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878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课标要求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一、五四风雷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2)第二阶段: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3结果: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3)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材互补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岳麓版)重点精讲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从领导阶级看,自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深化探究材料一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材料二思考(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取得的初步成果。(2)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你如何理解?答案(1)原因: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初步成果: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惩办卖国贼,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起点: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深化点拨五四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主要表现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决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2)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中央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重点精讲如何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句话?(1)有了新的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2)有了新的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3)有了新型的领导组织思想统一、组织严密、目标坚定的中国共产党。(4)有了新的斗争途径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革命。(5)有了新的斗争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深化探究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由劳工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俄文译稿)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思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一大”提出了怎样的革命目标?有何缺陷?说明了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相对于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革命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进步意义?答案(1)革命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缺陷: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产阶级专政尚未建立,对革命的对象认识有误。说明:中国共产党尚不成熟,没有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2)变化: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意义: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1)原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过程决定: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北伐战争(1)历史背景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2)战争进程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3国民革命失败(1)原因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破坏。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2)标志: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革命暂时转入低潮。易混易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当时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属于党内合作。同时中国共产党员要保持自己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因而又不属于两党合并。深度点拨虽然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但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易混易错北伐战争的成果是指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非消灭了三派军阀。因为北伐战争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打败了张作霖。 深化探究材料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的军队在东征中,共产党员陈庚勇救了蒋介石的性命。后来有人指责陈庚说:“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年的仗了吗?”陈说:“当时蒋死了,不就可以成了烈士了吗?”思考你认为陈是否应该救蒋?理由是什么?如果蒋死了,是否可以避免此后长期的国共武装对抗?为什么?你如何看待那位指责者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答案(1)该救。因为当时国共合作,国共两党的共同敌人是封建军阀,蒋当时从事的是革命战争。(2)无法避免。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有必然性,即使蒋死了,仍会有他人叛变,如汪精卫。(3)该观点脱离了历史实际,没有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课堂小结1看到“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C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D解析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是北京的大学生在某次爱国运动中喊出的口号。这次爱国运动是()A维新变法运动 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 D一二九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的口号。故选B项。320世纪上海闸北一家虫鸟店曾经贴过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此对联应写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 B义和团运动时C新文化运动时 D五四运动时答案D解析“鹿獐螬”分别谐音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三个卖国贼的姓,由此可知答案为D。41964年董必武来到浙江某地,挥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该地是()A绍兴东湖 B杭州西湖C嘉兴南湖 D宁波东钱湖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信息“浙江某地”、“画舫”,可知该地为中共一大的召开地浙江嘉兴南湖。5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共中央总书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选举的书记是()A毛泽东 B董必武C周恩来 D陈独秀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故选D项。6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五四运动遭镇压B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C国民党“一大”召开D国民大革命失败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获得信息,汪精卫和财阀、青红帮同去砍人,指的是砍杀中国共产党员,这一事件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意味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学思之窗思考:(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2)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答案(1)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敌人力量强大,力量弱小的工人阶级难以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当时的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共民主革命的同盟军。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中共“三大”上决定与国民党合作。(2)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此种方式有利于党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革命分子,扩大组织,壮大革命基础。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答案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是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准备了组织基础和干部条件。二、学习延伸请说说毛泽东这个论断的根据是什么?答案(1)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政治上的成熟。(2)中国革命的性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从此,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达标1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并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D项正确。2下图漫画名称为救火器的误用,用来表达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看法最为恰当()A晚清政府镇压“武昌起义”B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五四运动”C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D晚清政府镇压“广州起义”答案B解析从图片建筑物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北京,又从图片的人物可以判断是学生在游行示威,军警在镇压,综合信息可以判断B项正确。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答案C解析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解决了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故C项正确。4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能说明这则材料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 B国民革命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这一信息。据此可以判断,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这一运动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可知选B项。5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A蒋介石、陈独秀 B汪精卫、陈独秀C蒋介石、汪精卫 D蒋介石、董必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发生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据“走上歧途”等信息可知应选C项。能力提升贪食小犬死不足惜6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漫画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前后()A九一八事变B甲午战争C五四运动D七七事变答案C解析从漫画信息看,画家把日本比作“贪食小犬”;代表军阀政府的手正把象征青岛的鱼送进小犬的口里;画中左下角,代表中国人民的手正强有力地捏住小犬的脖子,衣袖上写着“抵制日货”。因此该漫画创作于五四运动时期。7“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结合”是指()A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C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相结合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走在运动的前列,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运动最终取得局部胜利。由此可知,这次“结合”是指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8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答案D解析题意为1924年国共在军事上合作的重要措施,C项属于政治上的合作,A、B两项不是发生在1924年。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答案(1)变化:从独立和不与其他党派合作到决定与国民党开展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3)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