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地理人口迁移与环境示范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6528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人口迁移与环境示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人口迁移与环境示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人口迁移与环境示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人口迁移与环境示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从吸引力和排斥力两方面来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点是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3.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从课文中吸引力和排斥力图入手,进而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2.通过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了解,初步学会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及深刻的原因。德育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从基本概念等知识入手,以理论为基础,联系实际,进行分析,逐步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对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应一分为二加以分析,要看到双方各自的吸引力与排斥力,进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人口迁移的原因。3.理论联系实际。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周围很多,可以对某一例进行分析,具体了解其人口迁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内容:教具准备搜集人口迁移这方面的相关资料,比如三峡移民等,配合电视、电影资料、新闻报刊资料、移民图片等,及时补充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人口发展、人口迁移的新动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发展中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这只是人口与环境的一个方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的人口迁移情况。下面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讲授新课1.5 人口迁移与环境(板书)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等基础知识,然后着重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最后,又分析了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板书)请同学们参阅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分析课文中图形,确定哪种人口的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同时可展开课堂活动,让学生以自身的经历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和分类情况,老师及时给予引导和总结即可。最后,老师作出归纳总结。1.概念(板书)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各地区人口的增长与分布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自然增长外,我们也提到了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自然增长一样,它们共同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增长速度、人口结构等,人口在地区间的移动也不断地改变着人口的分布。人口移动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一种运动过程,一般可归纳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发生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变化的叫人口迁移,只发生人口活动空间位置的变化而不改变居住地的叫人口流动。我们这里重点学习的是人口迁移。因为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人口数量及其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特别是当大批的人口迁移(迁入或迁出)某一地区时,此种影响尤其明显。例如:深圳市。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到xx年底,该市总人口达到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商贸和旅游城市。因此,我们在学习一个地区的人口及人口问题时,必须对人口迁移给予足够的重视。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在概括各种不同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即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这个定义包含了三大要素,即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对该定义的理解,我们还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如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及出差等,虽然涉及到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临时的,不能算人口迁移。此外,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的含义,这“一定的距离”一般指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内。只有超过一定的距离,跨越不同的地域,迁移者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才会发生显著变化,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的影响等才有实际意义。这正如课文中的图1.12所示,由于不同行政区域大小相差悬殊,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地点也不相同,有的人仅需移动很短的距离就可能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而被认为是人口迁移;另一些人即使移动几百千米,可能仍在同一行政区域以内,而不被当作迁移对待。2.人口迁移的分类(板书)由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有多种,因此人口迁移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类划分方法:(1)按地理范围划分。按此方法划分,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迁移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以内的人口迁移。国内迁移又可以根据行政单位的大小进一步划分为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2)按迁移方向划分。这种划分方法主要指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在上述四种人口迁移当中,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但是,人口迁移是一项很复杂的活动,仅仅按这两种方法来划分人口迁移还显得过于简单。所以人们还常根据人口迁移的目的、性质、原因、结果、方式等,划分了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如按移民的就业性质可分为产业性(如从事工业或第三产业等)与非产业性移民(如为了投亲靠友,或一些政治、军事、宗教等目的移民);按迁移方式又可分为自发性与计划性、有组织与无组织、自愿与强制等类型。(承转)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几种分类方法。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图1.14中的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具体分析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其中可及时列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和理解,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起到一举双得的作用和效果。最后,老师作简明而系统的概括,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人口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其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产生迁移的拉力和推力。正如图1.14所示。从图中我们可分析得出,每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用“”号表示,称为拉力因素)和某些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用“”号表示,称为推力因素),也有一些因素对某些人来讲,是无关紧要的因素(用“0”表示)。人口的迁移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人们对迁入地和原居住地各种因素的评价,还会受到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个人生命周期的影响,以及迁入地和原居住地之间各种中间阻碍因素,如距离、迁移成本的影响。此外,迁移还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性别、年龄、个性、文化水平、敏感程度、对其他地区的认识程度,与外界接触的方式等等都会影响他对原居住地和迁入地的评价,从而影响其迁移的决策。一般来说人们人生存及生活资料不利的地区向有利的地区迁移。总之,人口迁移是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板书)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倾向于由自然环境恶劣或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迁往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频繁或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从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光、热、水、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因缺少这些基本条件而人烟稀少。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温带和热带,自然成为世界人口集中的地区。尤其是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人口更为集中。例如,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就是气候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很好例证。(2)水是人类生存必要的物质条件之一。人类不仅自己需用大量的水,而且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农作物和牲畜离开水也不能生存。因此,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现在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也是人口密集地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发达程度又和人口密度关系极大。如乌克兰的黑土地带、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球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冲积土地区,对各该地区的人口分布与迁移都直接、间接地产生着重要影响。直到今天,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不足、农业落后和土地生产力的衰竭而迁移。(4)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人类提供许多必不可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使一些本来人迹罕至的地区发展成众多人口的聚居地。引起了人口的相应迁移和流动。随着采矿业的发展,矿产品加工工业、交通运输以及饮食服务、商业、文教卫生等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更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集中。世界上很多的工业城市,例如英国的伯明翰和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2.社会经济因素(板书)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是主要的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样,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反之则为人口迁出区。迁移量的大小,取决于迁入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迁出区人口相对过剩状况。如世界各国所普遍存在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现象,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北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迫切需要补充经济活动人口,吸引他国人口源源流入的状况,均为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典型例证。又如: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少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1985年,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战略部署的影响下首先得益,农村生产力极大地得到解放,农村经济大幅增长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此外,从宏观上来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经济越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即拉力)就愈大。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2)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发展。(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家庭和婚姻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人迁移是为了结婚,也有些人迁移是为了实现家庭团聚。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政治因素(板书)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国家是推行奖励人口增长与欢迎移民的政策,有的国家是推行控制生育与限制移民的政策。合理的政策可以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虽然政策合理而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我们的三峡工程建设而导致的三峡库区移民,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为三峡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还有我国在“文革”期间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劳动也属于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现象。(2)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引起的欧洲人口迁移达到3000万人。20世纪末发生在非洲卢旺达、刚果地区的部族战争,欧洲前南斯拉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的内战等,也同样引起了数以百万计人口的迁移。还有,法国殖民者强占了阿尔及利亚的北部沃地之后,当地居民被迫迁入荒山区。由于欧洲殖民者侵入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不得不迁入内陆荒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国后,我国有许多人由东部沿海移入内地。再如我们从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的300多年的战争,曾引起黄河流域人口大规模南移。等等。(3)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例如,我们历史上,都城在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和北京之间不断地变换,每一次这样的变化和朝代更迭,都曾经引起过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前苏联的解体,也造成了大量人口在“独联体”内各主权国家之间的迁移流动。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凸显,为方便学生的学习,我们将其影响因素列表如下:下面我们再以几个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为例,了解它们的人口迁移方向,从中我们可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结合前面我们所列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的经济重心有所转移,势必影响部分工业布局和大量人口的迁移。下面我们再以现阶段的情况作一下分析,了解当前国际上较为典型的几种人口迁移的形式(可让学生讨论、举例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与走向,最后填写下表):(课堂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历史、政治等学科内容,分析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流向及原因,并填写下表。 注:表中内容可先空下,组织学生联系历史、政治的相关内容,从地理的角度来讨论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情况,然后再依次填写详细内容,使这些内容得到跨学科联系与融合。 补充材料: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迁移状况 地理大发现以前,在旧大陆已有大规模的人口移动。如古希腊、古罗马对欧洲和地中海沿岸的征服,成吉恩汗的西征,阿拉伯人移入北非,以及犹太人分散于世界各地等。当时人口的移动主要是与战争结合在一起,又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移入的人口虽然也促进了所在地区农牧业的发展,但对各地劳动地域分工的影响还不够明显。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和一国内部的大规模的人口移动,进而促进了国际、国内的劳动地域分工,并对世界生产力分布产生了强烈影响。 就世界范围看,大规模的人口移动主要有: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移民非洲大陆向美洲的移民以及亚洲各国向国外的移民等。 欧洲向美洲的移民 美洲原居民主要为印第安人。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不断向美洲扩张并大力进行移民垦殖。目前新大陆的居民,大都是欧洲人的后裔,仅18151914年间,欧洲向美洲的移民即约有4000万人。最早向欧洲移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主要移居拉丁美洲,并给拉丁美洲带来了封建的大庄园制度和天主教。英国和法国是向北美洲移民的主要国家。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以移住美国和加拿大为主,18361936年的百年间,爱尔兰人口移向美洲的约有730万人,几乎等于现爱尔兰人口的两倍多。法国人主要移住加拿大的魁北克等地区。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典型的欧洲移民国家。进入20世纪以来,西欧、北欧其他国家以及南欧和东欧国家向美洲的移民也不断有所增加。 欧洲向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移民 澳大利亚的原居民主要为操波利尼西亚语系语言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1770年,英国航海者第一次驶抵澳大利亚,自1788年起英国开始向澳大利亚殖民。到1877年累计已有近50O万人移入澳大利亚,从事采矿、小麦种植和养羊业等活动。19世纪中叶移民人数达到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每年移入人口平均仍达60万人,目前每年人口净移入也有10多万人,其中大多数为英国人。新西兰的人口移入状况与澳大利亚相似。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欧洲(主要是英国人)移民的国家。 非洲大陆向美洲的移民 这一移民洪流主要是通过奴隶贸易实现的,从16世纪初至l 9世纪末,由非洲迁往美洲的黑人奴隶累计有1500万xx万人,他们遍布于美国和拉丁美洲各地,现在美洲的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等大多为非洲黑人奴隶的后裔。他们是开发拉丁美洲和美国南部地区的主要劳动力,多为美洲人口的最下层。通过奴隶贸易使非洲人口直接间接损失了一亿人左右,对非洲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大量的非洲黑人移入美洲,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构成和职业构成。 亚洲向外的移民 亚洲大规模的人口移出晚于欧洲和非洲,大体始于19世纪后半期。主要移出地区是东亚和南亚。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居民由于生活所迫,漂洋过海,外出谋生,主要是去往东南亚诸国,有的又进而移向世界各地,估计目前世界各地的外籍华人和华侨约有200O多万人。南亚各国在英国统治时期主要是向英属殖民地的马来西亚、西非和西印度群岛等地移民,一个多世纪向外移民约有700万人。此外,日本、黎巴嫩等国向外也有一定移民,前者主要移往南美,后者多移向西亚和非洲沿海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规模国际人口移动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移民的规模没有以前那样大;对移民的选择性,尤其对文化技术水平的要求加强了;劳动力输出即外籍劳工这样一种新的移民形式发展很快;由于地区性战争频繁,国际政治难民问题显得比较突出。 战后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现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适应,这些国家又不愿增加外来的固定移民,因而多采用临时输入廉价劳动力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趋势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较富裕的石油输出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西欧、北美和中东是外籍劳工的主要输入地区。西欧的联邦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以及北欧诸国目前共有外籍劳工1O0O多万。1973年,联邦德国曾高达260万人,法国达190万人。西欧的外籍劳工主要来自南欧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和亚洲的土耳其以及北非诸国,其中意大利去往西欧劳工近百万人。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一些产油国也需大批外籍劳工,其中沙、伊两国每年平均需100万人以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外籍劳工则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96%,整个中东地区的外籍劳工达400万人左右。中东的外籍劳工主要来自南亚和西亚的一些国家,巴基斯坦和阿拉伯也门外出的劳工都在50万人以上。美国的外籍劳工主要来自墨西哥、巴西、波多黎各等国。目前。全世界的外籍劳工有xx多万人。 国际难民主要是由于战乱、种族与民族压迫、政治与宗教迫害等而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形成大规模的人口移动。国际难民虽历代皆有,但二次大战后难民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空前的。如以色列侵占阿拉伯人领土,使数以百万计的巴勒斯坦人流亡他国;又如越南对外侵略扩张入侵柬埔寨,对内实行镇压政策所造成的亚洲难民等等。难民靠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资助。目前难民不仅成为人口国际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而且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严重问题。据估计,目前世界难民总数已超过1000万人,以亚洲为最多,非洲次之。 除上述大规模地国际间人口移动外,在一些国家内部也存在着规模较大的人口移动,如近代俄国由其西部欧洲地区向东部亚洲地区,美国由其东北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我国由山东、河北等地向东北和内蒙地区的大规模移民等,这些对各国移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均有重要影响。 总之,近代大规模地人口移动,一般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市场的形成,同时对移入国的民族构成及其经济发展特点与地域分布均有着重要影响。(承转)从上述内容我们可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这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我们在分析某一迁移现象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那么,人口迁移之后,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怎样,能否协调发展,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从两方面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一是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其影响因素不同);二是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学生看完课文内容后,老师可对其进行简单提问,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利、弊,如何趋弊向利才能使人地关系走向可持续发展等,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最后概括其内容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绪,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人口迁移现象的存在。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产生之初并不是散居于全球的。相反,早期人类主要聚居于亚热带气候地区。今天,地球陆地上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有人类生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口迁移。通过人口迁移,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加深。下面我们从两方面来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板书)环境对人口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古至今,好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但也包括社会环境),其各方面条件较为优越,吸引力就大,人们愿意迁往那里;而不好的环境,或环境恶劣的地区,其各方面条件较差,甚至不利于人们的居住与生存,其推力(排斥力)就大,人们则不愿意在此居住与生存,从而引起迁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不同的影响。古代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受到环境的制约,特别是植物果实和猎物分布的制约。原始人以群体为单位,过着“流浪”生活,当一个地区的食物不足以养活群体时,他们就迁移到另一个地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历了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原始农业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原始采集和渔猎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农业的主要生产对象是土地,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相对稳定性。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土地的相对不足又迫使人口不得不进行新的迁移。这时的人口迁移性质已与原先大不相同,不再是漫无边际、毫无目标的到处“流浪”,而主要是为了寻找新的土地进行迁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口迁移又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涨时期。机器大工业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社会那种把劳动力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状况。现代工业生产要求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以及市场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而生产条件本身又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劳动力不断进行迁移,以达到上述优化配置。总之,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随着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在发达国家,人们在作出迁移的决定时,往往把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板书)这种影响表现在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口迁出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从迁入地来看,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考察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迁移的历史,大规模向边疆和工矿区移民,给那里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积极开发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内地和边疆建立起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改变了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使迁入地的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有些地方从生态环境效益上考虑不周,或工作上的失误,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或加剧了迁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大量的人口对迁入地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会治安混乱的现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例如,一部分流动人口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很难找到合适的住处,他们私搭乱建各种“窝棚”,往往成为城市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人口迁移除了对环境有所影响外,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等方面;第二,对迁移者也有影响,常常表现在对迁移者能带来各种有利的影响。总之,人口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合理的人口迁移会对人口数量的地区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环境生态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会对迁入地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重点了解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通过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使理论知识得以深化。本节内容与我们周围的生活联系紧密、难度不大,容易理解。在学习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既要看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利与弊,也要看到其对迁入地带来的好处与造成的压力,这样我们对本节内容就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