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3.2.4词语句子含意的理解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3174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3.2.4词语句子含意的理解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3.2.4词语句子含意的理解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3.2.4词语句子含意的理解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3.2.4词语句子含意的理解新人教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女法官的泪水奚同发刘大爷走进那间两面流水檐的平房时,索小叶已在那个办公室当了七年的小镇法庭庭长。与以往不同的是,刘大爷面对热情让座的索小叶却摇头摆手说:不坐,不坐,小叶法官,跟我出来一下嘛!行!女法官说着双手整理一下头发,把放在桌头的大盖帽拿起来,戴端正,跟刘大爷出门。左腿跨出门槛,右腿还在门里,眼前的情形让她大吃一惊。院里站着一个个树桩似的小伙子,少说也有三四十人,个个身强力壮,而且不像往常庄稼人那样穿得松松垮垮。刘大爷说话时嗓音有些沙哑,态度却异常坚决:小叶法官,你可不能走呀。索小叶一头雾水:我到哪儿去啊?刘大爷说,乡亲们都知道了,都在传,你要调走哩。他们找到我,让我一定把你留下。我知道,你三十多岁,要相亲哩,咱这儿有的是好小伙。你看,刘大爷用手一指院子说,这是我从各村找来的,你随便挑哪个都行索小叶的脸“腾”一下红了,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心里翻江倒海,五味涨潮,双眼噙上泪花子原来,几天前索小叶与外地来的同学在镇上小饭馆吃饭,同学给她介绍对象,并说对方有能力把她调到市里。这事被乡亲听到,就传开了。索小叶当法官的小镇,依山天成,其权力范围有很大一部分延伸到山的深处。加上经济不发达,穷乡僻壤,几乎没有一个法官可以干三年以上。索小叶却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村民们已习惯了有事就找索法官。针对村民的官司,索小叶尽量庭外调解,以减少当事人的花费;就是开庭,也常常是带着书记员把法庭搬到农家的小院或炕头。断案环境一变,案子办得顺利多了。农村乡邻,鸡零狗碎,哪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呀!七年中,索小叶调走的机会多的是。她不走,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她不会跟别人说,也不能跟别人说。索小叶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市中级人民法院,从书记员做起,由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后来参加考试的优异成绩,很快成为审判员。当法官,是她儿时的梦,农村的童年给她留下了太深的烙印。邻居上访被警察打死在派出所里,虽然行凶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可判给他家的经济赔偿,一直因为派出所缺少经费而不能执行。一位身躯如弓的老人,从此踏上漫漫的上访路,一床黑乎乎的被卷外裹塑料布走南过北,让人心酸。当时年幼的索小叶咬牙,立志长大要做一名法官,虽然如愿了,但她的理想很快被破坏了那是一个让她感到无比屈辱的过程。看完卷宗,经历几年的职业训练早已能平静如水的她怒气冲天地把材料摔在案头:严惩!脑海里飞快地以各条款法律量刑。这时电话响了,是市委副秘书长打来的。对方暗示她这个案子不能判有罪,而且说这不是他本人的意思,是谁谁的意思。她的大脑乱起来,第一次面临艰难的选择:一边是法律的公正,一边将影响到她未来的发展,甚至是这个案子后她的直接命运。最终让她崩溃的是她无法回避的制度。虽然想顶住,但由于院长的压力,三人的合议庭两位陪审员以二对一的比例,压倒她的意见。作为审判长,她不得不第一次流着泪去写判决书,几次把笔摔了,又不得不捡回来,这是她的职责,不仅要写,还要找理由,把这个她本来反对的结果写得有理有据。作为一名法官,自己竟然受到法律的伤害最终选择离开,在得知小镇的情况后,她毫不犹豫地来了。在这个小天地里,她才找到了当法官的感觉。怎么可能走?她能到哪里去?望着刘大爷,索小叶哽咽着说:都回吧,让大伙都回吧老人像做错了事似的,结舌说,看不上,再,另寻她强忍着泪说:回吧,让大家回吧我不走说出最后一句最关键的话,她摇摇手回到办公室,顺手关了门。腿发软,背倚门,泪水肆无忌惮地奔泻而下,已听不清小院里的人是如何离去的这是索小叶当法官后第二次流泪。果真一诺千金,她在小镇上生活了近二十年,一直没有出嫁,49岁因病而逝。临终时她说:真的舍不了小镇,就让小镇作为我最后的家吧!此前,小镇从来没有立碑的习惯,但是大家在进镇的路口为她立了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石碑正面,因大家争执不休,不得不写成“闺女姐姐妈妈”三个并列竖排称谓,下面才是“法官索小叶”,但是老人们还是玩了个心眼儿,前两个字写得稍大,由于每年清明都有人用金粉为字一层层上色,进镇的人远远地就可以看见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闺女。(选自北方文学,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让索小叶安心在小镇工作,刘大爷费尽心思地找来许多小伙子让索小叶相亲,索小叶被深深地感动,因而答应大家不离开小镇。B.童年的烙印使索小叶把法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成为法官后的一次屈辱的断案又使索小叶来到经济落后、地处穷乡僻壤的小镇工作。C.索小叶调走的机会很多,她不想走的原因是以前自己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案时得罪了上级领导,她怕这件丑事被乡亲们知道。D.小说通过典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如“立碑”的情节就体现了索小叶在村民特别是老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突出索小叶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特点。【解析】选B。A项,“索小叶被深深地感动,因而答应大家不离开小镇”错,索小叶本来就不想调离小镇。C项,“不想走”是因为“在这个小天地里,她才找到了当法官的感觉”,且“得罪了上级领导,她怕这件丑事被乡亲们知道”曲解文意。D项,“在村民特别是老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说法不准确,小说结尾“老人们还是玩了个心眼儿,前两个字写得稍大”是为了突出老人们的可爱,其实在所有村民的心目中,索小叶的地位都是一样重要。2.小说中的索小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善良。同情上访邻居的遭遇,立志当法官;对于乡亲们的官司,尽量庭外调解。正直。断案受到强权的干扰,仍能坚持己见;改变不了判决的结果,便选择了离开。有牺牲精神。扎根小镇工作近二十年,为小镇百姓服务,终身未嫁。3.主人公索小叶是可敬的,但她的一生也让人觉得可怜,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索小叶“可敬”和“可怜”的原因。(6分)答:_答案:“可敬”的原因:为了真正实现自己当法官的梦想,竟然一辈子坚守在偏僻的小镇;冒着葬送自己前途的危险,顶住压力,坚决捍卫法律的公正;她真诚对待小镇乡民,为小镇乡民服务,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可怜”的原因:作为审判长,面对错误的审判结果,她却不得不违心而无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身为以法律为武器伸张正义的法官,反而被法律伤害;为了一个承诺,索小叶牺牲了自己的终身幸福,且英年早逝。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详细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D.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解析】选B。A项的问题在于概括不准。文章的确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朝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但是,这不是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表达的,而是通过层层对比来表达的。C项的问题也在于概括有误。文章列举了杜甫的许多著名诗篇,只是为了说明杜甫诗歌写作的巨大成就,从而说明“文章”和“命达”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对这些诗篇的历史意义展开探讨。D项的前一句分析不准。“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说波澜壮阔尚可,说体现了“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则不准确。恰恰相反,“深潭照物”应该是指真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是现实主义手法而不是浪漫主义手法。2.从文章第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5分)答:_答案: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杜甫的苦寒人生;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答:_答案:对比: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对比4分,好处2分)【加固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沼泽地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扑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记者又得意扬扬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唯一报偿!“死了,是的,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注】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以冷峻的文字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35岁在寓所服用安眠药自杀,枕边搁置有圣经、遗书与遗稿。1.下面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我”看来,位置的不显、框子的简陋、作者的无名,足以使参观者对其不屑一顾。B.“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画中的泥土精细而真实,草木郁郁葱葱,给人一种悲壮的激情和强烈的印象。C.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恶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D.“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这句话指的是“画家老早就疯了”和画家生前为焦躁和不安所折磨,沉浸在痛苦和危机之中无法自拔这两层意思。【解析】选B。A项并非作者的观点;C项没有厌恶的情绪;D项还包括画家及其创作生前不为人所承认和理解,人们无视他及其艺术的存在。2.“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哪些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5分)答:_答案:形象概括:身材魁梧,追求时尚,缺乏艺术鉴赏力,世俗、肤浅而又直爽。(2分)作用:借记者的口吻来介绍画家,串联故事,并推动情节的发展;(1分)作为画家及其艺术所处社会环境的代表,反映画家的创作追求不为人理解的处境;(1分)以其对画家及其创作的漠视和藐视,反衬出画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画作独特的艺术魅力;(1分)通过与“我”的矛盾冲突,突显并深化作品主题。(1分)(作用答出三点即可)3.“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义分别是什么?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6分)答:_答案:第一次含义:油画作品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1分)第二次含义: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1分)“杰作”的特点:(1)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给人深刻的印象;(2)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3)体现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4)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特点每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你怎么好意思刘永儿子进门的时候,郭守业正面朝里躺在床上。悄无声息。儿子诧异,这是他下班后第一次发现桌子上没有热腾腾的饭菜。爸,你咋没做饭?爸,爸嗯。良久,郭守业才有气无力地支吾了一声。此刻,躺在床上的郭守业比濒死都难受。“你呀你,这种事你都能想得出来!”老战友的那句话依然在他的脑袋里嗡嗡作响。郭守业跟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已是而立之年,仍然孤家寡人,不是找不到,是不愿意找,对儿子而言,电脑游戏的魅力远比老婆大得多。长久以来,儿子下了班就钻进自己房间,大门不迈二门不出。长期以来,日常开销全由郭守业承担。郭守业早年的积蓄虽给妻子的身体“耗光”了,可他还能凭靠1 200元的退休金勉强度日,只是近来物价犹如洪水猛兽般突涨,现在这些钱连吃饭都不够了,更别说还要缴水电煤费。儿子的收入高出郭守业好多倍,但从没给过他一分钱。之前,郭守业一直觉得向儿子要钱这事太不好意思,每次想开口,妻子临终前的遗言总先入为主,那时候,妻子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说:“老郭,孩子就托付给你了。”没等到郭守业点头应承,妻子脖子一歪人就走了。可是再不开口不行了,这日子眼见揭不开锅了。前段日子他倒是给儿子委婉地提过一次,可是儿子只顾埋头吃饭,没接他的话茬,但从儿子的脸色来看,那是不想给。于是郭守业日思夜想,就想出来一个开始以为两全其美现在却让他无地自容的“馊”主意来。这不,上午他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医院化验科当主任的战友差点就把指头戳在他的脸上了,一句“你呀你,这种事你都能想得出来!”郭守业这张老脸再也搁不住了,他本来就是强迫自己来的,经老战友这么一说,不知咋的不争气的眼泪就下来了。战友一看这情势,觉得刚才言重了,兴许老战友还真是遇到了难题,就问他到底怎么了,怎么会用诈病来欺骗自己的儿子?郭守业的嘴巴咂吧了好几次,才有些避重就轻地说出了缘由。听完郭守业断断续续的叙述,战友久久无语。于是,二话没说转身去了隔壁。过了会儿,战友来了,手里多个信封,说需要的单据都在里面。郭守业做贼似的把信封塞进内衣口袋,然后头也不回地溜出医院,等回到家来他才发现,信封里面除了单据,还有2 000元钱,郭守业瞬间红了眼圈这时,儿子发现了桌子上的检查单。良久,无言。“爸,怎么会是这样?怎么”显然儿子是悲伤的,这让郭守业很是过意不去,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戏他必须得演下去。他说,亮亮,别担心,千万别担心,医生说了,这是早期,通过长期药物治疗是能够治愈的。嗯,儿子无语,表情肃穆,有很重心事儿。这一夜,儿子唯一的一次没趴在电脑前打游戏,他听得见儿子在屋里和客厅里来回踱步的声音,这说明儿子还是在乎他这个老子的,以前的种种只是假象而已,想到儿子为自己难过,郭守业很有些负罪感。这时,脚步声朝他的卧室走来,他赶紧翻身面对墙壁。爸,儿子的声音有些哽咽,几次欲言又止,灯影里,儿子的手里拿着东西,似乎是一个大信封,郭守业马上断定那是钱。想到此郭守业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向儿子要钱,自己真不是个东西,他真想跳起来抽自己耳光。爸儿子叫着在他的床头坐下来。郭守业缓缓转过身来。儿子手里果然拿着一个信封,这信封有些面熟,又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亮亮,别担心,我的病一定能够治好,爸爸有信心。爸儿子的眼泪下来了。看着眼前的儿子他内心如焚,他真想说出真相,可是他又不能。爸儿子声音颤抖着,一只手缓缓伸进信封。郭守业的眼睛再一次被泪水模糊。爸,这是咱家的房产证,我想亮亮,房子不用卖,大概,大概几千块钱就能治好的。不,不,几千元我是有的,我想,我想儿子欲言又止,显出深深不安。亮亮,有啥话你就说吧。爸,我想,趁,趁您还在世时把房子,过,过到我名下,因为,因为以后会很麻烦的。儿子的一句话犹如一个晴天霹雳,险些将郭守业从床上劈倒在地上。刹那间,他的五脏六腑纠结在了一起似的剧疼难忍,尤其是肝部,霍霍的疼,刀剜一般,他的整个身体怕冷一样痉挛着缩成一团。“八成,八成我是真的得肝癌了。”他想。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以较细腻的人物描写,展现了普通家庭生活的另一面。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情节曲折跌宕,极富戏剧性,很吸引人。B.小说开头写儿子因“下班后第一次发现桌子上没有热腾腾的饭菜”而发问,说明郭守业一直在周到地照顾着这个游手好闲又不务正业的儿子。C.小说插叙了妻子临终前的遗言,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郭守业不能直接向儿子要钱的苦衷,而儿子依仗着母亲的遗言更加放肆。D.小说的后半部分在运用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的同时,还插进了郭守业对儿子举止的误解,当明白了儿子的真实意图后,郭守业的肝病加重了。【解析】选A。B项“这个游手好闲又不务正业的儿子”错,据原文可知,儿子有工作,且收入也不错。C项“儿子依仗着母亲的遗言更加放肆”于文无据。D项“郭守业的肝病加重了”错,郭守业并没有生病。2.小说标题“你怎么好意思”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这个标题有两层意义:一是说父亲怎么好意思装病来向儿子要钱,(2分)二是说儿子怎么好意思在父亲“生病”的时候提出把房产过到自己名下的要求。(3分)3.针对郭守业装病来向儿子要钱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有人认为不该这样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示例一:赞同父亲的做法。父亲是在试探着向儿子要钱而儿子没有任何反应且脸色不好后才这么做的,父亲的做法可以理解,也应该支持。儿子那么自私,不能体谅父亲,而父亲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要钱,只能采用这种迂回曲折的方法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反对父亲的做法。父亲的做法属于欺骗,是不可取的。同是一家人,应该坦诚相待,对自己的儿子应该坦言,不必拐弯抹角。如果以欺骗的手段获取了儿子的钱,那么儿子知道了会气愤,会伤心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