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8.1中国地理概况课后作业.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5296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8.1中国地理概况课后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8.1中国地理概况课后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8.1中国地理概况课后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8.1中国地理概况课后作业(xx南京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3 500米 B南坡2 000米C北坡3 500米 D北坡2 000米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A南岭 B秦岭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解析第1题,通过比较同高度的降水量大小可知北坡比南坡多,故B正确。第2题,从图形可知,降水量的变化从北坡到南坡是先增大后减少,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北坡2 000米高度处,故D正确。第3题,该山地北坡降水多,南坡降水少,北坡为迎风坡,南坡为背风坡,故D正确。答案1.B2.D3.D(xx北京海淀区模拟)根据下表资料,回答45题。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xx年)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34.3532.51 865.815.853.51 539.1727.915.051.9542.4404.40.431.1361.0184.62.04上表中、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5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比小,因此,山区面积比大B水资源总量比多,因此,年降水量比大C木材总蓄积量比少,因此,森林覆盖率比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比大解析第4题,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山区森林茂密;黑龙江地广人稀,耕地广阔,降水较多,湿地面积大,森林广布于小兴安岭等山区;江苏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平原地形为主,木材蓄积小;甘肃地处内陆,水资源贫乏,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第5题,某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之和为1,据此可推知D项说法正确。答案4.A5.D(xx湖南师大附中检测)下图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67题。6下列关于铁路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线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多内流河C沿线跨越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达D沿线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7一铁路沿线的车站,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是()A风能 B地热能C太阳能 D水能解析第6题,沿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外流区;沿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沿线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分。第7题,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地热能丰富,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藏南地区,故青藏铁路沿线的车站最可能使用的新能源是太阳能。答案6.A7.C8(经典题)阅读材料(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题。材料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解析南北两处“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不同,应从各自的河流特征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分析。答案成因不同: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治理措施差异: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9(xx济南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还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速冻食品等占据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材料二黄河流域部分区域图。(1)读图比较河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形地势差异,完成下表。地形类型地势特点宁夏_、山地为主_河南_、山地丘陵为主_(2)在下列括号中填出B、C两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并分析C处建水电站的利弊。ABC(3)银川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郑州地区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4)简述河南省发展速冻食品工业的有利条件。解析C地位于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电能需求量大。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的C处修建水库,泥沙大量淤积在库区。A、B、C三地分别代表沙漠、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形成被认为是风力堆积作用。宁夏的银川平原是重要的种植业生产基地,气候较为干旱,主要靠黄河灌溉,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答案(1)地形类型地势特点宁夏高原(平原亦算对)南高北低河南平原西高东低(2)风力流水有利条件:处于二三级阶梯处,水能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不利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容易淤塞水库。(3)土壤次生盐碱化旱涝、寒潮(4)原料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再悟高考(xx安徽文综,2728)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011题10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C季风 D海陆位置11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解析第10题,亚热带地区最冷月气温介于0C15C之间。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所占面积比重大,受地形影响,亚热带分布范围小,故B项正确;由题目的文字材料中亚热带的纬度判断A项错误;温度带的形成主要受气温影响,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小。第11题,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气温偏低,故亚热带总体偏南。答案10.B11.D(xx上海地理)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13题。12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13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xx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解析第12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它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13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xx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答案12.A13.C(xx福建文综,89)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1415题。14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15该河最有可能是()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解析第14题,主要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由图可知,日蒸发量指图中左侧部分,水体最高,可以判断水分是影响因素之一;其次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日蒸发量明显高于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反映出日蒸发量受植被覆盖率的影响,故C项正确。(注意:不要受日蒸发总量的影响)第15题,主要考查中国地理及其土地利用类型。由日蒸发总量的概念可计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由图计算可知,该河干流区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小,草地面积比林地和耕地面积大,因此可以判断该河是处于干旱区的塔里木河,故A项正确。答案14.C15.A16(xx北京文综,4)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A湘、辽、宁 B台、鲁、苏C青、粤、晋 D桂、甘、豫解析A选项中湘、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宁位于第二级阶梯,故A错;B选项三省都位于第三级阶梯,但台湾省有高大的台湾山脉,山东省有山东丘陵分布,江苏省地形平坦,符合题意;C选项三省分别位于我国第一、第三和第二级阶梯,不合题意;D选项桂大部分位于第三级阶梯,显然不符合题意。答案B17(xx课标,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图1图2(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解析第(1)题,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受冷气流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使河谷处气温升高。第(2)题,应从气温、阴晴、风等方面描述。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少,晴天多;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气流运动弱,气温较高且变化小。第(3)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工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