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5042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 识记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了解其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2) 熟识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中国被侵略的原因,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表明资本主义的贪婪性和侵略性本质。 (2)近代列强侵略过程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的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3)吸取 “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教学方法】1 通过利用课件,播放相关教学影片,再现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的经过,使学生对近代列强侵华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2 在课堂上利用讲述、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同学们的思考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3 关于对中国近代史的事实,启发同学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思考,进一步认识中国被侵略的根本原因。【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背景: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扭转贸易逆差,把鸦片走私到中国。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过程:1856年英法军队进攻广州,战争开始; 1858年攻陷大沽,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战争结束。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进一步遭到破坏;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3 甲午中日战争背景:了解中国国内形势与日本方面的发展状况。过程:通过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之战,中国战败,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迫使清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在华投资办厂,拓宽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中国义和团运动兴起,1900年6月,帝国主义列强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为借口,组成八国联军侵华。过程: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个国家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逃回天津。八国联军源源登陆,随后攻占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攻陷北京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影响:接受辛丑条约并受列强“保全”的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教学重点】1 列强侵华的过程及各阶段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 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各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热点试题】1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是什么?2 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3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4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说理由。义和团运动有哪些功绩和教训?【课堂小结】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阶层的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由于长期闭关锁国,中国无法了解到世界的发展状态;加之清朝后期君主无能,朝廷腐败,国内各种矛盾重重。西方资本主义为了满足其贪欲,四处扩张,把中国当成侵略对象,争相瓜分,同时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民。在反抗列强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为救中国前赴后继,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了近代史上一曲壮丽凯歌。历史是一面镜子,过去的屈辱是血的教训,中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2)识记在运动与革命中出现的纲领性文件内容,了解其意义与历史进步性;(3)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4)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2)通过历史短剧表演和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历史人物革命事迹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2)使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对其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教学方法】1借助多媒体教学,快速提取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事物发展过程;2运用历史情景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情境中去;3在课堂中利用讲述、提问和讨论以增强学生学习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激化了阶级矛盾。(根本原因)(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1)金田起义(2)永安建制(3)定都天京(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5)天京事变(6)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天朝田亩制度(包括内容、宗旨、评价) 资政新篇(包括内容、宗旨、评价)2辛亥革命(1)历史背景(2)革命的酝酿(3)革命的爆发(4)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5)结局及意义【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热点试题】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与其影响是什么?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有哪些?3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课堂小结】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在短短的时间了席卷了中国南方大地。建立起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他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自己的革命纲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集团滋生了腐朽作乐的思想,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出现,太平天国由盛而衰。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运动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作为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第12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近代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熟识事件中的人物及事情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归纳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相结合起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思考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阶段有更直观地了解;2. 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情感互动,讨论交流,同时通过问题导学,诱导学生对历史思考探究;3. 让学生阅读部分相关历史史料,加深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学内容】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南昌起义的枪声,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此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进行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2. 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1927.81937.7)大革命后,宁汉合流,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中共进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三十年代起,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共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8年抗战,取得胜利;4.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10)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挑起内战,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统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教学重点】1. 五四运动及其重要意义;2. 中国共产党成立;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热点试题】1. 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它有什么重要意义?2.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相比,在近代革命问题上的认识有何异同?两者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效果有何不同?3.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革命道路?农村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的?4. 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意义。5. 试论新民主主义胜利的进程。【课堂小结】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此后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