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3637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A膝之所踦( ) 新发于硎( )B奏刀騞( )然 砉( )然向( )然C批大卻( ) 导大窾( )D中( )音 肯綮(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良疱岁更刀 随: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词动用C援玉抱兮击鸣鼓 鸣:响,形容词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词A以燕乐乐嘉宾之心 燕: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B黎民不机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E以无后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阅读下列选文,完成310题。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余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3对文中人物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尧: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明君主 B尧时的隐者C庖人:厨师,掌厨的人 D尸祝:火化尸体的人4“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意思是:( )A尧让许由责备天下的人 B尧把许由让给天下C尧要把整个天下让给许由 D许由对尧责备天下的人5“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一句中的“不亦难乎”的意思是:( )A做到“不息”太难了B爝火和日月比光亮太难了C分辨日月和爝火不是很难的D让“爝火”和“日月”不发光太难了吗?6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雨降矣(及时雨) B其于泽也(润泽禾苗)C而我犹尸之(占着君主的地位) D吾自视缺然(缺憾的样子)7“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句中的两个“而”字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两个都是顺接连词B两个都是转折连词C前者是顺接连词,后者是转折连词D前者是转折连词,后者是顺接连词8对“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一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中庖是用来比尧的,尸祝是许由自比。B这句话中庖是用来比话由的,尸祝是尧的自比。C这句话本意是:即使尧不管理天下,我许由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位置去代替他管理天下。D语法角度看,这是个假设复句。9对“归,休乎,君!余无所用天下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回去吧,算了吧,君啊!在我看来天下是没在什么用的。B你回去休息吧,君主!我对天下来说是没有用的处的。C回去休息吧,君啊!剩下的对天下来说都没有什么用了。D你回去吧,算了吧,君主!剩余的对天下来说都没有什么用了。1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鹪鹩和偃鼠的比喻,反映出庄子没落,悲观的意识形态,他主张什么事情都不做,正是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的。B庄子在表露消极的政治态度的同时,也对当时的阶级和某些丑恶世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如文中鹪鹩和偃鼠的比喻,就是他从个人出发认识问题,对那些贪欲之徒进行了有力的批判。C“越俎代庖”现在常用来批评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一干涉别人该做的工作。D本文的哲学观点是运用类比的方法阐述的;日月与爝火,时雨与浸灌的类比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祝草堂创刊杜甫遗留给我们许多忧国忧民的名篇和感慨身世的绝唱,他也写了不少歌颂自然的隽永的诗句。我很欣赏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开端的四句:“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这四句诗我常反复吟诵,觉得意味无穷。杜甫以他饱经忧患的衰老之年还能这样锐敏地观察自然界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一上一回新”显示了宇宙万物无时不在变化;“山归万古春”又说明春天必定归来的规律,不因任何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我喜爱杜诗,有时也长时期不读杜诗,但每逢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杜诗又翻开诵读时,便有重逢故旧,又遇新知之感。所谓“重逢故旧”,是有诗比较熟悉,读过许多遍;至于“又遇新知”,是熟悉尽管熟悉,却又发现一些过去不曾理解的新的东西。我若是用前边引用的那四句诗前两句来表达我的感受,可以改动几个字这样说:“杜诗含变态,一读一回新。”杜诗能够变吗?当然不会变。但由于它的内容太丰富了,读者不能一览无余,这次看到这一方面,那次看到那一方面,所以使人感到“含变态”,但杜诗本身还保持它的“万古春”。此外,时代在变,读者的思想也在变,由于时代不同以及个人思想的转变,对于杜甫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杜甫在他生前和死后一段时期内,是不被人重视的,甚至受人毁谤,杜甫的戏为六绝句、韩愈的调张籍都可以证明;现在流传下来的唐人选唐诗,几乎没有一种选本选录了杜甫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两宋人大都对杜甫推崇备至,元、明以后,对杜甫又有毁有誉,各有不同的评价。我个人在青年时期并不了解杜甫,和他很疏远,后来在抗日战争流亡的岁月里才渐渐与他接近,那时我写过一首绝句:“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句句真。未解诗中尽血泪,十年佯作太平人。”从此杜甫便成为我最爱戴的诗人之一,从他那里汲取了许多精神上的营养。历代伟大的诗人都是诗的领域的开拓者。战国时代的屈原、唐代的李白、杜甫,他们都丰富了诗的内容,发展了诗的形式,扩大了诗的疆土,研究这样伟大的诗人,不可能是有止境的,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建国三十年来,研究杜甫,虽然经受了十年浩劫的摧残与诋毁,成绩是很显著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杜甫忧国忧民,感慨身世,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有些研究著作对此进行比较深入的阐述,是十分必要的。可是杜甫的哲学思想,他对于自然界无广不及、无微不至的观察,对于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态度,对于绘画、音乐、舞蹈和美学观点等方面,我们都注意得不够,这不能不说是显著成绩中的一点缺陷。现在专门研究杜甫的刊物草堂即将问世,我在衷心祝贺的同时,希望在这刊物里我们的视野能开扩得更宽广一些,探讨问题更深入一些,发现一些前人不曾看到的事物。我前面已经提到,历代对杜甫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处在我们的时代也应有我们的看法。力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杜甫,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有知,当不再感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一九八年十二月三日于成都(选自冯至选集第2卷) 11第一段中“这四句诗我反复吟诵,觉得意味无穷”中的“意味无穷”指的是_ _ _12杜甫在生前和死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被人重视甚至受人毁谤,主要表现在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 。13第四段中作者肯定了建国以来研究杜甫取得的成就,但也指出不少缺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本文从创办这个刊物的必要性的角度着笔,但作者表现出的感情、学识非同一般。B一个刊物创刊,请名家就其性质、价值发表一点意见,壮其声威、提高品位是常有的事。C本文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独创性,但它不是一篇论文,而是一篇情理互见的散文。D文末的诗句,寄托了对李白的评价和同情,也包含了诗人的无限心事,可谓“同声一哭”。E作者对杜甫由疏远到接近的原因是抗战流亡岁月为他提供了阅读的保证。F研究杜甫的哲学思想、对儒释道的态度以及对美学的观点是草堂刊物的主要任务。15另举一例,说明历代伟大的诗人都是诗的领域的开拓者,他们丰富了诗的内容,发展了诗的形式,扩大了诗的疆土。_参考答案1Ay支撑,接触;xng磨刀石 Bhu象声词;hu象声词 xing通“响” Cx通“隙”,空隙;kun空 Dzhng合乎音律;qng结合处2D D3D 4C 5C 6C 7C 8B 9C 10A11揭示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杜诗内容太丰富了,一读一回新;由于时代不同与个人思想的变化,对杜甫有不同的看法。(答出其中2项即可)12唐人没有一种选本选录了杜甫最优秀的代表作品;元、明以后,对杜甫的评价有毁有誉。时代在变,读者的思想也在变,因此对于杜甫也有不同的看法。13说明草堂创刊的必要性和作者对它的期待。14EF15(示例)曹植的五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柳永的婉约词、辛弃疾的豪放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