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2.4诗经两首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4853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2.4诗经两首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2.4诗经两首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2.4诗经两首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2.4诗经两首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语言基础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世外桃园既来之,则安之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剑拔弩张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解析:A糜靡,园源;B.糜糜靡靡,聘骋;C.戍戎,遑皇。答案:D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句尾语气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问C行道迟迟 迟迟:很晚D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高大的样子解析:C迟迟:行动迟缓的样子。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答案:C4下列加点的“以”字不能作介词理解的一项是()A秋以为期 B以望复关C以尔车来 D以我贿迁解析:“秋以为期”,是“以秋为期”的倒装。“以”跟“为”连用,把秋天作为婚期,作介词用,意为“把”。“以我贿迁”,把我的嫁妆接过去。“以尔车来”,用你的车子来(接我),与“秋以为期”“以我贿迁”两例用法相近,也是介词,意为“用”。“以望复关”,来望复关来的人,跟上一句构成目的关系,引出前句“乘彼垝垣”,登上那倒塌的墙的目的是遥望复关来的人。答案:B5下列有关诗经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答案:D6下列对采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第五章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描写我方军队的军威。B这首诗中既有叙述,也有议论,更有抒情,把出征的原因、战争的进程、自己内心的痛苦交代得清清楚楚。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D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艰苦情况。诗歌表达了战士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解析:第五章是直接描写我方军队的军威,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答案:A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7所选文段有三处使用了比兴手法,请你用“”画出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实际的含义是什么?_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方面是写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另一方面是写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枯竭。8选文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答案: 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的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9选文对女主人公进行了_活动的刻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文章把女主人公恨与悔的感情融进了_之中,反映了_的社会现象。答案:心理叙述和议论古代社会妇女在婚后被任意遗弃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译文:_(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译文:_答案:(1)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还可以解脱。女子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解脱了。(2)女子没有什么差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总是三心二意。二、课外探究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嗣音:传音讯。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1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叙述手法和结构方式的能力。可以看出,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手法,结构上具有诗经的共同特点重章叠句,这可从氓采薇中看出。答案: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1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义?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首诗的内容比较明显,最后一句采用了夸张手法,能点出写相思之苦这层意思即可。答案: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314题。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3这首诗每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需从形式上(问答式的句法)和内容上(无数战士不可遏止的愤慨)来回答。答案:每章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对话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这样,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14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赋”的手法的?有什么作用?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赋”的表现手法,其次要注意题干中“如何运用”这一关键词,切勿答非所问。答案:这首诗,每章第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分别突出“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整首诗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抒发了战士们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关雎 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应和鸣的声音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思服:想念D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芼:择取解析:B“悠哉”形容思念绵绵不断。答案:B16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温柔漂亮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B关雎是一首恋歌,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C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是一层层递深,感情真率炽热,体现出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D本诗末章八句,写男子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在钟鼓声中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了求而得之的欢乐。解析:D男子因相思出现了幻觉,并非真的和那个女子结婚。答案:D17(1)全诗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试说明之。_(2)诗篇应用了双声、叠韵和叠字,如“参差”“辗转”“窈窕”“关关”等,请说明其作用。_答案:(1)首章以雎鸠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2)诗篇应用了双声、叠韵和叠字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表达交流18学完这两首诗后,老师要求任选其中的一首诗,写一篇赏析文章。并且亲自拟了一个题目: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诗经采薇赏析,请你模仿这种形式再拟一个文章题目。_答案:(示例)一曲妇女的悲歌卫风氓赏析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决绝的心志卫风氓赏析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解读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战场上的生存体验评诗经采薇19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以变动。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_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进行断章取义、歪曲篡改。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也不乏幼稚之处。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_解析:分析句间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凡”与“必”搭配;“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其中”指在问题里面有一些幼稚;“有时”表示频次不多;“则”表示前后两事距离较近,因果关系明确。答案:凡;必定;其中;有时;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