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哲学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 旧人教版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2036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哲学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 旧人教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哲学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 旧人教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哲学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 旧人教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 哲学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 旧人教版考点突破1全面理解主观能动性的内涵(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主观能动性是人们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第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还表现在,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能指导人们的活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做”。 第一,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发挥和改造世界活动的开展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把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把思想、计划和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客观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二,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的根本点是它的创造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许多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与此同时,人们又形成、改造和创造着自己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没有创造活动,就不会有当今的世界。第三,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精神状态包括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这些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巨大的影响,它直接关系着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取得的效果。总之,主观能动性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着的。“想”是在“做”的基础上的“想”,“做”是在“想”的指导下的“做”,精神状态体现在“想”和“做”之中。(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断得到增强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周围环境的差异,每个人能动性未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当代青年学生,应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将来在社会生活中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打下良好的基础。2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1)三者的区别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想”。这种能力与活动突出地表现在,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能指导人们的活动。第二,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能力与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这种活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的有利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三者的联系第一,“做”是“想”的基础。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世界的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想”指导“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取得成功;人们的生产实践需要有思想、计划和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为指导。第三,“想”和“做”的过程,需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做支持,精神状态也必然表现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第四,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能动”的含义:首先认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即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积极的能动反映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认识能指导人们的活动。其次,改造活动具有能动性。在改造事物中虽然有适应事物的一面,但改变事物,创造新的事物则是主要的。创造性最能体现主观能动性,并且人还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形式,这更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后,精神状态具有能动性,它贯穿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对这些活动的导向与选择、激发与抑制、控制与调节有着巨大影响。误区警示要正确区分“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解析:“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既包括“意识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密不可分。“意识能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主观能动性,它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包括实践。意识能动性虽然体现在“做”即实践中,但实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它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以上分析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真题再现例题(xx全国)“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BCD 点评:本题应选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认为对未来有信心能够改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观点,以及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的观点,夸大了意识和精神的作用,违背了客观决定主观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故错误。看到了正确的意识、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考点突破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1)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第一,从质的差别来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第二,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越是按规律办事,收到的成效就越大,甚至做到“事半功倍”;尊重或掌握规律的程度越差,办事的成效也就越差,常常是“事倍功半”。(2)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规律办事。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规律是什么,认识规律怎样制约着人的活动,人在这一制约中该如何利用规律。总之,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具体地把握规律,利用规律,都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反对两种错误做法: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唯心主义;二是,只空谈尊重客观规律,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认识规律,不去创造条件利用规律,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1)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因而,一定的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2)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3)反对两种错误:一是不顾实际条件而蛮干的做法;二是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1)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逐步增强的。这些逐步增强的因素,就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2)制约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观因素:它包括许多方面,如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3)主观因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主观因素才有利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4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怎么按规律办事?人们按规律办事,不仅要区分不同的规律,而且还要区分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按规律办事,还要注意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化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按变化了的客观规律办事。(2)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工具。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考虑条件是否具备,工具是否完善,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否则,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起的作用只能是负面的。(3)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地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取得更大的成绩。误区警示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同等重要的解析: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客观规律又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上述观点是错误的。2认为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解析:这是一种错误观点。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不能认为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这是因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仅仅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一个条件。除此之外,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并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为认识和利用规律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真题再现例题(xx广东)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二xx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材料三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根据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回答:(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结合材料三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答案:(1)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雪灾中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对这些平凡之人的尊重,从而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没有计算个人利益的得失,考虑的是其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点评:本题以xx年雪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有关知识。回答第一问,要注意结合材料,避免理论和材料“两张皮”现象。材料一突出强调了人类既是自然灾害受害者,又是肇事者,因此要围绕材料一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材料二强调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围绕材料重点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最后结合原理对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提出要求。回答第二问,要紧紧围绕设问规定的知识范围,以相关原理为基本依据结合材料回答。 人生价值的实现包含三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因此,要把这三点结合人们抗灾的具体表现完整地叙述出来即可。本题对我们复习的启示是:要始终坚持以教材主干知识为重点,以提高能力为主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