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笔墨丹青》教案3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172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笔墨丹青》教案3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笔墨丹青》教案3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笔墨丹青》教案3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笔墨丹青教案3 岳麓版必修3所带班级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中国画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绘画中,感受中国历史,感受中国画的魅力与博大精深。认识绘画具有时代特点。教学重点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教学难点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教学方法学生分析备 注(2)花鸟画中国画中,以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原始社会花鸟画已萌芽,两汉六朝初具规模。唐宋发展成熟。北宋宣和画谱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相继出现。明末徐渭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清初朱耷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等花鸟画大师。【导入新课】(1)1955年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远古居民日常生活所用器具中,发现了一个红色陶盆。盆内表面光滑,外部粗糙,盆内和盆口边缘绘有对称的鱼网纹和人面形彩纹,盆上的花纹是黑色。红底黑花是它突出的特征。精美的彩陶盆画面逼真,匠意巧妙,自然、质朴、生动、神秘,看后给人以美的享受。想一想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人面网纹盆?我们能否说出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基本发展脉络?(2)我们的祖先与山水朝夕与共,休戚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山水审美观。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关系.中国山川多姿多彩,钟灵毓秀,孕育了深厚的中国文化.早在春秋时,孔子就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战国庄子也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他们都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中国古代的文人出则为仕,退则隐居山林,啸傲泉石,寄托性情。由此而产生滋长的山水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天地里,书与画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姐妹花缘物寄情、寓情于境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物我合一,风情万种,如同一颗璀璨的夜明珠用其辉煌夺目的成就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了最佳的注脚 。【讲授新课】 中国画的特殊工具1、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1)按表现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2)按题材分: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赏心悦目,国画精品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心斋”、“坐忘”是庄子思想的基本范畴,由“心斋”、“坐忘”而臻于大道、达于化境的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山水画是以庄学为根的,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就是庄学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生活中的花鸟本身就有着人们共同感受的自然美,它们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如牡丹之富丽,水仙之素雅,松竹之刚劲,藤萝之繁茂以及仙鹤之举止不凡,雄鹰之志在千里,孔雀之美丽卓艳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美的共鸣。请欣赏当代画家对花木鸟兽的情趣心境请欣赏当代画家对人物勾画的维妙维肖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人的绘画很早就具备了卓越的“写意性”,独特的写意画成为人间奇迹。而这种极其抽象的功夫,在西方绘画中只有到了法国人毕加索的手里才有了发挥的可能。而在中国,似乎天生如此,并且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魏晋时期有顾恺之,唐代是吴道子,中国绘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气象已经蓬勃而出。宋元以后,从赵子昂到董其昌,其间诞生了许多国画大师,使中国山水画以及人物、花鸟无不精益求精,意境深远,格调高雅,中国写意画的成就达到了巅峰,特别是明清时期发展壮大的文人画,内涵丰富,意味深长,精美绝伦,蔚为大观。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一脉相承,水墨功夫,清新秀雅,一派吞吐宇宙的气象,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方寸之间展现无限风光。写意画在平淡中得真味,精神到处,风云际会,百态千姿,跃然纸上,万象众生,呼之欲出。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画的基本常识: 一、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战国至汉岩画、壁画、陶画 帛 画游牧渔猎等生活画面 珍禽异兽 神仙鬼怪线条稚拙 色彩简单 色彩鲜艳 气势宏大自然 生动 质朴 粗犷 浪漫 神秘原始黑山岩画狩猎图原始花山岩画 战争庆典牧放图请观察:下面三幅图画,说说他们都是一些怎样的内容,体现了哪个时期的艺术的什么特点?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在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这是绘图艺术的源头。陶器上的图案有什么涵义吗?为什么画鱼而不是其他动物?1、新石器时代: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 特点:自然、质朴、粗犷、浪漫2.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特点: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题材为珍禽异兽(龙凤)历史原因: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春秋战国时代,丝绸早已有很大的发展,帛画流行。目前保存下来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有:长沙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画的正中是一位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略似船形。在龙尾上站着一只鹤,圆目长啄,昂首仰天。画法用流畅的单线条勾勒为主,以平涂和渲染的色彩为辅。1974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共四幅:;墓主人出行的场面身着红袍,戴冠佩剑, 士卒侍从,绘有车马行列,还有鸣金击鼓的乐舞场面。全画现存百余人,数百匹马,数十乘车。3.秦汉:门类丰富特点:门类丰富;以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为主。历史原因:人们对鬼神的膜拜、汉代流行“视死如生”的风俗。二、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文人画)魏晋时期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盛世唐朝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4.魏晋:绘画的转折期特点:绘画理论的总结 “以形写神”文人画出现历史原因:“魏晋风度”,注重个性。思考:“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士人群体的追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文人画?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1)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2)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 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理论。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博学有才气。曾任东晋大司马桓温和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善画人物、佛像、山水、鸟兽,特别善于以色彩绘画人物画、肖像画、佛像画等。还善于点睛传神。他的这些画艺术水平很高,受到当时人的高度评价。他将绘画推向了自觉。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5.隋唐:绘画的高峰期特点:吸取外来风格 手法创新 展现盛唐气象唐时期历史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开放背景: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基础)成就:创制了法度,题材多样,手法创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代表人物:吴道子(画圣),擅长宗教画和山水画脱离过去仔细雕琢风格的吴道子。擅长人物画的张萱、阎立本和周昉,擅长马牛动物的曹霸、韩滉;还有“画中有诗”,以水墨画著称的王维。练习:王冕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展子虔山水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描写出来 , 还要求创作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吴道子:善画道释宗教人物,线条画著称。有道是吴带当风注重法度、风格多样;反映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代表: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唐代的绘画全面发展,人物,山水,花鸟画均取得了主要的成就,为后世所仰慕。初唐的人物画,风格上以阎立本为代表的是中原风格。山水画以王维的水墨山水是这一代的特点。中唐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空前繁荣时期,人物画达到了一个新高潮,人物造型更加生动准确,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代表人物吴道子,同时,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山水画获得独立地位。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画马牛专长的是曹霸和韩滉。晚唐的绘画,开始转向新的方向。以周肪为代表的人物画,更趋完满。这一时期的工细花鸟画和疏淡简洁的花鸟画也获得突出发展。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卷(原作现收藏美国波斯顿博物馆), 画开国帝王,表现他们的庄严气概,威武英明;画亡国之君,则表现他们的浮夸平庸、黯然无力的精神面貌。 阎立本 步辇图画的是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 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杜甫、苏东坡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他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教壁画四百余堵,情状各不相同;落笔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他用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他在长安兴善寺当众表演画画,长安市民,扶者携幼,蜂拥围观,当看到吴氏“立笔挥扫,势若旋风”,一挥而就时,无不惊叹,发出喧呼。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以宫苑仕女名冠于时.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画的内容是杨贵妃的姐妹虢国夫人一行七人游春的行列,把贵妇人们玩赏春光、悠然自得的神情,表现得很生动,反映了杨家兄妹集团无聊而骄奢的生活。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唐代,仕女体形变得肥胖,脸型更加圆润丰满起来。画中妇女浓丽肥胖,从披纱中能看出丰满的肌肉。画家极力表现骄、奢、雅、逸的气息和柔软温腻的姿态,一时成为风尚。 历代仕女图中的美女,却无所例外地都是单眼皮。这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为人画像,必须忠于事实,但绘制仕女图却无此限制,只要依照约定成俗的审美观,就可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人。历代的审美观并非一成不变,如唐人崇尚秾艳丰肥,明、清崇尚纤弱轻柔,但唯一不变的是:对细长凤眼和单眼皮的偏好。在绘画中,从现存最古的一幅人物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起,一直到清末民初,甚至到抗战以前,对单眼皮和细长凤眼的偏好从来没有变过。 王维:长江积雪图(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博物馆藏) 王维,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今山西祁县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对音乐、诗歌、绘画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山水画特点自成一家。他的画可以使人品昧到音乐和诗歌的意趣,具有清高、秀润、纯静的艺术境界。它富于潜思、含蓄、悠闲的情调,这很符合失意知识分子的审美观和美学理想三、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宋代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成因:宋朝“重文轻武”国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使人更注重内心修养。 特点:注重意境:北宋阳刚豪放、开阔;南宋“残山剩水” 代表:马远、夏圭(“马一角”、“夏半边”)6.两宋:宋代绘画重视写实,题材多样,不避世俗。 特点:宫廷画最为活跃; 画学兴起(绘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风俗画成为最大亮点;绘画成为商品历史原因:统治者重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宋徽宗,姓赵名佶,在中国画史上,是位杰出的画家。书法“瘦金体”,影响颇大。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高出纸素,几欲活动。现存的作品,如腊梅山禽和杏花鹦鹉,均用笔精炼准确,腊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动。 他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没有坐上皇帝宝座的话,他至少在中国书法史和美术史上,他都会享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说不定就是又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了。在绘画领域,当之无愧地可以跻身于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大画家之列。他的丹青造诣堪称登峰造极,蔚为大家。 他从小就举止不凡,当时的皇家贵戚子弟大多喜欢追逐声色犬马,惟独宋徽宗每日沉浸在笔研、丹青、图史、射御之中,这显然是一些相当正派健康的嗜好,因此,到十六七岁时,他已经“盛名圣誉布于人间”。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郭熙,河南孟县东人。宋代画院,由于郭熙的出现,山水画又被重视起来。据说考试生员,要求皆以“郭体”为范。郭熙的传世作品很多,表现大自然的气候特征。他的早春图着力描绘自然界中酝酿着的变化因素。那种生意盎然的新叶与浮动在山谷间的清晨雾气,一派清丽,完全扫去严冬的寒意,体现了大地复苏,生机郁勃的景象。 郭熙: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一个船只上独坐垂钓的老翁和寥寥几笔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正是这片空白表现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体现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老翁专心于钓的神情,也给我们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寒江独钓图 宋代马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马远,原籍今山西济西人.下笔遒劲严谨,设色清润,山石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阁楼大都用界尺,而加衬染,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这是表露他对南宋偏安一隅的写景照。 马远:踏歌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山径春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钱塘人。尤善山水,用秃笔带水作大劈斧皴、称为“拖泥带水皴”,劲苍老而墨气明润,景中人物点缀而成,多作“半边”、“一角”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夏半边”之称。与马远并称“马夏”。 时至今日仍被画家看重的梅、兰、竹、菊,在南宋时已基本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 7.元明清时期:从元朝起,文人画家取代了职业画家,成为画坛主流。文人画重视一己心灵感受,不重视所描绘对象是否形似。 特点:文人画成就突出(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历史原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走向极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元明清绘画:特点:追求个性,绘画平民化 表现:“扬州八怪”木刻版画 年画 剪纸画 真正的艺术家大抵有些放诞。大画家徐渭自述作画的情景,说是“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成雷”。他的画线条放纵,水墨淋漓,有时更直接把水墨倾倒在纸上,随其散化之形加以勾勒。 徐渭晚年又号青藤道人。性情奔放,不拘礼节。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极佳妙;笔简意赅,实开明代以来水墨写意一画的新风格。此幅墨韵气势,奔放横溢。其特点更在于他以笔墨形象寄予浓烈的思想感情。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立石丛卉图 唐寅 此画写立石之下,几从草花盛开。整幅作品只用水墨以没骨法大笔写出。立石通过 笔的染擦,并以留白的方式写出阴阳向背,突出山石的质感;草花的浓淡墨色运用恰到好处。构图简明,高低呼应,使画面呈现一种空灵润泽的感觉。石涛,本姓朱,名若极,他是明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在国破家亡的命运促使下,遂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他以炽热的感情,勤于貌写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胸藏丘壑,故而能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和规律,成为一代绘画大师朱耷,真名朱统筌,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有八大山人别号.他的山水画很有特色,尽是残山剩水一片荒凉,他的溪山雨过图、雨山图、长松老屋图,都是为了塑造典型的破碎河山意境,寄托他的亡国之痛。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鸟画。 枯木寒鸭图 朱耷(八大山人)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寒鸭,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鸭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鸭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鸭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鸭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干、巨石均为淡墨点染而成,略加赭色渲染,笔触独放自由。寒鸭用笔较为工整,浓淡二墨兼施,略施淡彩,质感丰富,其睡鸭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扬州,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形成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对近现代的花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有情。用笔刚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几根石柱挺立,水墨钩画,笔法绣挺硬气,皴擦较少却神韵俱全。竹用浓墨而石取淡笔,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妙趣横生。全图气势俊逸,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总结:笔墨丹青中国画时间特点及地位代表远古 起源彩陶画战国萌芽成熟帛画魏晋以形写神顾恺之隋唐吸收外来风格展、阎、吴敦煌壁画两宋宫廷画、风俗画张择端元明清文人画-特点王冕、徐渭、郑板桥概况: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1、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2、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特色: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民间风情”的成因是什么?与“文人意趣”相比有何特点?成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市民阶层扩大特点:通俗化、朴实 、热烈艳丽甜俗细腻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崇祯年间,已历时三百余载。因产生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在中国众多年画中,卓而不群,风范独标。它风格独特,构图丰满,线刻精工细腻,人工染色艳丽,而且富有装饰趣味,为大众生活添加了欢乐,成为一年一度除旧迎新,履吉纳福的必备艺术品。 布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民间. 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折射出当地固有的民族社会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中国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从近些年中国画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拍卖的情况看,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如,年著名国画家傅抱石的作品雨花台颂拍出了多万人民币的高价,创下中国画作品单幅最高拍卖价;不过这个纪录也许很快就要被打破了:国画大师李可染的作品万山红遍在最近的拍卖中有可能突破这个数字。其实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早在上世纪年代就已经拍出了多万人民币的高价。前几年拍卖的国画家陆俨少的杜甫诗意册页拍得多万元的天价。遥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大千的一幅泼墨荷花在香港拍得多万港币,国人无不惊讶,认为简直是天价。现在中国画作品的拍卖价纷纷突破这个价格,并成倍、十倍地向上翻,这一点不也正说明了中国画的黄金时代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吗。 紧扣时代主题是中国画发展的动力中国画要在作品中及时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这样中国画才会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也只有这样,中国画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和动力。纵观我国画史,凡是贴近社会政治生活的作品,都会在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歌颂当时勇敢女性的作品;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面临生死存亡上层人物韩熙载借夜宴寻欢以避世的复杂心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是描绘北宋首都汴梁的繁华情景等等传世名作,无一例外的都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表现对像, 因而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品。到了当代,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生机勃发的时代,一大批富有朝气的中国画家用自已的画笔描绘下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如关山月、傅抱石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何海霞的征服黄河、宋文治的山川巨变等作品反映了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历史画卷,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华美学讲究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所谓“中和之美”(儒家的崇尚)和“自然之美”(道家的追求)是把握美学标准的两大要领,而那些孤立的美和纯粹的美都是荒诞的和不完整的,谬误在所难免.美的标准有阴阳虚实之别,有刚柔动静之变,所谓“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虽各有其美,又何如完美之境界呢?人生之完美、天地之大美,必然是阴阳和合、刚柔相济,相反相成、浑然一体,达到一种所谓的“化境”,这就是中国美学的特殊境界。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妙不可言的,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拙朴之美,淡雅之极致也。“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是中国古典美学所揭示的一种美学境界。 所谓“沉鱼落雁”的境界就是一种闲静优雅、自然从容的境界,不骄不躁,不慌不忙,落落大方,款款而来,恬淡静雅的风度,自由自在的气度,气定神闲,优哉游哉,这就是“沉鱼落雁”的意境,一种美的状态和意象。 “闭月羞花”是指“月朦胧”、“花半开”的状态,这是中国古典美学所揭示的“含蓄之美”和“朦胧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意境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生命之美”和“生态之美”,这给我们一个启发,美学原理和美学原则与生命的规律以及生态学原理是一致的,不符合生命法则和生态原理的美学就出现问题了。作为一名中国画家,首先应具备的条件是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中国历代所有成名的大画家无一不是国学名家,苏东坡如果没有国学基础,就不可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谈不到他名冠千古的诗词书画。北宋二米、元初赵孟頫、清初之“四王”,哪个不是对中国文化有相当研究之人,否则他们的画能有哪么深远的意境么?正是因为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才使得中国画大师们笔下的作品成为传世之宝。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画出具有深刻内涵,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来。它们之间是鱼水关系,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也就在这里:一方面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是用画中内容来传递画外信息,而西洋画则不具备这个功能,它只表现画内的东西;另一方面,中国画追求神似,讲究一种意境美,给予人一种诗意包裹着的情感氛围;而西洋画则追求形似,它是一种定格了的东西,留给人去想的空间不多。一幅好的中国画首先是一首诗,意味深长,令人陶醉,古人论诗说:“功夫在诗外”,对国画家来讲“功夫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一句话,中国画是写“心”,在“道”而不在“器”!【课堂小结】魏晋、唐代、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对绘画特征特点的影响1、魏晋以来: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以形些神”。2、唐朝: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3、宋代:“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这种时代特点也影响到绘画作品中,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纲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南宋偏安,画家绘画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讲究对称,其画作被称为“残山剩水”。宋朝,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不仅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自己的绘画艺术也发展起来,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4、明清时期:由于政治思想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伴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如年画、寺庙中的壁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绘画艺术时代画种绘画风格时代特征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新石器时代岩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战国、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魏晋文人画凸显个性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顾恺之 “以形写神”唐代画种丰富雍容华贵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吴道子 “吴带当风”宋、元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马远、夏圭“残山剩水”风俗画描绘市井生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张择端明、清文人画不拘成法时代变化、社会动荡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民间绘画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课堂合作探究】1重难点互动探研观察课文中出现的插图,能否说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解析:首先,一定要仔细观察课文中出现的集体舞蹈图、人物龙凤图、女史箴图、送子天王图清明上河图等插图。其次,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从形式和内容去了解中国绘画的主要内涵。第三,从中国古代绘画的构图、思想等方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不仅注重历代画家用笔和用墨巧妙结合,注重写实、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而且要体会画家炽热的民族情感。宋代风俗画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有重要地位,同学们知道风俗画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吗?解析:首先,文学艺术与宋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要注意适应城市发展的世俗文化迅速兴起,民间审美情趣被广泛认可,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有较大提高,这对风俗画的产生和发展尤为重要。【读史感悟】中国绘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史料: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一幅画,一般人往往第一眼先看像不像。其实,一幅画的好坏并不在画得像不像,而在于绘画主题能否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从中受到教育、感染和启发。苏轼评论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自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水乳交融,便成为评价诗与画的标准之一。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无论作画还是吟诗,多山林小景,自然平淡,从中传递出的诗意禅境,实为空寂无声的静观之态,而其平远的构图,也表达了平和清疏的意境。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表现为“山水”,王维首先采用“破墨”新技法,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极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新意境,初步奠定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础。王维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开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诗与画在意境上的交融,赋予了真正的气韵生动的美感,从此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我们在历史课和语文课中经常会读到许多古诗,当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等唐诗时,我们会体会到何种诗歌的意境,在意境之外能否勾勒出诗句所展示的画卷。【知识链接】:1.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这个年青的画家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画画不仅重视刻画眼神,还特别注意表现人物的特点。有个叫裴楷的人脸颊上有三根长汗毛,别人为他画像时,都不画出来,顾恺之却把这三根汗毛画得特别突出,而强调对象的特征。可见顾恺之善于用特征衬托人物的个性。2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光彩以及她和曹植若即若离的关系。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衣带飘飘,动态委婉从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境。“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诗中的韵味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