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858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领导。新中国科研的起步,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党和政府的领导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列举,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来之不易,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国科技事业而努力学习和探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教学流程】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梦想能够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投影: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万户的飞天梦、鸟人大赛。现在,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投影: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阅读思考】1、新中国成立时的科技状况如何?当时振兴科技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有何重大意义?2、文革时期,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文革后,党和政府提出哪些发展科技的措施?取得哪些重大成就?有何重大意义?投影: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投影:猜一猜“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是谁?答:钱学森。1、起步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投影:猜一猜“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谁?答:邓稼先。投影:原子反应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视频: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投影: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问:根据材料,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答:(板书)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投影:有人提出:中国热爱和平,而研究核武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你怎么看待这种观念?答:投影: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文选第3卷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1)建立科研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依靠政府力量领导和开展科研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1949)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2)党和政府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和吸引海外华人的知识分子相结合的办法,迅速建立一支科技队伍。3)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播放视频: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投影:凯文卡特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xx年8日发表的xx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曾几何时,国际上有人质疑:中国到底能不能养活十几亿人口?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能!因为投影:猜一猜“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被誉为“水稻之父”。他是谁?答:袁隆平。投影: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xx年,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投影:xx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问: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答:4、主要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 放前夕)表现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文革使科技受挫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系列科技体制政策的出台及实施2、提出:19889 邓小平3、认识反映当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技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4、影响:使“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使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深入。投影:猜一猜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他是谁?答:杨利伟。播放视频: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投影:xx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投影: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在21世纪成为世界上具有强大科技和竞争力的国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投影: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投影:1997 年“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2、标志: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投影:感受科技的力量材料一袁隆平杂交水稻与常规稻比较,每公顷年增产1.6吨,迄今已累计种植2.01亿公顷,累计增产粮食3亿吨,xx年已有美国、日本、巴西等20多个国家引进推广,为解决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材料二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863计划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在863计划所选高技术领域,由跟踪起步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实施15年来,在6个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方向,共资助项目近5200余项,获国内外专利xx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xx多亿元。请思考: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板书)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3、影响:对巩固国防,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造福人类,具有重要意义。问: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何体会?答:投影: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感悟二:科教兴国。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感悟五:投影:材料一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问题一:1618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问题二: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问题三: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问题四: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板书)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投影:材料二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问:由这则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板书)结论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结论二: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结论三: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投影: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xx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问:由这则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板书)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新中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板书)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本课内容人民版和岳麓版教材差别较大,按照课标的要求,授课时围绕“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等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展开教学,其余内容省略。讲科技发展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许多科学家的名字和事迹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授课时采用“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科学家的事迹猜出他们的名字,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于科学家事迹和崇高精神的了解。第三部分:相关资料【练习与测验】课本第83页“学习思考”答: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为科学献身与奉献精神;吃苦耐劳与任劳任怨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精神等。课本第84页“学习思考”答: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课本第85页“学习思考”答:中国的高科技有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等。意义: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长了中国国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课本第86页“材料阅读与思考”答: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实现人类希望,摆脱第三世界的贫困,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科技,要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主要依靠自身的经济、政治、人才资源等发展,这是内因也是主要方面;而对于世界科技,要充分利用,当然,这是外因,是客观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