关句子及解释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小时候)(送东阳马生序) 未尝识书具(书写)(伤仲永)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突然)(河中石兽)年七十四,卒于官 (去世)(强项令)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3 分)(2)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3 分)【答案】(1)经过十年,(他)对经集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 从他。(2)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是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解析】第(1)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翻译时应在“究寻经史”前加“他” 即徐伯珍,“积”是“经过”的意思;“依”是“依从”的意思。第(2)句从 句末的“也”可判断该句为判断句,翻译时要翻译出,“谓”是“称”的意思。 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答案】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 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 社会的认可。【解析】从“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 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可知徐伯珍是一个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坚定 自己的信念,并且学识渊博,为人敬仰的一个人。所以在回答此题的时候就可联 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徐伯珍的人物品质来作答即可。【参考译文】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小时候父母去世了,家境贫困, 学习写字没有纸,常常用竹叶、甘蕉叶在地上练字。山洪突然暴发,淹没了房屋, 村里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经过十年, 他对经集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他。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人 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应召后便立即退回,这样做共有十二次。吴郡人顾欢挑 选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 他极为敬仰。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是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二 年后,徐伯珍移居这里。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长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徐伯珍)家境很贫穷,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当时人称他们是“四皓”。 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三、(xx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12 分)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 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 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 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 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节选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愬:同“诉”,诉苦。踰:同“逾”,超过。蚤:同“早”,早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尝使一婢尝:曾经B.服虔既善春秋善:友好C.然素闻虔名素:平时,D.始毕毕:完毕【答案】B【解析】B 项的“善”是“精通”的意思。【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尝使一婢 (曾经) 服虔既善春秋(精通) 然素闻虔名(平时,向来)始毕(完毕)课内链接/分析-京中有善口技者(精通)(口技)吴广素爱人(平时,向来)(陈涉世家) 录毕,走送之(完毕)(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3 分)(2)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3 分)【答案】(1)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2)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一个奴婢做的事情不令郑 玄满意,正在打她,没想到却被一个奴婢制止了,告诉人们 书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达礼仪。 B.服虔已经对左传很有研究,但他听说崔烈召集学生讲 授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饭。每 当到讲授的时候,他就躲在门外偷听,体现了服虔不耻下问 的精神。 C.当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便渐渐地和那些学生 谈论崔烈的得失。崔烈听说后,并没有发怒,而两人成为好 友,说明崔烈了心胸很豁达开阔。 D.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 满座,王弼年龄不到二十岁时,去拜会他,由于王弼名声很大, 何晏总是礼待王弼。【答案】D【解析】D 项中“由于王弼名声很大,何晏总是礼待王弼”表述有误,原文是“因 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得出何晏在有意刁难王弼, 众人都认为何晏理屈,“故 D 项错误。【参考译文】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 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 问她:“胡为乎泥中?”她回答说:“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服虔已经对左传很有研究,将要给它做注释,想参考各家的异同。他听 说崔烈召集学生讲授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饭。每当 到讲授的时候,他就躲在门外偷听。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便渐渐地 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失。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可是一向听到过服 虔的名声,猜想是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拜访,趁服虔还没睡醒的时候,便突然 叫:“子慎!子慎!”服虔不觉惊醒答应,从此两人就结为好友。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 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 跑了。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王弼年龄不 到二十岁时,去拜会他。何晏听到过王弼的名声,便分条列出以前那些精妙的玄 理来告诉王弼说:”这些道理我认为是谈得最透彻的了,还能再反驳吗?”王弼 便提出反驳,满座的人都觉得何晏理屈。于是王弼反复自问自答,所谈玄理都晕 存摩的人赶不上的。四、(xx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12 分)北上一里,西下坞中,是为藏经楼。高山四绕,小涧潆门, 寺甚整洁。昔为贮藏之所,近为贼劫,寺僧散去,经移高云, 独一二僧闭户守焉。因炊粥其中,坐卧其中久之。下午,乃由寺左登岭,岧峣直上者二里,是为坪头岭。逾岭稍下,得坞甚幽,山帏翠叠,众壑争流,有修篁一丘,丛木交映中,静室出焉。其室修洁,而空寂无人,高山流水,窈然而已。 半里,逾坞,复溯涧北上岭一里,岭穷而水不绝。此坪头而 上第二岭也。水复自上坞透峡下,路透峡入,又平行坞中半里,渡涧, 东北上岭。涧东自黄岑山后来,平流坞中,石坪殷红,清泉 素润,色侔濯锦;出峡下泻,珠鸣玉韵,重木翳之,杳不可窥;于是绕静室西南下注,出藏经岭南,为大章之源也。岭不甚高,不过半里,渐盘出黄岑北。其处山鹃鲜丽,光彩 射目,树虽不繁,而花色绝胜,非他处可比。此坪头上第三 岭也。稍过坪,又东北上一里,逾岭脊。此坪头上第四岭矣。其西石峰突如踞狮,为将军山南来东转之脉,其东则南度为 黄岑山者也。(节选自楚游日记十三)【注】侔():相当于。 重():很 多。杳:幽暗。注:倾泻。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昔为贮藏之所昔:以前B.得坞甚幽甚:很,非常C.重木翳之翳:遮蔽,掩盖D.树虽不繁繁:多【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正确。D项中的“繁”在这里译为“茂盛”。【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昔为贮藏之所(以前) 得坞甚幽 (很,非常) 重木翳之(遮蔽,掩盖)树虽不繁 (茂盛)课内链接/分析试用于昔日(以前)(出师表) 可爱者甚蕃(很,非常)(爱莲说) 树林阴翳(遮蔽,掩盖)(醉翁亭记)佳木秀而繁阴(茂盛)(醉翁亭记)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因炊粥其中,坐卧其中久之。(3 分)(2)岭不甚高,不过半里,渐盘出黄岑北。(3 分)【答案】(1)于是(我们)在寺中煮粥吃,坐立躺卧了许久。(2)这座岭不是很高,不超过半里,(我们)渐渐绕到黄岑山的北面。【解析】(1)“因”可译为于是;“炊”译为烹煮;“久”可译为许久,时间 长。此句为省略句,在翻译时应不出主语“我们”。(2)“甚”程度副词,译 为很;“过”可译为超过;“盘”译为绕过。此句为省略句,在翻译时应不出主 语“我们”。3.楚游日记十三中,作者在描写自然风光时运用了什么 写作手法? 请结合语段内容加以分析。(4 分)【答案】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文章既写山又写水。写山为静,楚游日记十 三中的“重木”“山鹃”;写夏水为动,楚游日记十三中的水流。【解析】文中“重木”为静,“山鹃”为动,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夏水,用 动态描写,表现流水潺潺,为静态的山林增加生气。【参考译文】往北朝上走里,再向西下到山坞中这里为藏经楼。高山环绕在四 周,小涧潦泅在门前,寺庙非常整洁。它原先是贮藏佛经等物件的地方,近来被 盗贼抢劫,寺中僧人多数逃散到别处去了,经书移到高云粼只剩下一两个僧人闭 门守护在寺内。于是我们在寺中煮粥吃,坐立躺卧了许久。下午才从寺左侧登岭, 向高峻的岭上直上两里,为坪头岭。越过岭头稍往下走,见到个很幽静的山坞, 四周筛纱似的山峦堆青叠翠,众多沟谷中溪水争流,并且有一片修竹。交相掩映 的丛密树木中,有一间静室。那静室完好整洁,但里边空寂无人,周围是高山流 水,显得幽远美好。走半里,穿过山坞,又溯洞往北朝岭上走一里,岭到了尽头 而水流不绝。这是坪头岭以上的第二岭。水又从上面的山坞中穿过山峡流下来,路穿过山峡进去,又平平地从山坞流 半里,渡过涧流,往东北上了岭。涧流从东边的黄岑山后面流来,平缓地流淌在 山坞中,石坪殷红,清泉素润,颜色相当于在水中洗涤过的锦布一样;水流出山 峡向下奔泻,发出珠鸣玉韵般的声响,很多树木遮蔽了它,幽暗不可窥见;再往 下绕过静室西南向下倾泻,流出藏经岭南边,是大章水的源头。这座岭不是很高, 不超过半里,(我们)渐渐绕到黄岑山的北面。这地方山中的杜鹃花鲜艳美丽, 光彩耀目,树木虽然不繁茂,花色却极其美好,不是其他地方可以比得上的。这 是坪头岭以上的第三岭。稍微经过一小段平地,又往东北朝上攀一里,便翻越岭 脊。这是坪头岭以上的第四岭。它西面石峰突兀如同蹲坐着的雄狮,这是将军山 向南延伸而来再折往东的山脉,东面则是往南穿过而成为黄岑山的一座山脉。五、(xx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12 分)蒸所与众山之材干同也,伐以为蒸,熏以火,烟热 究浃,光色泽润,爇之於堂,其耀浩广,火灶之效加也。绣 之未刺,锦之未织,恆丝庸帛,何以异哉?加五采之巧,施 针缕之饰,文章炫耀,黼黻华虫,山龙日月。文吏不学,世 之教无核也,郁朴之人,孰与程哉?骨曰切,象曰瑳,玉曰 琢,石曰磨,切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 象玉石切瑳琢磨也。虽欲勿用,贤君其舍诸?孙武、阖庐,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学其法者,战必胜。不晓什伯之阵, 不知击刺之术者,强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谷之始 熟曰粟。舂之于臼,簸其秕糠,蒸之于甑,舂之以火,成熟 为饭,乃甘可食。可食而食之,味生肌腴成也。粟未为米, 米未成饭,气腥未熟,食之伤人。夫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知心乱少,犹食腥谷,气伤人也。学士简练于 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也。铜锡 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铄,乃成器。未更炉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故夫谷未舂蒸曰粟,铜未铸铄曰积石,人未学问曰矇。矇 者,竹木之类也。夫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未知所入。截竹 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夫竹木,粗苴之物也。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况人含天地之 性,最为贵者乎!【注释】橐(tu驮):古代的风箱。积石:这里指矿 石。矇(mng蒙):愚昧。椠(qin欠):备书写用 的长板。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1)谷之始熟曰粟始:开始(2)可食而食之食:饭(3)一实也实:实在,确实(4)破以为牒牒:竹简【答案】B【解析】B项中的“食”是“吃”的意思。【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谷之始熟曰粟(开始) 可食而食之(吃)课内链接/分析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开始)(满井游记) 虽有嘉肴,弗食(吃)(教学相长)一实也 (实在,确实) 尤在于名实(实在,确实)(答司马谏议书 )破以为牒(竹简)以牒为械(竹简)(公输)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夫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3 分)(2)况人含天地之性,最为贵者乎!(3 分)【答案】(1)人不学习,就像谷类没有长成粟,米没有蒸成饭一样。(2)何况人怀有天地给的本性,是最可贵的呢!【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夫”为语气词,可不译,“犹”意思是 “好像”,用来形容人不学习就像前就像谷类没有长成粟,米没有蒸成饭一样。 第(2)句中“性”指“本性”。此外,还要注意该句中的“者”,是判断句的 标志词。3. 本文的说理方法很有特点,请举例说明。(4 分)【答案】本文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说理。如“夫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 未为饭也”,将人不学习比成“谷类没有长成粟,米没有蒸成饭”,告诉人们学 习的重要性。【解析】可从原文中的“夫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谷类没有长 成粟,米没有蒸成饭”等看出本文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的。【参考译文】“蒸”与山上的树干是同样东西,伐木做蒸,拿火来烤,用烟火 的热量把它全部烤透,于是光泽色润,在堂屋里点亮它,光芒照耀得很广阔,这 是火灶的效用施加于它的缘故。绣没有刺,锦还没有织,跟普通的丝帛,有什么 两样呢?刺上五颜六色精致的花纹,用针和丝线绣上各种装饰图案,花纹图案绚 丽多彩,有斧形、“亚”形、野鸡以及山、龙、日、月等许多图案。学士有文采, 就像丝帛刺上五颜六色精致的花纹一样。其实学士的本质不会超过一般人,但学 问积累以后,就超过很多了。植物的果实没有内核叫做郁,没有用刀斧加工过的 木材叫做朴。文吏不学经书上教的东西,就跟果实没有内核一样。这种像“郁朴” 的人,能与谁比呢?制骨器要切,作像牙器要瑳,造玉器要琢,做石器要磨,经过切磋琢磨加工,才能成为珍贵的器物。人学问知识才能的形成,就像骨器、象 牙器、玉器、石器要经过切、切、琢,磨加工才能成就一样。有了这种才能,即 使自己想不被任用,贤明的君主又怎么肯舍弃他呢?孙武与吴王阖庐,都是世上 善于用兵的人,如果有人学会了他们的兵法,打仗一定会胜利。不懂得列队摆阵, 不知道搏击刺杀方法的人,强行让他指挥军队,军队就会失败覆灭,这不是孙武、 阖庐的用兵方法。谷类开始成熟叫粟。把它放在臼里舂,簸去瘪谷和糠壳,再放到甑里蒸,下 面用火烧,蒸熟成饭,才香甜可吃。能吃的东西吃了,才味美长出肌肉显得丰满。 粟没有舂成米,米没有蒸成饭,气味是生的还没有成熟,吃了会伤人。人不学习, 就像谷类没有长成粟,米没有蒸成饭一样。知识和思想混乱贫乏,就像吃了生的 谷类,气损伤人一样。学士在学问上下功夫磨炼,在老师教导下成熟起来,本身 才变得对社会有好处,这就跟谷类最后蒸熟成饭,吃了能长出丰满的肌肉一样。 铜和锡没有开采出来,在石头中间,经过工匠的开凿挖掘,炉火风箱的冶炼和铸 造,才成为器具。没有经过炉火风箱的冶炼,称作积石。积石跟那路边的瓦片、 山里的碎石,实际上是一样的。所以谷类没有舂过、蒸过叫粟,铜没有冶炼和铸 造过叫积石,人没有学问叫矇。没有学问愚昧的人,就是竹木之类,竹子长在山 上,树木生在树林,不知道要被用到那里。截断竹子做成竹筒,花破竹子可以做 成竹简,用笔墨在上面书写,才成为文章,长的竹简写经,短的竹简作传记。断 开木头做成椠,剖开椠做成板,用力加工刮削,才能成为写奏章的木简。竹子与 木头都是粗糙的东西,经过雕琢刻削,才能成为器物使用。何况人怀有天地给的 本性,是最可贵的呢!六、(xx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12 分)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 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 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 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 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 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 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 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 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君年五十九,以嘉佑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 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 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 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节选自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注释】龃龉(j y):这里指政治意见不合。右武: 崇尚武道。不仕:不出来做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士固有离世异俗异:与众不同B.独行其意独:只是;仅仅C.其龃龉固宜宜:应该,应当D.谋足以夺三军夺:夺取【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正确。B项“独行其意”中的“独”在这里译为独自。【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士固有离世异俗(与众不同)课内链接/分析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与众不同)(三峡)独往湖心亭看雪(独自)(湖心 亭看雪)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应当)(爱莲说)抢夺声,泼水声(夺取)(口技)独行其意(独自)其龃龉固宜(应该,应当)谋足以夺三军(夺取)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3 分)(2)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3 分)【答案】(1)与哥哥都因富有才智谋略而被当世的大人先生所器重。(2)那些对后世有所期待、遭受困厄却不后悔的人,大概知道其中的原因吧。【解析】(1)句中“俱”译为都;“以”译为凭借;“为所”表明该句是 被动句,翻译时要把“被所”翻译出来;“器”译为器重。(2)句中“待” 译为期待,“不遇”译为遭受困厄;“其”译为大概。3. 简要说说“智谋功名之士”的志向和实际遭遇分别是什么。(4 分)【答案】志向:营求权势和物利。实际遭遇:有智者遭受穷困,有谋者遭受侮辱。【解析】选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在说人说事,第二段针对现有的现象说理。从 “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可以看出“智谋功名之士”的志 向在于营求权势和物利;从“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可以看出他们在实际中 遭受穷困、侮辱。【参考译文】先生名平,字秉之,姓许。我曾经编过他的家谱,他就是家谱上边 所说的现在任泰州海陵县的主簿。先生不但与兄长许元相互友爱而被天下称赞, 而且从少年时就超出一般人,他从不受约束,擅长辩论,与哥哥都因富有才智谋 略而被当世的大人先生所器重。仁宗宝元(10381040)年间,朝廷开设方略科, 来招纳天下具有特异才能的人才,当时陕西大帅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谥号)、郑 文肃公(郑戬的谥号)争相写信推荐先生,因此,他被征召进京应试,结果被任 命为太庙斋郎,不久被选派做泰州海陵县主簿。朝中的大臣多荐举先生有雄才大 略,应该任用做重要的事以考验他,不应该把他放置在州、县做一般官吏。许君 也曾经意气慷慨,自信自负,想有一番作为。但终究没能有一次显示自己才智的 机会就死去了。唉!真令人哀伤啊。读书人当中本来就有那种远离尘世、与世俗不合,一味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人, 即使受到讽刺谩骂、嘲笑侮辱、穷苦愁困都不后悔,他们都没有一般人那种对名 利的营求之心,而对后世有所期望,因此他们的失意、不合时宜也是应该的。至 于那些富有机智谋略、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企图利用时世的变化,去营求权势和物利,却往往不能得志的,也是难以数记的。然而,才辩足以改变一切事物, 却在重用游说的时代困穷;智谋足以夺取三军的统帅,却在崇尚武力的国家遭受 屈辱,这种情况又怎么解释呢?唉!那些对后世有所期待、遭受困厄却不后悔的 人,大概知道其中的原因吧!许君死时五十九岁,在仁宗嘉祐(10561063)某年某月某日葬于真州扬子县 甘露乡某地的原上。夫人姓李。长子名瓌,没有做官;次子名璋,任真州司户参 军;三子名琦,任太庙斋郎;四子名琳,中了进士。五个女儿,已经出嫁的两个, 一个嫁于进士周奉先,一个嫁于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七、(xx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12分)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 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 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 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 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 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获之。鼎为所获,无 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 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 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 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 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 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 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 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其家素贱素:向来B.大家惟吴氏最豪贵 惟:只是C.辄能言诸生所诵 辄:总是D.吴氏爱之爱:喜爱【答案】C【解析】ABD项均正确,C项中的“辄”在这里译为“就”。【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课内链接/分析其家素贱(向来)则素湍绿潭(白色)(三峡) 大家惟吴氏最豪贵(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有)(陋室铭)有)辄能言诸生所诵(就)未百步辄返(就)(满井游记) 吴氏爱之(喜爱)世人盛爱牡丹 (喜爱)(爱莲说)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3 分)(2)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3 分)【答案】(1)我的职业不会后继无人就足够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即使公文铺满了面前的公案,一会儿就完成了。【解析】(1)该句翻译的关键词是:奈何、从、游。“奈何”解释为“怎么”, 表疑问语气;“从”解释为“跟从、随着”;“游”解释为“交游”。注意该句 为反问句,翻译时要有反问语气,后半句也是个省略句,翻译应补出主语“你”。(2) “临事”译为处理事情; “须臾”译为片刻,一会儿,表时间短; “决” 译为解决,这里为完成。3.詹鼎的求学之路顺畅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答案】不顺畅。家庭贫困,请不起老师。他父亲起初不支持他读书,后来 看他意志坚定才同意。【解析】詹鼎求学之路不顺畅,首先是家庭贫困,请不起老师。他家租住在别人 家以卖饼维持生计,小时候只能到学堂中听人读书。其次是后来有人劝他父亲让 他读书时,他父亲又不同意,阻挠詹鼎入学读书,最后他父亲被他的坚定意志打 动才同意让他入学堂读书。【参考译文】詹鼎,字国器。台湾宁海人。他的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县有钱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钱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租住在吴 氏家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 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 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来就是做小生 意的人,生了儿子就得从事这行职业,我的职业不会后继无人就足够了,(你) 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每节课都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 书诵读不休息。他的父亲看见不能阻止他志向,就让他入学读书。一年之后,把 他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 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同样把他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 过几年,吴氏子弟无人能及詹鼎。他们的老师都辞别离开了,于是詹鼎被聘请为 吴氏孩子们的老师。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节制他,不得不授给他很高的官位。方 国珍成立府署,选置人才为己所用,听说詹鼎有才,就用计把他捉来。詹鼎被捉 来后,没有办法,就替方国珍做事,做了他的府都事,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 弟弟担任平章,有人犯法,交给詹鼎治罪,詹鼎就依法判了罪,平章的妻子受了 贿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判决没有应允。平章的妻子大怒,就诬告詹鼎,把 詹鼎关进了监牢,半年后才被释放出来。后来再次被起用,管理上虞这个地方。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的地盘相互交错 接壤,高级的军官、官吏很多,他们认为詹鼎是读书人,不懂军旅事,屡次怠慢 不守约定。詹鼎在庭中集合众官员,拉一驿丞上来,责责备他不奉公守法,斩杀 了他。在庭中的众官员都吓得两腿打战,跪倒请罪,直到膝盖弯曲得太久不能站 起,才算完。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在陈说事情的时候,也都长跪着禀报,不 敢抬头看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即使公文铺满了面前的公案,一会 儿就完成了。八、(xx 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12 分)刘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 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 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 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 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 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擢(zhu):提拔,提升。器:才干、才 能。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坐贬:因 受牵连被贬。郎署: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贻:遗 留,留下。望:通“方”,比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1)从()(2)悦()(3)决()【答案】(1)听从,采纳(2)高兴(3)通“诀”,死别【课内链接】本题实词及解释所言必从(听从) 执政不悦(高兴) 当与其子死决(通“诀”,死 别)课内相关句子及解释从民欲也(听从)(陈涉世家) 秦王不悦(高兴)(唐雎不辱使命)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工文章,善五言诗。(3 分)(2)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3 分)【答案】(1)(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2)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3.读了选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答案】刘禹锡是一个既精通写文章又善于作诗,很受王叔文器重,但因做事任 性不谨慎而屡遭贬谪的人。【解析】阅读选文,选文中的“工文章,善五言诗”,即既精通写文章又善于作 诗。选文中的“贞元末所言必从”,是写刘禹锡很受王叔文器重;从“叔文 败又徙夔州刺史”可以看出,刘禹锡连贬五处,一是因为王叔文(的改革) 失败,二是因为他做事任性不谨慎:“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 使“执政不悦”。据此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刘禹锡,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 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 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 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刘禹锡)被授 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 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 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 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后, 御史中丞裴度奏禀(皇帝)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 锡母亲八十多岁了,不能(跟着儿子)前去,(就)将与她的儿子死别,(我) 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请求您稍稍往近的地方调动(他)。” 宪宗说:“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不谨慎) 比别人还严重,更不能饶恕了。”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 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 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九、(xx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12 分)泰山之阳,汶(w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 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 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 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登。四十五里,道皆 砌石为磴(dng),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 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注释】谷:山涧,水道。循:顺着。道少半:路不 到一半。徂徕(c li):山名。居:停留。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复循西谷复:再B.崖限当道者道:路,道路C.世皆谓之天门云皆:都D.及既上及:才【答案】D【解析】ACB 三项均正确。D 项中的“及”这里译为等到。【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课内链接/分析复循西谷(再)崖限当道者(路,道路)非复吴下阿蒙(再)(孙权劝学)伐竹取道(路,道路)(小石潭记)世皆谓之天门云(都)皆以美于徐公(都)(邹忌讽齐王纳谏) 及既上(等到)及下船(等到)(湖心亭看雪)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3 分)(2)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3 分)【答案】(1)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2)挡在路 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解析】翻译时需注意,(1)“穿”译为穿过;“限”译为边界,这里指城墙。 “至于”译为到达。(2)“当”译为阻挡;“皆”译为都; “谓”译为称为。3.试分析选段和小石潭记在写作顺序上的共同点?(4 分)【答案】都是按照游记的顺序来描写周围环境的。【解析】小石潭记中作者的写作顺序是:向西走发现小石潭从小潭西南 方向看去坐在小潭上感受潭中气氛,由此可知是按游记的顺序;由选文中的 “正南面”“绕泰安城下”“越中岭”等可知,选段也是按照游记的顺序来描写 周围环境的。【参考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 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十二月从京城 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 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 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间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 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中间的水道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 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 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世间都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 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 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 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那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就像是一条 舞动的飘带似的。十、(xx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12 分)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 研思,终归蚩鄙。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 笔。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 江南号为“许痴符”。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 铫弊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赞说,便击牛釃酒,招延声誉。其妻明鉴妇人也,泣而谏之,此人叹曰:“才华不为妻子所容,何况行路!”至死不觉。自见之谓明,此诚难也。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於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 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街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节选颜氏家训文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必乏天才乏:缺乏B.好为可笑诗赋好:喜欢,喜爱C.何可胜言胜:尽D.要须动俗盖世盖:大概【答案】D【解析】D 项的“盖”做动词用,是“压倒”的意思。【课内外链接】本题实词必乏天才 (缺乏)好为可笑诗赋(喜欢,喜爱)课内链接/分析空乏其身(缺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好,喜爱)(五柳先生 传)臣不胜受恩感激 (尽)(出师表)-何可胜言(尽)要须动俗盖世(压倒)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3 分)(2)然至於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3 分)【答案】(1)我见到世人中间,有极其缺乏才思,却还自命清新华丽。(2)但真能做到宏丽精华的,不过几十篇而且。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我看见在世人中间,有不少的人极具缺乏才思的人,自认 为自己的文章清新华丽,流传在外,被世人所不耻。 B在并州这个地方,有个士族出身的人,喜欢写引人发奖的 诗赋,人家假意称赞他,他就杀牛斟酒,请人家帮他扩大声 誉,贻笑大方。 C做学问愚钝的人,如果没有天分,不管如何努力,也无法 写出出色的文章,因为不必刻苦钻研勉强执笔写作了。 D从古以来执笔写文的,多得说也说不清,但真能做到宏丽 精华的,不过几十篇而已,因此,要想写出好文章,需要精 益求精方可。【答案】C【解析】C 项中做学问愚钝的人,如果没有天分,不管如何努力,也无法写出出 色的文章,说法过于绝对。【参考译文】学问有利和钝,文章有巧和拙,学问钝的人积累功夫,不妨达到精 熟;文章拙的人钻研思考,终究难免陋劣。其实只要有了学问,就是以自立做人, 真是缺乏资质,就不必勉强执笔写文。我见到世人中间,有极其缺乏才思,却还 自命清新华丽,让丑拙的文章流传在外的,也很众多了,这在江南被称为“伶痴 符”。近来在并州地方,有个士族出身的,喜欢写引人发奖的诗赋,还和邢邵、 魏收诸公开玩笑,人家嘲弄他,假意称赞他,他就杀牛斟酒,请人家帮他扩大声 誉。他的妻是个心里清楚的女人,哭著劝他,他却叹著气说:“我的才华不被妻 子所承认,何况不相干的人!”到死也没有醒悟。自己能看清自己才叫明,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 学作文章,先和亲友商量,得到他们的评判,知道拿得出去,然后出手,千万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为旁人所取笑。从古以来执笔写文的,多得说也说不清, 但真能做到宏丽精华的,不过几十篇而且。只要体裁没有问题,辞意也还可观, 就可称为才士。但要当真惊世流俗压倒当世,那也就像黄河澄清那样不容易等待 到了。凡是作文章,好比人骑千里马,虽豪逸奔放,还得用衔勒来控制它,不要让 它乱了奔走的轨迹,随意跃进那坑岸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