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4*宇宙的未来(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9476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4*宇宙的未来(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4*宇宙的未来(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4*宇宙的未来(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4宇宙的未来(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一、直奔文章关键,中心突破1.速读课文,找出一些关键词语,把握文章大意。明确:从标题和开头都可以看出文章要谈的是对宇宙未来的预测,初读文章就应该找出与这一预测有关的关键词语,最重要的应该有两个:“膨胀”与“坍缩”,然后进一步找到与这两个词相关联的其他关键词:“平均密度”和“暗物质”,即可基本把握文章大意。2.细读课文中的有关部分,弄清这些关键词语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观点。明确:作者的观点是: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就会永远膨胀。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事实上,现在的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但宇宙的未来是膨胀还是坍缩,仍尚难定论。二、根据要求筛选信息,并加以归纳整理1.根据作者的论述,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宇宙物质最多是“临界值”的百分之一,似乎不足以使宇宙坍缩。然而作者又指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证据是什么?(答题指导:解答这道题,应寻找出文中相关的段落,把握关键的语句,巧妙联系观点与材料,搞清楚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示例: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证据有两个。一个来自于螺旋星系,如果没有暗物质的引力作用,这些旋转的星系早被甩开了。另一个证据来自星系团,这些星系团“成团地集中在一起,其中个别星系运动速度非常高,若不是存在暗物质,这些星系团就会飞散开去。”2.在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处于临界状态,作者列举了两种假说,即“人择原理”与“暴涨理论”试解释什么是“人择原理”与“暴涨理论”。示例:“人择原理”:说到底就是“存在即合理”。可存在多个宇宙类型不同的宇宙,只有那些接近于临界密度的宇宙,才能存活足够久的并包含足够形成恒星和行星的物质,才有我们这些智慧生物去问这个问题。“暴涨理论”:宇宙本来是一个很微小的尺度,经过了不断加倍的暴涨,非常快的接近于临界密度,现在仍然非常接近于这个密度。“人择原理”可以否定接近于临界状态的宇宙中有暗物质的说法,“暴涨理论”可以支持“有暗物质的理论”,作者倾向于后者。三、重点段落精读1.课文第6段中的“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言外之意是什么?这样说有什么好处,再从课文中选几个事例来说明。示例:言外之意是,宗教预言屡屡失败,不断另立新说,以摆脱尴尬局面。这样说,有利于在演讲时创设轻松愉快的情绪和气氛,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抓住听众的心,使演讲的内容更容易为听众所接受。其他地方比如:“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即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2.课文第9节。根据文意,作者认为人类不能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理由是什么?文中举“旋转轮赌盘”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示例:作者认为宇宙遥远的未来不能预测,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通过举“旋转轮赌盘”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物理方程的解是不稳定的。3.课文的最后一节:根据段意作者认为人类能否预测宇宙的未来?为什么?在这一段中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是什么?示例:作者认为人类无法预测宇宙,这是因为“宇宙虽然受定义很好的定律的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去预言将来。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从以下词语或句子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原则”“似乎”“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四、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思考下面的问题。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苑囿。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我们的先人倡导“普遍和谐”,但很难实现;今人依然钟情“普遍和谐”,并努力付诸行动。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种畸形,事出有因。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斗争恰是一种“正畸矫形”的手段。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观念历史,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充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明确了这一点还不够。回溯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的“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而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答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是科学真理,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必须进行现代诠释。2.“普遍和谐”的“普遍”二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普遍”揭示了“和谐”的范畴,即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是和谐的。3.根据文中内容,概括出“今天尤不宜再唱内圣外王的高调”的原因?答案:历史证明靠“内圣外王”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现代社会需要科学管理体系调节矛盾,解决问题。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坚决反对提倡“普遍和谐”观念,这有助于剔除人在征服自然中的有害因素。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念,应当继承(接受)、弘扬(操作),不应当摒弃。C.如果我们现在仍然还在宣传古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对现在有害而无益。D.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科学诠释,体现了中国人的现代文化观念古为今用。答案:D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