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352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过秦论教案 粤教版一、教学目的1、了解贾谊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借古讽今的意义2、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和文言现象3、学习文章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4、理解文章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翻译文章6、背诵课文最后三段二、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了解作者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意义2、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3、学习本文先叙后议的结构方式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三、教学难点1、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2、先叙后议的结构方式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四、教学方法:讲授、问题、讨论五、课时:4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都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2、秦开始了中国的封建王朝,成为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却二世而亡。这一点,是秦始皇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帝业能亘古延续。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 3、秦始皇兵马俑、秦长城等引出秦始皇的讨论,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 4、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解题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三)作者介绍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 因提议改革政治(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封建国家),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并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所著政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以及过秦论都写得意气风发、雄辩有力,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有赋七篇,以吊屈原赋最有名,政论集新书十卷,其中著名的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四)写作背景及意图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五)初步感知1、自主阅读,解决字词读音雍州 逡巡 销锋镝 瓮牖 腴 氓隶猗顿 锄耰棘矜 非铦 藩长铩度长絜短 万乘 轸 笞 合从 景从 乐毅 蒙恬 镞 劲弩 墨翟 召滑 朝同列 蹑足行伍 将数百之众 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万乘之势 一夫作难 孝公既没 俯首系颈 践华为城2、分段落翻译文章,并理解各段落内容大意(重点字词、翻译见教材旁批及教参)第一段: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 第二、三段:写合纵形成及瓦解,更写秦孝公以后到秦始皇以前,秦国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展势力的情况。 第四段:写秦始皇统一大下,阐明秦的强盛达到极点,秦的骄横暴虐也达到极点(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阐释秦始皇的功业)。第五段: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六段: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提出文章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思考疑难(1)“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2)第4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士不敢弯弓以报怨”句之后为“守”,“报怨”句和其前为“攻”。“南取百越” “北却匈奴”仍属其“并吞八荒”之举。(3)第4自然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服务的。(4)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为什么却以大部分篇幅来叙事呢?本文以大部分篇幅铺张宣扬秦的兴盛史,再以秦的速亡史与之比较照应,运用了先扬后抑、扬中有抑的手法,处处予以衬托、对比,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说明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不施仁政施暴政,劝戒后来的统治者只有施仁义,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同时,这也体现了贾谊辞赋家的政论特色,用夸张的手法叙事状物,达到文势滔滔,波澜层迭的艺术效果。4、结构图解叙述思路过秦论 一、兴亡过程 兴 崛起(1)(1-5) 发展(2、3)极盛(4)亡(5) 二、分析原因(6)论证过程(叙事) (议论)秦创业(雄心勃勃)秦日盛(所向披靡)秦统一(势如破竹) 秦教训(不施仁政)秦灭亡(一败涂地) 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5、小结 贾谊在这篇文章里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复辙。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画“长治久安”之道,事实上只能是一种幻想。但是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写出了他反对统治者施暴政于人民。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六)文章的语言特色善于叙事 精于论断 同义叠句 气势酣畅 对偶排比 气氛热烈 渲染夸张 气魄恢宏 反复比照 导出题旨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1.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 2.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4.陈涉与秦国的对比; 5.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 (七)总结过秦论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叙史事,一为发议论。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事的升华。叙述的史实,以时序为经,以事迹为纬,作者在文中叙述了秦由兴而亡的过程,旨在讲述秦的过失,突出论点。同时,行文中充分发挥赋体铺陈夸张的特点,加以对比等艺术手段,气势宏大,议论深刻。金圣叹在才子古文中评价本篇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之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八)分类归纳文言知识通假字从(纵) 没(殁)衡(横) 景(影) 举(与)棘(戟) 有(又) 弊(敝)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黄河以西一带 今:河的西面(2)赢粮而景从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3)山东豪俊并起古:崤山以东 今:山东省(4)以为桂林、象郡古:“以之为”省语,把当作 今:认为词类活用A.名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天下云集响应同上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赢粮而景从同上像影子一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同上在国内、向南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动用招致履至尊而制六合同上登上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同上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B.动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一词多义 制例句出处释义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 亡 例句出处释义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固 例句出处释义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一定、必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既、已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 利 例 句出 处释 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胜利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有利于 遗 例 句出 处释 义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 度 例句 出处 释义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尺码、尺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程度、限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规章、制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谱写、创制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考虑、思虑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量、计算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问说推测、猜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通“渡”,过 文言句式省略句以(之)致天下之士以(之)为桂林、象郡以(之)愚黔首聚之(于)咸阳被动句为天下笑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判断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宾语前置陈利兵而谁何。 介词结构后置余威震于殊俗。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重点句子翻译(1)外连衡而斗诸侯。(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3)会盟而谋弱秦。(4)追亡逐北。(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