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再别康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4720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再别康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再别康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再别康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再别康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诗中的意象美。 【教学重难点】1. 诗情的领悟; 2. 从准确传神的用词、修辞和特殊句法等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是怎样一位诗人,有这样大的人格魅力,在35岁英年早逝之后,能令生活颓废的妻子陆小曼从此深居简出、四季素服,还留下感人肺腑的散文哭摩?令他爱过的的诗人、建筑师林徽因把飞机的一块残骸挂在床头,直到离开人世?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他的“诗化人生”正开启于康桥(即剑桥大学)。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受英国诗人济慈、雪莱和拜伦的影响,他创作了许多诗作。 1928年,诗人第三次重游母校,留下了一首永恒的再别康桥,也许,我们通过诗歌的学习,能窥见诗人一颗坦露的、真诚的赤子之心,感悟到他的眷恋与追求。(二)捕捉诗歌中的主体情感以及情感变化。1. 先让学生齐读,把握诗歌的节奏。2. 你觉得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对康桥浓烈的爱,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3、具体来看,诗歌的感情有没有起伏变化?给七节诗标上序号。诗人的感情从第一节的惆怅到二、三、四节的欢喜、眷恋、沉醉,再到第五节达到高潮,第六节陡然低落,回到现实,沉浸于寂然,最后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诗的开始用了三个“轻轻的”,仿佛母亲怕惊醒熟睡的婴孩一样,诗人对康桥的那份怜惜,那份依恋跃然纸上。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抒情基调。(三)探究诗歌情感是怎样传递的。出情感的。第一节分析:1. 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所有的动作都是这样“轻轻的”,都是这样小心翼翼,好像是深怕惊扰了康桥的梦境,打破她的宁静和谐似的。这是多么细腻、多么温柔的感情啊!“轻轻的,轻轻的”,这种反复,使温柔的旋律起伏回环,听起来十分和谐悦耳。)(这里抓住一个词分析,并且涉及修辞)2. 为什么是作别“西天的云彩”,而不写告别“美丽的校园”或是其它景物?(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意象云。李白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云飘来荡去,正像游子一般,日暮也给人落寞之感,因此是“西天”。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里定位于一个意象,分析时用了联想的方法)朗读第一节。可以想象是在跟母亲告别。第二、三、四节,大家前后四个人一组,交换意见,可以提出问题,或直接抓住某个词或者你特有感触的一点赏析。(如果学生还是茫然,那老师再示范一节。)第二节分析:例1、“金柳”为何不是“碧柳”?(夕阳中,柳树如镀上一层金色,格外艳丽。柳也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寄寓离别的一个重要意象。)例2、金柳与新娘有什么相似点?(艳丽、柔美、娇羞。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例3、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我的心头荡漾”,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依恋之情。这是移景于心、情景交融的手法。大家应该在头脑里想象这幅画面。如果我来拍这组镜头,会让“波光里的艳影”这个画面渐渐消失,而诗人凝神伫立的画面渐渐显现,呈现一个短时间重叠的镜头。)朗读,“荡漾”要读的舒缓、深情。第三、四节:1、“油油的”强调“青荇”绿之深,“招摇”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水波中的叶子格外柔软,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实际上这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他想:在康河的柔波里,如果能像水草一样永驻其间而不再离去,那该有多么好啊!这里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物我融合。2、“揉碎”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霞光”在水中扩散浮闪的动态,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揉碎一般,非常形象。 “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蕴则应该是美妙的“青春年华”,也就是诗人当年那段美若梦幻般的剑桥岁月。(补充志摩与林徽因的轶事: 1918年,24岁的徐志摩来到英国留学,认识了,并在驻英官员林长民家里认识了其女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但林徽因根本没有接收他。碍于他是有家室的人,且惧怕他诗人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吧,这个美丽聪慧,后来参与了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奇女子,选择了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学者梁启超的儿子。)在这里,诗人接连用暗喻、明喻和通感等手法,造成了恍惚迷离、虚幻神奇的意境: 齐读三、四节小结: “草底”和“藻间”,都藏着诗人旧日的时光、激情、梦想。以上三节(2、3、4节)都是先写所见,后写所感,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物我无间;花草树木,霞云流水,全都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浸满了诗人对于康桥喜爱依恋的深情。(过渡语)在多彩的黄昏画面之后插入一段夜景的绘图,也使诗的意境更加阔远幽妙,绚烂迷人, 第五节,有人说是离别时的想象,而我更倾向于是对过去的回忆,触景生情、抚今追昔,这一节达到了全诗情感的高潮。而第六节由梦转为现实,离情别绪越来越浓,第六节语言很美很独特,大家能做点分析吗?第五、六节分析:适时地抛出问题悄悄和沉默是心情,是无声无形的,但是作者怎样写的?(写成有声,有形的了,运用了通感。)悄悄的心情与笙箫有什么共同点?(压抑、忧伤,四处蔓延。这里也是比喻。诗人巧妙地 把“无声”(悄悄) 比作“有声”(笙箫),让人从无声中仿佛听见如怨如诉的笙箫的音律正在轻轻飘扬)人们抒写离别时,往往用沉默表达,为什么?你能举出类似的诗句吗?(“沉默”当离愁在人的心头潮涌时每每出现的一种最留恋、最深沉也最藏抑的情感状态。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样写就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人境界。)附:“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眼看诗人即将离去,受到诗人离情别绪的感染,康桥也黯然神伤:似乎这时康桥的一切风也不再刮,树也不再摇,万喙息响,一片沉默都在“悄悄”地和诗人告别,全都沉浸在眷念惆怅的离情别绪中。这里,诗人移情入物,赋康桥以“性灵”,使它具备了人的思想和感情。第七节分析:回答练习三第二问。“轻轻的”换成了“悄悄的”:紧承“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沿用了“悄悄”一词。“悄悄”不仅表示动作的轻微,更侧重诗人的主观意愿,含有忧郁的韵味。这一替换也就细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变化:在经历一番激情体验后,诗人更理解康桥,更爱恋、体贴康桥了,他必须而且也只能“悄悄的”告别, “悄悄的”走。一“招”一“挥”,首尾唱和,也增添了回环往复之感。这两节充分表达了诗人与母校告别的缠绵悱恻、依依不舍之情,创造了深邃宁谧的意境,哀而不伤,余音绕梁。(四)这首诗以一种淡淡的离别忧伤地打动了我们,回头再看看,你觉得一首诗要在情感上打动读者,可能要具备哪些因素?恰当的意象(典雅飘逸)、准确传神的词语、寓情于景的写法而我们要悉心体会出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一种共鸣,得到真正的美感,那也一定要从语言入手,揣摩词语,揣摩修辞的妙处,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意象,这个词?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琢磨一下这个比喻句的妙处,这样我们就找到欣赏诗歌的钥匙了。(五)补充:诗歌的情感传递还离不开音乐之美。音乐美明确:音乐美,由押韵、节奏和音调等组成。A、四行一节,句式整齐,朗朗上口。B、逐节换韵,二、四押韵,给人一种跌宕起伏和轻柔舒缓的旋律感。这优美的节奏如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雨巷则用一种韵,渲染出一种单一的“哀伤”情愫。)C、“轻轻”、“悄悄”等词的反复,四、五、六节的宽式顶真,首末两节照应,构成回环呼应的音响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