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14《诸子喻山水》教案 沪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1751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14《诸子喻山水》教案 沪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14《诸子喻山水》教案 沪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14《诸子喻山水》教案 沪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14诸子喻山水教案 沪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 学习古代先哲们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2、 学习本文以山水设喻说理的形象化议论的技法。3、 积累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说明:本文选取了孔子、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六位先哲们有关“为人”、“为事”的议论材料,这些材料是独立的,但也有某种联系。在说理方法上,把抽象转化为形象,他们都是以山水的物态、物性为依托,把对人生的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责任感的探索形象地呈现出来,这种灵动的思维形式,无疑构成了教材教学的亮点;在内容方面,这几则材料具有互阐性和互补性。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组织教学,既可以化繁为简,避免交叉内容的重复教学,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为人”、 “为事”的道理,较好地完成人文性教学目标。诸子文章,作为刚跨入高二的学生来说,文字仍然是一大障碍。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完成本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仍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领会各则材料中寓含的道理。2、 难点:学习本文形象化议论的方法。说明:本文节选诸子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文学内涵,教师设计教学要考虑基础性课程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求广求深和面面俱到,对诸子材料中的哲理研讨,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而又能自圆其说的多元解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对于难点的突破,力求做到教师“举一”而学生“返三”,增加课堂的思维容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相信你们大多数同学都有旅游的经历,请大家交流一下,到过哪些名山大川,有什么感受?2、大自然中的山水,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感也给我们带来灵感,今天让我们从诸子大家对山水的体悟中,学习为人为事的道理。1、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适当点拨。要求:既要有具体的旅游景点,又要阐发自己的感受。如果感受仅停留在山奇水异的美感上,教师可适当的引导,最好是从山水中感悟到一些“为人”、“为事”的道理。为解读文章铺垫。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跟上教学节奏,也可以减少解读哲理性文章常出现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走入文本。从作品入手走进作者诸子喻山水中的十一则材料分别选自哪六部哲学著作?请同学对作品及相关作者的情况作简要介绍。对作者作品的简介,教师要适当的指导。要求:作品基本情况及核心内容;作者的基本情况:(名、字、号;生活时代,人生经历,职业等。)积累文化、文学知识,同时为阅读文本作必要的准备。从词句入手走进文本1、请大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对个别有疑问的词作好标识2、指定学生对句子文意疏通,标识有疑问的句子,课堂上交流解决。1、提示学生注意的字词:读音:乐(yo)、闻(wn);通假字:必、厌、知、混混、尔、科、正;多义字:厌、覆、舍、尤、因、之等;活用词:圣、乐、耻、小等。2、对文意的疏通应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口译,教师作适当的点评。进行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是古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而疏通文意是文本研读的必经之路,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到实处,方法上可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从技法入手揭示寓意本文的主要写法在“喻”,从技法入手,抓住本、喻体的相似点,逐步揭示文章寓意,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对于文本的研读,以孔子论语雍也作为切入口来设计教学,主要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1、孔子说“知者乐水”;智者为什么乐水?指导学生品读文本,分三个层次进行:(1)水有怎样的物态物性?(2)这些物态物性会引起你哪些生活联想?(注意与水的物态物性相似点)(3)智者为什么乐水?2、子曰:“仁者乐山”,指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本,分三个层次进行:(1)诸子抓住山的哪些方面设喻?(2)联系生活实际你会有哪些思考?(注意与本体山的相似点)(3)“仁者”为何“乐山”?1、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来探讨这些问题:(1)水的常态是“动”, “不舍昼夜”的动力来自于有“本”,方式是“避高趋下”“因地制流”“盈科而后进”;秉性为“利物不争”、“柔之克刚”;水的终极目标是海,能成海是因为“善下”“不择小助”等等。(2)生活联想:时光易逝,往事不再;“为事”要务本求实,循序而进,随机应变;为人应该心胸宽阔,名实相符,甘居人下,柔中有刚(3)智者达于事理、周流无滞,其核心在“动”与水的物态物性相通,因而乐水。2、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来探讨这些问题:(1)诸子以“为山”、“成其高”设喻。“为山”的成败在“吾往”、“吾止”;“成其高”的原因在“不立好恶”、“不辞土石”。(2)联系生活的思考:“为事”成败责任在己,要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为人”要反省自己宽容别人(3)仁者安于义理厚重不迁,核心在“静”,与山的物性相融,因而乐山长寿。这样的教学设计涉及的本文内容虽然并不周全,但是从各自独立的章节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教学,也许更符合编者的意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由山水生发的联想和思考,能提高学生进行多元化思维德兴趣。从主旨入手作适当拓展1、文中借助哪些特定的“人、事”来完成寓意的呈现的?2、从主旨方面作适当的拓展:此处提供两个方向:(1)诸子“为人、为事”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诸子“为人、为事”的现实意义。1、文章主要选取了“为山”止、进,为君治国,为士治学,为兵形势等特设情境,来完成“为人、为事”的道理呈现,启示我们“为人”要省察自己,宽容别人,有为而不争;“为事”要务本求实,循序而进,坚持不懈,适时变通2、思路参考:(1)可以从后世名人的作品及“为人、为事”的典型事件上找依据。(2)可以从当今主流的人生观、价值观角度去评判其意义。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为了发挥好例子的效果,必须作适当的拓展,或许有助于激活学生陈积的知识、情感,或许有助于赋予传统文化知识新的活力。布置作业1、节选诸子文章,让学生课外阅读。2、写一篇500字短文,记叙一次旅游经历,重点写出感悟。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思路点拨此文还可以采用比较法组织教学,选择两则喻山(或喻水)章节,从山(或水)的形象、寓意、说理特点上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文化的层面研读。练习举隅1、 请从文中选出最喜欢的章节,列举你喜欢的理由(三点以上)。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孔子、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基本哲学思想 。3、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山水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人称作哲理山水、诗情山水等。请任选几篇诗情山水的作品进行阅读,并与诸子喻山水比较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