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3《想念地坛》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0133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3《想念地坛》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3《想念地坛》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3《想念地坛》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3想念地坛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2、体会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态度。教学重点:能准确分析文章的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史铁生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他于1969年到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北京,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坦然地面对命运。他选择了文学,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在他的作品里,有许多是以残疾为主题来表达他对生命、命运等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如我们的角落、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这篇想念地坛可以看做是我与地坛的姊妹篇,主题也比较接近。在教学时可以将其与已经学过的我与地坛联系起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史铁生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包括一些创作谈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二、课文的结构:全文共20个小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第110小节)写地坛的安静以及作者与地坛的渊源。第1小节是领起,一是突出了地坛的特点安静;二是暗示我现在已不常去地坛了,已经离开了地坛,所以说是“想念”,这一点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还要涉及,所以也可以说它是铺垫,是伏笔。下面的几个段落主要是来诠释地坛的“安静”。先写地坛的“喧嚣”,一年四季,自然界各种声音从不问断,因此说“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接着写自己经常来地坛,是带着残疾之躯来的,是带着满腹的心绪来的,地坛便也接纳了人世间的忧愁、苦痛与烦恼,所以说,“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那么,地坛的安静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地坛的安静是迎面扑来的“清纯之气”、“悠远、浑厚”,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是它的“恒久而辽阔”。它既不完全是客观,更不完全是主观,而是两者的统一。由于作者已写过我与地坛,所以,想念地坛便不宜再重复,在我与地坛里,作者曾仔细地描写过地坛一年四季的景色,渲染了地坛苍茫、恒久、静谧、博大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人能安静下来,超越自身的局限去思考,去重新估量生命的价值,用文中的话就是:“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这种安静会让人返回到生命的原点,灵魂得到净化:“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史铁生的思考经常借助于西方的宗教,这里就有这种影子,他还引用林语堂写基督教的文章火光的威严中的话来表达他如受到神灵启迪而感悟生命真谛的这种状态,“一种温柔的声音,同时也是强迫的声音”。在安静中,作者的思考越走越远,越走越深,于是,他想用笔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作就这样成了史铁生新的人生选择,成了他生活与思考的方式,而对写作之意义的获得无疑与地坛的“安静”对他的启迪有关。2、第二部分(第1119小节)着重阐述写作的意义,并通过写作的意义进一步探寻生命的意义。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用“写作的零度”来贯穿。“写作的零度”语出法国学者罗兰巴特的同名学术著作,史铁生在这里只是借用,与原著关系不大。对史铁生来说,写作就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叩问生命的意义,因此,一切要回到起点,不要从任何现成的结论出发,更不能用写作去为什么功利的目的服务,“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这也就是“安静”的境界。作者在第12小节用了许多圣经上的故事来说明人在对生命意义探寻上的疑难、困惑以及人世间的诸种难题来说明写作的意义与重要性。所以,作者在第13小节接着说,“写作的零度”并不是不关注现实生活,而是要超脱“现实之网”的羁绊,像许多伟大作家如罗伯一格里叶、贝克特一样去“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零度,看上去本来无意义,但生命既然来了,我们就要给它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这很重要,它说明生命的意义是人给予的,也是人探寻出来的。这看上去有些荒诞,好像本末倒置,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接着,在第15小节,史铁生列举了写作上的种种“异化”现象,如排行榜等等,这种状态下的写作就不再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而是去迎合世俗的趣味,写作也不再是写作者自身追问生命意义的需求,而成为其博取荣誉、地位与资本的手段。当写作成为一种权力争夺的是非之地时,那情形是可怕的。史铁生用他在八子和务虚笔记中都写过的一个人物来说明这一点,一个孩子用“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排座次的方式就轻易赢得了权力,建立了自己霸权的秩序,遑论成人的世界!童年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因为作家就此遇到了生命的恐惧和疑难,需要选择与回答。文章写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转换,由写作扩大到了生活,扩大到人的生命的全过程,写作是生命意义的寻求,而人的现实生活也就如同写作一样需要去建立生命意义,而且,后者更重要,更具有生命的现实性。当人在生命的旅程中遭逢疑难时,就必须回到起点,重新出发,也就是说,人在生活中可能要经常回到零度状态。“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因此,进一步说,回到零度,一方面是为了重新出发,另一方面是对错误以及可能出现的人生的迷途与错位的放弃。回到零度,也就是回到地坛式的“安静”。在第16小节,作者将人世间生活的种种现象与地坛作了对比,人世问,为了名声与浮华而争权夺利,而地坛则是安静的状态,那是一种“柔弱”的美德,“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安静”一“零度”一“柔弱”,史铁生在这篇文章的不同阶段用了不同的几个关键词,来说明他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对人世间种种现象的批判与忧虑,而统领这一切的还是“安静”,其他都是它的不同的表述。到第19小节,在对诸多现象表达了忧患之后,作者进行了总括性的表述,他以自己的写作生活为例,突出了安静的意义,对他来说,回望地坛,也就是回望安静,也就会不断认识到写作的意义,不断地放弃许多妄念,回到零度。3、第三部分(第20小节)是全篇的尾声,照应全篇,呼应开头,再次说明地坛在作家心中的地位。想念地坛,而不是在现实中走进地坛,当地坛的魂魄已为作家所体认,当地坛的安静已被作家所感受、认同并进入,那么,在现实中是否真要一次次走进地坛就不再重要了,到了这种境界,物我早已合二为一,没有了分别,“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一想到它,人就进入一片澄明之境。三、主题:作为我与地坛的姊妹篇,想念地坛承续了前者对生命的感悟,以自己对地坛的印象、感受和写作生活为起点,论述了安静、零度、柔弱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性,作品批评了当今社会许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张人要不断地回到生命的原点,排除干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有价值的生活。四、写作特点:文章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以东西方哲学作为思想资源,议论精湛,发人深省。作者不但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而且具备批判勇气,善于将博大的精神内涵浓缩于有限的字句里,使语言充满哲理,具有格言一样的风格。五、课后作业:比较我与地坛想念地坛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