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册滕王阁序.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1243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册滕王阁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册滕王阁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册滕王阁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册滕王阁序知识运用一、学海拾贝骈文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其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排比对偶)演变而来的。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原选入中学课本的除滕王阁序外,还有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二、新题导练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B.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C.遥襟俯畅,逸兴遄飞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解析:A.俨通“严”,整治;B.机,通“几”,预兆;D.销,通“消”。答案:C2.课文中有些短语还活跃在现代汉语里。在下列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物天宝人地灵高朋满钟鸣食云销雨天高地水相逢命运多答案:华杰座鼎霁迥萍舛阅读欣赏一、方法点拨本文是一篇优秀的骈体文,关键在于抓住其文体特点进行阅读赏析。要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强化理解和诵读。本文用典多,文辞简奥,要注意多结合注释来疏通文意。二、赏析要点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与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既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和诗意。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彩星驰”“紫电青霜”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三、赏析实践1.序文形式上是一篇骈文,内容上却是一篇优美感人的抒情散文。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作者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解析:注意文中表露感情的句子。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感伤的情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更是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注意文中用典的含意。如“奉宣室”的典故,借以表达作者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了铺垫。而“孟尝”“阮籍”之典,则用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终军”“班超”等典,则用以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答案: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是千古名句,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人说“与”“共”二字多余,此说是否有理?解析:此联对仗工稳,不但上下句相对,且一句中自成对偶(当句对)。音韵和谐,词采华美。从内容上看,画面清丽,意境阔大,写尽秋日晚景之美。这两字并非多余,可通过诵读体会其韵律节奏,也可以从意境上加以分析。答案:对仗精严,音节和谐。内容奇绝,14字写尽赣江明丽的秋色。改后节奏不如原句从容和谐,意境也不如原句鲜明。原句上联重在写“落霞”而以“孤鹜”为衬,下联重在写“秋水”而以“长天”为衬,一俯一仰,一主一衬,动静交错,相映成趣。一旦去掉“与”“共”二字,则韵味大减。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一联所写是作者眼前的景象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析:本文写景有虚实相衬之美。本联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答案:不,这是想象之景。因为彭蠡衡阳皆非当时视野之所以能及。这种虚实相衬的写法,增加了景物的内涵,也表现出作者开阔的胸襟。合作与探讨一、讨论题目本文由序和诗两部分组成,依文体而言,诗应是主体,而序为附文,而实际上,序文的影响远远大于正文的诗的影响,以至于有许多人只知有序而不知有诗。出现这种“喧宾夺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文学史上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吗?试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分析。二、讨论指导讨论方式: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个人探究,然后同桌讨论,再分小组讨论,最后各小组推举一人发言,互相交流,老师总结。讨论思路:1.序文题名曰“序”,不仅是诗序,也是一篇典型的骈文。它继承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成功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富丽,气象清新的风格,是“诗人之赋”的典范之作。由于它的极高的艺术成就,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2.把诗和序对比分析一下。诗语言凝练,内容含蓄,概括性强,且又极富诗的形象与诗的韵味。但它毕竟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规模富丽而又气象清新。作为主体的这首滕王阁诗,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其内蕴。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篇序文,才使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被序文的光彩淹没了。3.可以从“四美”(诗意之美、形式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入手分析序文的艺术特色。4.把文学史上类似的“喧宾夺主”的现象(如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找出来,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知识总结一、课文总结1.掌握重要字词:“故、尽、属、即、临”等多义词的词义;“且、矣”等虚词的用法。2.了解骈文的有关知识及特点。3.学习文章将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4.了解文章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景相结合的写法。二、学习心得收获: 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