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4951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第一部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zi)体。 甲 的思想, 乙 的情感, 丙 的才智,无不栖身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chng)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炼精(cu),陶(y)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i)体 传(chng)精(cu)陶(y)(2)依次填入甲乙丙横线处的词语,下列哪一项最恰当?A高尚 灵动 深刻 B深刻 高尚 灵动C灵动 深刻 高尚 D深刻 灵动 高尚。2默写诗文及对联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3名著阅读小王子。下面语段中的A和B分别是谁?从这个语段可以看出B怎样的性格特点? A 抱歉地说:“我不是有意的。我长途跋涉,没有睡眠”“既然如此,” B 对他说,“我命令你打哈欠。我已经多年没看见别人打哈欠了。依我看,打哈欠挺好玩的。快!打吧!这是命令。”“您的命令让我害怕我打不了” A 涨红了脸。“嗯,嗯,” B 说,“那么我我命令你一会打,一会儿不打”下列哪一项表述有错误?A六岁时,我非常想成为画家,但在大人们的劝说下我放弃了,后来我选择了驾驶飞机。B六年前,我和小王子的结识缘于他让我画一只绵羊。最后他选择了我画的一只箱子。C小王子第一次和我生气因为我认为回答“花上的刺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不是正经事。D小王子在身边时,花儿用虚荣心折磨他,当他离开时,花儿却说:“请你不要离开我!”4阅读下面的小诗,仿照开头两句的内容和句式,发挥想象,在横线上再写一句。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所以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5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A句,使之与B句构成对联。A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B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句:。二、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的节奏。独 怆 然 而 涕 下(2)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7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注释】引:牵,拉岂:难道任:处理悖:荒谬(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A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B至之市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C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方出神(幼时记趣) D人问其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哪一项?A而置之其坐 B反归取之 C项为之强 D亦必悖矣(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不试之以足?此其父善游!(4)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5)从“引婴投江”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喜鹊告状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95%。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鸽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第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一句中“大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喜鹊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文章第段引用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父亲的救援张铭书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档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父亲却犹像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1)文章第节中提到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下面句子中的“扑”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3)第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4)结合语境,分析第段画线句的作用。(5)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三、10作文。 生活伴我们成长。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知足与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让我们学会了关心与帮助,摩擦冲突的伤害让我们学会了宽容与忍让,沟通交流的良效让我们学会了尊重与理解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纸上;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xx学年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七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一部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zi)载体。 甲 的思想, 乙 的情感, 丙 的才智,无不栖身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chng)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炼精(cu)粹,陶(y)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i)载体 传(chng)承精(cu)粹陶(y)冶(2)依次填入甲乙丙横线处的词语,下列哪一项最恰当?A高尚 灵动 深刻 B深刻 高尚 灵动C灵动 深刻 高尚 D深刻 灵动 高尚。【考点】词义辨析;根据拼音写字词【分析】(1)基础知识题 ,解答此题,在于平时的正确积累,与练写;(2)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解答】(1)根据拼音写了汉字,要注意同音字现象,解答此题,主要靠平时正确的积累,如,载不要写成栽,粹不要写成髓等;(2)此题因为是描述文化最蕴含的独特的东西,并非体现其“高尚”与“低贱”根据这一语境可选用“深刻”一词,对于情感的修饰,显然“灵动”最不合适;智慧往往是灵动的;所以可选B ,解答完毕后,要再读凭语感确认答案:(1)载、承、粹、冶;(2)B2默写诗文及对联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为名篇名句关联性默写,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解答】今夜月明人尽望 十五夜望月一片冰心在玉壶(重点字:壶)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重点字:千仞 )3名著阅读小王子。下面语段中的A和B分别是谁?从这个语段可以看出B怎样的性格特点? A 抱歉地说:“我不是有意的。我长途跋涉,没有睡眠”“既然如此,” B 对他说,“我命令你打哈欠。我已经多年没看见别人打哈欠了。依我看,打哈欠挺好玩的。快!打吧!这是命令。”“您的命令让我害怕我打不了” A 涨红了脸。“嗯,嗯,” B 说,“那么我我命令你一会打,一会儿不打”下列哪一项表述有错误?A六岁时,我非常想成为画家,但在大人们的劝说下我放弃了,后来我选择了驾驶飞机。B六年前,我和小王子的结识缘于他让我画一只绵羊。最后他选择了我画的一只箱子。C小王子第一次和我生气因为我认为回答“花上的刺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不是正经事。D小王子在身边时,花儿用虚荣心折磨他,当他离开时,花儿却说:“请你不要离开我!”【考点】名著综合【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小王子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解答】本题考查人物个性的分析与理解根据选段内容,明确出自小王子,选段中的A小王子、B国王;从这段文字看,国王是一个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人本题考查名著小王子内容的把握那朵难伺候的花儿一直折磨小王子的原因是这朵花敏感多疑,爱慕虚荣,不是花儿用虚荣心折磨他故选:D答案:A小王子、B国王;国王骄傲、自大、蛮横D4阅读下面的小诗,仿照开头两句的内容和句式,发挥想象,在横线上再写一句。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雨跌倒了/才有了清新的世界所以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考点】仿写语句【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解答】此题仿写,可选取大自然中的一个事物,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句式可采用“跌倒了,才有了”的形式答案:雨跌倒了,才有了清新的世界5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A句,使之与B句构成对联。A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B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句: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考点】对联【分析】此题考查对联知识,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基本要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其次要认真分析上联联意,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作答【解答】根据对联字数相等特点,上下联要字数相等;上下联词性要对仗义,A句前半句,已无需修改;“何必”与“莫过”词必相对,无需修改;可将A句后半句根据要求适当改写答案: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二、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的节奏。独 怆 然 而 涕 下(2)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考点】怀古咏史诗【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诗句节奏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弄清诗句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诗句意思: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根据句意:诗句划为:独/怆然/而/涕下(2)本题一是考查对诗歌意境对的理解,二是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生不逢时,孤单寂寞的悲凉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2)时空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生不逢时,孤单寂寞的悲凉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7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注释】引:牵,拉岂:难道任:处理悖:荒谬(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A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B至之市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C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方出神(幼时记趣) D人问其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哪一项?A而置之其坐通“座”,座位; B反归取之 C项为之强僵”,僵硬 D亦必悖矣(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不试之以足?此其父善游!(4)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此其父善游。(5)从“引婴投江”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 ( 甲)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乙) 有人在 过江时,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小孩啼哭过江的人忙问这样做的原因,路人说:“他的父亲擅长游泳”他父亲虽然擅长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样的方法处理事务,一定是荒谬的【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句意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度:量;句意为:我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了度:名词,尺码 B句意为:到了集市之:动词,到;句意为: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句意为: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方:正; 句意为:正在出神方:正D句意为:别人问其中的缘故故:缘故;句意为:因此常常有超出事物本事之外的乐趣故:因此故选:C(2)本题是对通假字的考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不难辨别A:“坐”通“座”,座位;B:“反”通“返”,返回;C:“强”通“僵”,僵硬D:无通假字故选:D(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何:为什么;以:用句子翻译为:为什么不用脚来试一试鞋呢?句中重点词有:“善”,擅长句意为:他的父亲擅长游泳(4)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找出相关语句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此其父善游(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体会父亲善于游泳,就以为父亲的婴儿也善于游泳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答案:(1)C(2)D(3)为什么不用脚来试一试鞋呢?他的父亲擅长游泳 (4)甲文中的郑人最终没有买成鞋子,是因为他认为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中的人要把婴儿投入江中,是因为他认为此其父善游(5)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喜鹊告状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95%。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鸽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第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一句中“大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喜鹊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文章第段引用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喜鹊明显减少了人们的担忧引出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然后介绍了喜鹊的特点,又由喜鹊告状的事例谈到如何保护鸟类,发出号召【解答】(1)本题是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要先理解句子的内容,找出所用说明方法,再分析解答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这几年喜鹊数量明显减少(2)此题考查了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把握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答题模式为:先表态,然后指出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接着分析删去后有什么不同,进而明确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3)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重点段落作用的考查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详实的数据,并与20世纪70年代进行比较,突出喜鹊急剧减少的现状,让人触目惊心,引起大家关注(或: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客观地说明目前喜鹊数量极少;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现在喜鹊的数量与20世纪70年代喜鹊的数量对比,突出喜鹊减少的快,引起大家关注)(2)不能删去“大量”一词突出喜鹊的减少所带来的危害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原因是人们大量捕杀喜鹊,喜鹊对自己的处境忍无可忍作用:引出下文对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呼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父亲的救援张铭书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档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父亲却犹像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1)文章第节中提到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下面句子中的“扑”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3)第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4)结合语境,分析第段画线句的作用。(5)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分析】这篇文章讲述父亲将错就错,替偷“我”东西逃跑而受伤的小偷缴纳住院押金,从而挽救这个青年故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家境及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部分()叙述出车回来的父亲被村支书告诉说我出了车祸,父亲急速赶到县城医院;第三部分(),叙述父亲在医院弄清受伤者的身份后毅然决定为他救治;第四部分(),叙述受伤小伙在伤愈后对父亲的感激及后来的成就故事说明了,对陌生人的爱心行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解答】(1)本题考查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知道,这“一件大事”指的就是文章的主体内容,所以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本文内容可概括为:父亲将错就错,替偷“我”东西逃跑而受伤的小偷缴纳住院押金,从而挽救这个青年(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扑”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扑”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误以为“我”受伤后焦急、迫切的心情,表现了父亲对我关爱之深(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按题目要求,从前文中找到有关父亲的描写,从中筛选出表现父亲听说“我”出事后,并没有显得十分着急的句子即可主要有:听说我“受伤”后抽烟稳定情绪,思考对策冷静向村支书借钱,并对母亲隐瞒消息为安全考虑,放弃自己开车,请老战友开车送他到医院(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这里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明朗、温暖的氛围,烘托出小伙子愉悦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并以此比喻他开始了新的人生(5)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从表面来看,“父亲的救援“指父亲误以为儿子遭遇车祸,筹措资金赶到医院救治儿子从主旨来看,标题突出了父亲用自己宽容、仁慈之心,博大的胸怀拯救了“小偷”的灵魂,使他迷途知返,后来成就一番不俗的事业的高贵品质答案:(1)父亲将错就错,替偷“我”东西逃跑而受伤的小偷缴纳住院押金,从而挽救这个青年(2)“扑”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误以为“我”受伤后焦急、迫切的心情,表现了父亲对我深厚的关爱(3)听闻我“受伤”后抽烟稳定情绪,思考对策冷静向村支书借钱,并对母亲隐瞒消息为安全考虑,放弃自己开车,请老战友开车送他到医院(4)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明朗、温暖的氛围,烘托了小伙子愉悦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喻指新的人生(5)父亲误以为儿子遭遇车祸,筹措资金赶到医院救治儿子父亲支援“小偷”,帮他缴纳住院押金,救治了他受伤的双腿父亲用自己宽容、仁慈之心,博大的胸怀拯救了“小偷”的灵魂,使他迷途知返,后来成就一番不俗的事业三、10作文。 生活伴我们成长。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知足与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让我们学会了关心与帮助,摩擦冲突的伤害让我们学会了宽容与忍让,沟通交流的良效让我们学会了尊重与理解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纸上;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考点】半命题作文【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的作文,初次见到该作文,一定会大跌眼镜,这是一个太普通的作文题目了,从小学就写过很多次,但我们转化一下思路,越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作文题目,能写出新意难度非常大,也非常难能可贵【审题立意】首先补充题目,根据提示,可以补充自己学会了某种品质、技能,如:生存、理解、宽容、乐于助人、合作共赢【思路点拨】可以记叙一个故事,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会了某种精神品质,感悟出某种道理,如相互团结才能成功,相互理解人际关系才能融洽等可以写一篇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我学会了合作,合作才能共赢,用恰当的事例阐明观点【思路点拨】可以写自己与学会有关的事情,也可以写别人关于学会的故事,注意人称的变化【表达方式】本文适合前半部分使用记叙表达方式,文章最后以议论收尾,照应标题夹叙夹议也可【细节描写】文章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一定要使用【写作手法】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一个相对较小的素材(学会的东西)中表现较为深刻的道理【解答】【例文】我学会了感恩 感恩,多么神圣的字眼啊,可我却从不知道感恩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妈妈每天辛苦地工作,每天都很劳累,可我从不去在乎每天我所穿的衣服,吃的饭菜,是谁给予的?当然是妈妈啦可我从不知道珍惜妈妈每天辛辛苦苦做出饭菜,我不但不感激,还总是挑三拣四,不是说这个不好吃,就是说那个难下咽我从没有想过,去帮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去帮妈妈捶捶酸疼的腰,我从不曾体会,妈妈其实是多么辛苦!现在,我终于懂了,母亲是多么神圣的存在呀!那是令人难忘的一天那一天,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我不得不包揽起一切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拖地一天下来,我感到十分疲累想到妈妈一天到晚都要做这样的家务,我终于深深地体会到做母亲的辛苦,感受到母亲对我付出的爱,为我牺牲的一切这时候,我多么害怕妈妈突然离我而去,我多么希望她也能从我这儿得到一丝安慰,一些快乐,希望自己能给她点什么有人说,“母亲给予你的,你一生也还不了”这是当然的,但我还是想给予她,即使这种给予比不上她给我的爱的万分之一,即使是这样我也要给,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啊,给了我很多很多的母亲!在我失败时,是谁在我身边鼓励我?在我难过时,是谁在我身边安慰我?在我骄傲自满时,是谁在我身边警告我?在我生病时,是谁在我身边守着我?是您呀,我的母亲!有一句话说得好,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却依然纯洁明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女儿终于懂了今后,我将会在珍惜母爱,为拥有母爱自豪的同时也学会感恩,学会用行动回报您我含辛茹苦的妈妈!xx年5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