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5296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1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考目标定位】最新考纲目标在线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和演变中的作用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4. 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5.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布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纲知识梳理】地理要素:大气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交换过程: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整体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演变: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统一演变意义:保证了自然要素间的协调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2)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变化海陆分布中纬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要点名师讲解】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注意: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重要表现。其表现如下:【例题】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读下图完成12题。 修建水库 蒸腾加强湖泊周围降水增多 1.图中I、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植被覆盖率增大A. B. C. D. 2.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答案】: D A 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应时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例题】图4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35图4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 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C. 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4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A. 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 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C. 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 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5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洋流 C. 海陆分布 D.降水 【答案】C D A 三、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如下: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NS基带SN基带迎风坡迎风坡【例题】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 B25 C45 D557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答案】: B C 【感悟高考真题】(xx江苏高考)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l920题。1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2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解析】第19题,该题首先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是阳坡但是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反而低。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第20题:从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但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是东南季风,而不是西南季风。【答案】19.AC 20.AD (xx北京高考)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第4、5。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5.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关联考点: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气温、海拔、坡向等。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变率最大的是4山脉(5)提取关键信息:“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200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答案】C B(xx重庆高考)读图2,回答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解析】通过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可以判断,乙地气候为北半球温带草原性气候,其典型代表性土壤为棕壤。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中有效信息的提取运用,对主要气候类型特点的掌握,以及相应气候类型下所对应的各地理要素的掌握。【答案】A(xx江苏高考)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解析】本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地理原理探究的能力。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1选D。【答案】D【考点精题精练】一、选择题(xx浙江文综调研一)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完成12题。1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 A温带,35N 45NB热带,5N 15NC寒带,35N 55ND亚热带,25N 35N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读“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图”,回答34题。3.山麓耕地牧场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则甲地自然带名称为: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4.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气流运动方向,e地的气温明显高于a地,主要原因是:A e地受气旋影响 B e地受反气旋影响 C e地处于迎风坡 D e地处于背风坡读下图,完成5-6题。5 . N处数值最可能是:A.4 500米 B.5 000米 C 500米 D.6 000米6.同一纬线上雪线高低的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的高低 B.降水的多少 C.山脚下气温的高低 D.山脉的走向二、综合题7.图13示意甲、乙两河流域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乙两河下游水文系特征的差异。(5分) (2)分析乙河下游地区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橡胶加工业的原因。(5分) (3)阐述N水库建设给其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D 3.C 4.D 5.D 6.B二、综合题7.(1)甲河下游支流少,水系不发达,乙河下游支流多,水系发达;甲河自南向北流,乙河自北向南流;甲河下游比乙河下游长;甲河下游流域面积小于乙河;甲河下游流量小于乙河下游。(每点1分,共5分) (2)技术、资金缺乏;气候条件适合于天然橡胶的生长,原料(橡胶)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海运便利,便于出口;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每点1分,共5分) (3)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地区因缺乏饵料导致水产资源衰退:甲河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弱,海岸遭侵蚀后退;三角洲盐碱化加重。(每点1分,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