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862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分析】本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学生分析】初中已学过新闻作品,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情感比较丰富,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悲情题材作品的难度不是很大;已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过程与方法:课外收集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或图片。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设计思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新闻类文章,在以往教学中,往往重视理性的分析,而忽视自主合作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本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重点而不求面面俱到。努力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又不忽视双基训练,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留下较大的空间,体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影片辛得勒的名单中的简短剪辑镜头01,导入新课。(选用的辛得勒的名单是高中生熟悉的影片。播放的剪辑氛围与课文相似,易于引导学生入情。通过简短的影片展示,把学生们带进一个悲情的森林,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从而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肃穆悲壮的作品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唤醒民族精神。)二、交流资料和感受:投影展示同学们在课前收集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或图片,边介绍边谈感受。教师也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使老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寻找共鸣点。三、粗读,明确大意介绍写作背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质疑:一个如此有名的记者为什么要写一篇早已众所周知的新闻呢?发生在奥斯维辛的惨剧早已离我们远去,为什么又重新提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最后再解答)新闻与一般的文章的显著差别点是什么?及时敏锐地捕捉新的事件并加以客观地传达。那么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四、精读,赏析细节我们会发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罗森塔尔的眼光敏锐地追寻着参观者的行动与神态。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会有一些细节打动你。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人们读作品,常常会有一些细节打动着你,特别是那些思想光芒彻照肺腑的细节,那些艺术芳醇醉迷魂灵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故事情节淡忘了,甚至书名都忘却了,可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仍然鲜明灿烂地镶嵌在记忆中。文学作品中的细节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它是用准确的语言把某一现象、某一局部加以特别突出、强调,从而将那一表象分外强烈地感诉于读者的想象力,在心中唤起具体而丰满的艺术形象。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请学生细读课文,将最能打动你的细节圈画出来。请各小组推荐一个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细节。指导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相互探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重点研讨题: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可是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某种意义”指什么?“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13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怎么理解第14段“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课文第6段“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两句话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教师读第9、10两段,引导学生品味文中那令人窒息、震颤的感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意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是:见微知著。不仅是展示二战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场景,更希望通过展示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播放辛得勒名单视频02、03)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去控诉德国法西斯的暴行,但文中的叙述、描写却给人深深的震撼。五、深读,明确主题能不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简短的语句来概括你读这则新闻的感受。(着重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两方面谈谈自己学了这则新闻的收获,进一步把握课文,并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有一句话说,中国的人性自觉是从文革以后开始的,西方人性的自觉是从奥斯维辛之后开始的。对于细节我们应该做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思考仅仅是生命的消亡,人性的丧失,读出的除了沉重还是沉重。文章中的菊花和微笑,让我们还是看到希望的。在寒冷中寻找温暖,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才是文章审美所在。六、回顾质疑解难,探究写作意图:一个如此有名的记者为什么要写一篇早已众所周知的新闻呢?发生在奥斯维辛的惨剧早已离我们远去,为什么又重新提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展示图片:德国总理一跪泯恩仇。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地,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他突然弯下身体,低垂下头,双膝跪倒在纪念碑前,同时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息。”他的下跪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教学总结:多媒体配乐显示警句: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播放别去糟蹋flash影片,结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谈一谈你对“战争”的看法。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七、布置作业: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新闻稿,被评为普利策新闻大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又在哪,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尝试为这篇新闻写一段颁奖词?先欣赏普利策的颁奖词在去年“卡特里娜”飓风期间,时代花絮报和太阳先驱报坚持对灾情展开深入详细的报道。获得第90届普利策份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勇敢、全面地报道了卡特里娜飓风,给受灾读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生命线。对卡特里娜飓风灾难进行史诗般、多层次的报道,使得报纸在服务一个水淹城市中发挥了非凡作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颁奖词,然后在班级交流。(如果课内有时间就交流,没有时间就作为作业移至课外。)教师范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八、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记住,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更记住“奥斯维辛”!奥斯维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维辛有关。在这里,奥斯维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