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4794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n)苇草(wi)聚苯乙烯(x) 培养皿(mn)B针灸(ji) 畜牧(x)赋予(f) 厚赐(c)C不堪(kn) 惋惜(wn)弥补(m) 囊括(nng)D推衍(yn) 轮廓(u)清晰(x) 囿于成见(yu)解析:选CA项,“迸”应读bng;B项,“灸”应读ji;D项,“廓”应读ku。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消磨禀赋枯燥无味 垂暮之年B婉约 短暂 稍纵即逝 一衣带水C顽石 脆弱 具有优势 一头畜牲D苦恼 磨难 基本政策 帖近真实解析:选DD项,帖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珠江三角洲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步人后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B昨天,申城风和日丽,感觉非常舒适。今天白天气温攀升较快,风力2到3级,体感同样较为舒适。C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D临近垂暮之年,需要采办各种年货,小王忙得不亦乐乎。解析:选BA项,“步人后尘”,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贬义词。B项,“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C项,“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不能指来得迟的客人。D项,“垂暮之年”,快要到或已到老年。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奥登从进联盟至今,一直空有天赋与潜力,随着时间的_,逐渐让队友、球队和球迷失望,下赛季需要用出色的发挥自救,来渡过职业生涯的这一次巨大危机。各单位要迅速成立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认真学习_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精神,负责本辖区人口普查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近日,瑞士央行行长希尔德表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仍然十分_,并且不能自我维系。A流失领会软弱B流逝领略脆弱C流逝领会脆弱 D流失领略软弱解析:选C“流失”和“流逝”都有“失去”的意思,但二者失去的方式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流失”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多用于有形的物体。“流逝”指像流水一样消逝,多用于无形的事物。根据横线前的“时间”,应选用“流逝”。“领会”和“领略”都是动词,都有“了解,明白”的意思。“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与“领悟”“理解”近似;“领略”则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与句中的“精神”搭配,应选用“领会”。“脆弱”和“软弱”都有“弱”的意思,“脆弱”指禁不起挫折,不坚强。“软弱”指缺乏力气,不坚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郑州的发展势头和投资环境被广泛看好,一批大型央企、海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进军郑州,参与开发建设,本地民营企业也不断壮大。B在“双转移”的推动下,清远“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日益加快,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也不断掀起新的热潮。C落户于华侨工业园北区的上海杭州转移工业园年初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10月又被评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之一。D为了方便广大群众,市旅游服务中心御金街开通免费巴士,穿梭于清新黄坑、旧城区以及新城区之间,接送市民到御金街游玩和购物。解析:选CA项,不合逻辑,“海内外知名企业”与“央企”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可并列。B项,成分残缺,“日益加快”前缺主语中心语,应补上“的建设”。D项,结构混乱,“穿梭”和“接送”的主语应是“免费巴士”,却被暗换成“市旅游服务中心御金街”。二、阅读鉴赏(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生命的暗示欧阳斌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吗?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吗?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与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从“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开篇,以“生命的暗示”为主题,用抒情的笔调揭示了生命中充满了辩证的哲理,激励人们要努力去探索生命的意义。B“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与伟大的混血儿”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生命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是一种伟大的结晶。C第段中最后一句话“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有效转化”呼应了本段中的“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这句话,进一步阐明了生命的价值。D第段围绕“珍惜生命”这一中心,告诉人们:任何时候,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充满希望,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E第段,作者用设问句提出生命究竟有多少暗示的问题,肯定生命中含有许许多多的暗示,指出必须由哲人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且由哲人给予正确的回答。解析:选ACB项只谈到了生命伟大的一面,漏掉了渺小的一面;D项“任何时候”太绝对,且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E项用的是反问,作者在这里激励人们要像哲人那样努力去探索生命的意义。7从文中看,作者围绕“生命的暗示”提出了哪些看法?(6分)答:_参考答案:秋虫昼夜而鸣暗示生命要显示其存在和价值;生命交织着痛苦与欢乐,应当有正确的苦乐观;生命的存在既有渺小的时候,也有伟大的时候,应当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他人;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惜,但在必要时应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它的神圣,应有正确的生死观。8阅读文章,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1)第段画线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_(2)第段画线句子“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的含意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句话的意思准确地写出来。(不超过18字)(2分)答:_参考答案:(1)引领下文。(2)历史是检验生命价值的唯一标准。9文章第段中说:“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将你所了解的能验证这一论断的人物及其事迹用简短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注意:正反两方面各列举一个事例。)(5分)答:_参考答案:(提示)此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从正反两方面分别列举出人物及其事迹,并用简洁的语言书写出来。只要列举的事例正确,表达合理,即可。如果只有正面或反面事例,不能得满分。三、表达交流(15分)10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两个类似的句子,每个句子不得超过30字。(6分)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答:(1)_ _ (2)_参考答案:(1)假如生命是水,不要故步自封,要做奔腾的活水,义无反顾地投奔大海。(2)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啬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11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不超过30字。(5分)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个2岁的小女孩在家门外“驾驶”一辆小型玩具汽车玩耍,刚好两位警官正在附近搜寻一名犯罪嫌疑人。为了缓和紧张的搜捕气氛,警官们和小姑娘开了个玩笑:让小姑娘靠边停车,并以违反交通规则为由,像模像样地对她开出4美元的罚单。小女孩则等不及地想到当地警局缴纳罚款。小女孩的叔叔拍下了她“被开罚单”的照片,并上传到网上,照片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小女孩也因此成了红人。答:_解析:首先看清题目的要求“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30字”。然后从不同角度抓住事件内容:警官“为了缓和紧张的搜捕气氛”“和小姑娘开了个玩笑”。“小女孩则等不及地想到当地警局缴纳罚款”的举动。“小女孩的叔叔拍下了她被开罚单的照片,并上传到网上,照片引发了网友的关注”。最后,选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开了个玩笑好不好?你怎么看小女孩等不及地想到当地警局缴纳罚款?参考答案:警官善意的玩笑,为小女孩种下遵纪守法的种子。12阅读下面的故事,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提炼、压缩故事所包含的两条人生哲理,各用一句话表述,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夜,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魆魆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我高兴地说:“好啦!马上就要到过夜的地方了。”船夫却不以为然地说:“还远着呢!”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退去;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闪发光,令人神往。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现在,无论是那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生活之河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淌,而火光依旧在前,似乎近在咫尺,又总是那么遥远。答:_参考答案:希望之火永远不能泯灭,有了希望就有了追求。追求光明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