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2.6鸿门宴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4047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6鸿门宴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6鸿门宴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6鸿门宴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6鸿门宴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一、语用达标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令将军与臣有郤【解析】选B。A项“倍”通“背”;C项“蚤”通“早”;D项“郤”通“隙”。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人如恐不胜胜:尽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为王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急切D.乃令张良留谢谢:辞谢,辞别【解析】选C。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私下里,私意。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良乃入,具告沛公B.臣请入,与之同命玉斗一双,欲与亚父C.故遣将守关者故幸来告良D.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解析】选D。均为副词,趁着、趁机。A项,副词,才/副词,于是,就;B项,连词,同、和/动词,给;C项,副词,特地、特意/连词,所以。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沛公军霸上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秋毫不敢有所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范增数目项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A./B./C./D./【解析】选D。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沛公居山东时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解析】选D。D项,“妇女”,指“女人”,与今义相同。A.“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今义为“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B.“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C.“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副词,很”。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B项,是宾语前置句,是省略句。A项,都是判断句;C项,都是被动句;D项,都是省略句。7.(原创)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D.“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解析】选C。“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8.(xx保定高一检测)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范增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解析】选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暗示项王下决心杀刘邦。9.(xx黄冈高一检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愿为诸君快战”有的版本作“愿为诸君决战”,用“快战”合适还是用“决战”合适?请你结合项羽的性格和上面所给的片段说明理由。答:_答案:项羽所带楚军已经面临绝境,项羽自知必死无疑。“愿为诸君快战”表明他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地尽情地展现其勇猛无敌,保住自己的一世英名,就像一场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尾。而“决战”有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与满足却缺失了。10.下面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xx中“中国文化元素代表”问卷调查情况统计表,请把这个调查情况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50字。答:_答案:国内外受访者对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中医、武术和饮食是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对孔儒思想、书法绘画篆刻、民俗、戏曲相声杂技等传统文化,海外受访者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国内受访者。图表与文字转换解题方略(1)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兼顾图表中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2)重视数据变化。这是材料的重要之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重视图表中一些提示,如图表下的“注”等。(4)审清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和提示性语言进行答题。二、阅读提升(xx南阳五校高一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信。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上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选自汉书萧何曹参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为亭长,常佑之佑:辅佐,帮助B.上以此属任何关中事:专,专门C.上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械:枷锁、镣铐D.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徒:白白地【解析】选D。徒:赤,光。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B.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C.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D.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解析】选C。解答本题,需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何不贪图钱财,深谋远虑。入关中之后,不像其他将领一样抢夺金帛财物,而是将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收藏起来。B.萧何善于治国抚民,供粮给士。刘邦领兵打仗,萧何镇守关中,制定法令,安抚百姓,并且能够为刘邦及时补充兵员,供应粮草。C.萧何识人爱才,善于自保。向刘邦推荐富有军事才能的韩信。韩信封侯之后,欲起兵谋反,萧何向吕后献计谋杀了韩信。D.萧何尽忠职守,为国分忧。萧何看到上林苑中有许多空地,为百姓请求耕种,不惜忤上坐牢。高祖去世后,萧何主动向惠帝推选宰相人选。【解析】选D。萧何为民请耕上林苑中空地,并没有想到要坐牢;萧何也没有主动向惠帝推荐宰相人选。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译文:_ (2)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译文:_【解析】(1)关键词“留收”“填抚”“谕告”。(2)关键词“数”“遁”“辄”。答案:(1)萧何以丞相的身份接管并留守于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的百姓,并让他们供给军粮。(2)汉王在战场上多次丧师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拓展训练】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指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B.“从事”指处置,也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去做。C.“持节”中的“节”是指传达命令的符节。D.“顿首”指磕头。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解析】选B。从事,指一般的属官。附【译文】萧何,沛县人。因为他的文章没有疵病,而成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曾多次在吏事上偏袒高祖。高祖后来做了亭长,萧何又经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义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一职。沛公到了咸阳后,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瓜分府库储存的金帛财物,然而萧何却先进去把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收藏起来。沛公之所以能详细地了解到天下要塞、户民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的疾苦等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藏了这些图书。沛公当了汉王后,让萧何做丞相。萧何推荐了韩信,汉王让韩信做大将军,说服汉王令他引兵东进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接管并留守于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的百姓,并让他们供给军粮。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攻打楚国,而萧何留守在关中,帮助太子,治理栎阳。制定了法令规约,建立了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并经常上书给皇上,皇上许可的就去做;来不及上书的,就以合适的方式去做,等到皇上回来后再告诉皇上。并且计算户民数量转运粮饷,以供给军队使用。汉王在战场上多次丧师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皇上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处理。汉五年,汉王杀掉项羽之后,做了皇帝。列侯受封完毕,上奏位次。(皇上认为萧何功劳最大,)于是让萧何做第一,并恩赐他可以佩剑穿鞋上殿,进朝廷时不必小步疾行。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用萧何的计策杀了韩信。后来萧何替百姓上书说:“长安耕地少,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闲置不用,希望能让百姓进去耕种,不收秸秆做野兽的食物。”皇上大怒说:“相国收了商人的贿赂,竟然替他们请求我的林苑!”于是下令把萧何交给廷尉,让他戴上刑具把他拘禁起来。几天后,王卫尉侍奉皇上的时候,走上前说:“为官办事有利于民的事情就上书请愿,这才是真正的宰相的职责。陛下怎么能怀疑这是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呢!陛下不必把宰相看得如此浅薄!”皇上听了之后很不高兴。这一天,派使者拿着符节去赦免萧何。萧何年事已高,素来行事恭谨,光着脚入朝谢罪。皇上说:“相国不要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我的林苑却没有得到批准,这使得我就像是桀、纣一样的君主,而相国却是贤能的国相。我之所以治罪相国,只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萧何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去探望他,问萧何说:“您百岁之后,谁能代替您呢?”萧何回答说:“没有比皇上更了解臣下的了。”皇帝说:“曹参如何?”萧何点头说:“皇上找到贤才了,我就算死也没有可后悔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