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与临床意义医学PPT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61109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态血压监测与临床意义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动态血压监测与临床意义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动态血压监测与临床意义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态血压的监测和临床意义,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首先于1982年由Pickering用于临床,是特殊的血压测量和记录装置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20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连续观察24小时。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无测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与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良好,有助于合理进行降压治疗、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以及在抗高血压药物试验中无安慰剂效应等。动态血压的应用,使高血压的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动态血压记录血压的方法,1.袖带自动充气间接测量,用压力示波法或柯氏音听诊法拾取信号进行贮存;2.脉搏波传导速度推算手指压。24小时贮存的血压和脉搏信号通过计算机分析,按要求打印出结果。,动态血压的有关参数:各次记录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及心率可按时间顺序打出,并可标记当时的状态。绘出趋势图。,计算参数:1.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血压及平局脉搏次数。 2.白天,如6am-10pm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血压及脉搏次数。3.夜间,如10pm-6am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血压及脉搏次数。4血压负荷值,即白天或者夜间血压监测记录的血压超过正常高界所占的百分比,如白天血压140/90mmHg,夜间血压120/80mmHg。5.血压变异系数,CV=SD/x,SD代表标准差,X代表区间有效记录次数。分别计算白天,夜间及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异系数。,动态血压的正常参考标准,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建议,“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检测仪,动态血压的国内正常参考值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天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0/70mmHg ,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血压的24小时节律变化和变异性,健康个体和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呈现“双峰一谷”,即白天血压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上午8-9点和下午4-6点,夜间睡眠期间一般均降低,一般在午夜2-3点最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趋势图成为“杓型”,即有一明显的夜间谷,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低10%。反之夜间谷变浅,夜间血压均值比白天血压下降10%,或无明显的夜间谷,甚至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者,称为“非杓型”。,血压的昼夜节律性变异缩小,夜间谷变浅,见于有些类型的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呼吸暂停、某些内分泌疾患,以及有些老年人等。研究证明:血压呈非杓型或者反杓型改变者的心、脑等靶器官损害程度明显增大,如左心室肥厚、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外周动脉硬化、尿蛋白增加、腔隙性脑梗塞、肾功能受损、视网膜病变等,预后较差。,血压晨峰现象是动态血压另一重要监测指标,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的标准是:起床后2小时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增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发时间一致(包括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因此控制晨峰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治疗目标之一。,根据美国JNC7(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建议,动态血压监测实用于下列几种临床情况:,1、患者有高血压但无靶器官损害,疑为“白大衣“高血压者。2、拟似药物拮抗(诊断室拮抗)。3、降压药物治疗后出现低血压症状。4、阵发性高血压。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一、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天血压变化情况。因为动态血压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和“白大衣高血压”的紧张效应,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二、动态血压数据更多更全更准。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三、使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检出成为可能。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四、动态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五、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损害。有心肌肥厚、眼底动态血管病变或肾功能改变的高血压病人,其日夜之间的差值较小。,六、预测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在凌晨血压突然升高时,最易发生脑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七、动态血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血压相比,24小时血压高者其病死率及第一次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24小时血压偏低者。特别是50岁以下,舒张压16.0kPa(105mmHg ),而以往无心血管病发作者,测量动态血压更有意义,可指导用药,预测心血管病发作。,以上内容由百度公司独家免费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