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每日一练(93-97).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9299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每日一练(93-9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每日一练(93-9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每日一练(93-9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每日一练(93-97)第26日今日例题下列各项中词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大吹大擂 大言不惭 大摇大摆 夸大其辞B、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话中有话意在言外C、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指桑骂槐D、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挨肩擦背人多势众思路剖析首先要正确理解词义,对意思相近的词语,必须仔细分辨清它们各自的含义,了解其运用的场合,涉及的范围,语义的轻重,程度的深浅,褒贬的色彩等。解答示范选B。A组中“大摇大摆”不能用在形容说话方面;C组“指桑骂槐”比喻明指这人而暗骂那人;D组“人多势众”是人多势力大的意思,其余都形容人多十分拥挤。今日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四个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兴师动众惊心动魄动人心弦动辄得咎B、师出无名沽名钓誉一文不名莫名其妙C、附庸风雅餐风宿露风声鹤唳移风易俗D、生龙活虎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起死回生2、下面三个句子后面的括号中各有四个成语,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一个填在横线里。A、 我们今后一定要戒骄戒躁,取得优良成绩。(变本加厉、意气风发、再接再厉、急起直追)B、 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体无完肤)C、 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非议、不可思议、无微不至、无懈可击)3、下面成语中加点的词有活用现象,选出同属一类的一组()A、风驰电掣车载斗量虎踞龙盘星罗棋布风起云涌日新月异B、破釜沉舟惊心动魄动心养性斗鸡走狗穿云裂石出奇制胜C、车水马龙不翼而飞洞烛其奸对酒当歌闭目塞听安土重迁D、除暴安良扶危济贫摧枯拉朽拨乱反正抱残守缺海誓山盟4、根据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改换为成语,正确的一项是()1他爸爸是话剧演员,妈妈是歌唱家,平时常常听到看到,无形中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也爱好舞台艺术。2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说得理直气壮,从容不迫。3他知道,以前的许多想法都是像空中虚幻不实的事物,转眼就会消失,以后必须踏实努力。A、耳濡目染侃侃而谈海市蜃楼B、潜移默化侃侃而谈空中楼阁C、耳濡目染滔滔不绝海市蜃楼D、潜移默化滔滔不绝空中楼阁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1有的人只顾个人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的人是两头都顾,也有的人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2今天的写作条件,和鲁迅开始从事创作时的条件相比,真是不可了。3在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加以评论的。4某些人将办事和做戏,而别人却很切实。A、混为一谈等量齐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B、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等量齐观同日而语C、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等量齐观D、等量齐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混为一谈提示及答案1、选B。师出无名,名义。沽名钓誉,名誉。一文不名,占有。莫名其妙,说出。2、A、再接再厉;B、皮开肉绽;C、无懈可击3、选A。A组均为名词作状语。4、选A。5、选D。第27日今日例题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B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C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D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思路剖析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找到句中成语,然后在准确理解其语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其使用的正误。解题示范A句中的“无所不为”是贬义词,与全句赞颂科学家的语境不合。B句中的“半斤八两”意为不相上下,而“风格”不是上下之分,而是各有所长。C“寻找潜艇”是同盟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用“首当其冲”显然不合语境。应答D。今日习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 我这个人一旦想通了,决心下定了,那就破釜沉舟,开弓没有回头箭了。B 薛宝钗巧妙而自然地利用了她豁达的行为,端方的品格,赢得了林黛玉对她的尊敬,从而虚与委蛇。C 现代青年喜欢或迷恋的外国文学,其实只是受译文的影响;但这影响青年的译文,读来却令人忍俊不禁。D 按市场经济规律办学,只能培养出市侩、巧取豪夺者和不尊重他人的狂热的拜金之徒。3、下列四句话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B 父亲气冲冲地骂道:“住嘴,你自己不动手还不许别人动手,是蓄意跟全家人过不去。C 四百多鬼子和伪军围着广场,大枪上安着明晃晃的刺刀,刀尖指着肃穆的人群。D 鲁贵有点驼背,似乎永远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是”,他常常贪婪地窥视着。4、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A 世界足球队都在厉兵秣马,觊觎桂冠。B 放了暑假你是去青岛玩儿,或者去北戴河玩儿?C 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D 东汉末年,权臣曹操自我任命担当丞相一职。答案及提示1、B(A、“莘莘学子”是指众多的学子,不能单指。C、“趋之若鹜”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适合。D、意思说反了。)2、B(“虚与委蛇”不妥,词义为假意殷勤敷衍应酬)3、D(A色彩不合。B、意思是早就有了坏的念头,用在这里不妥。C、与情境不合。)4、D(A、“觊觎”一词误用,争夺冠军是正常的,不是非分的。B、“或者”误用,此处应用“是还是”的选择关联词。C、“出土”是不及物动词,应改用“发掘”。第28日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文章片断,回答问题罗马从中古以来便以教堂著名。康南海在罗马游记中引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光景大约有些相像的,只可惜初夏去的人无从领略那烟雨罢了。圣彼得堂最精妙,在城北尼罗圆场的旧址上。尼罗在此地杀了许多基督教徒。所说圣彼得上十字架后也便葬在这里。这教堂几经兴废,现在的房屋是十六世纪初年动工,经了许多建筑师的手。密凯安杰罗七十二岁时,受保罗第三的命令,在这儿工作了十七年。后人以为天使保罗第三假手于这一个大艺术家,给这座大建筑定下了规模;以后虽有增改,但大体总是依着他的。教堂内部参照卡拉浴场的式样,许多高大的圆拱门稳稳地支着那座穹窿顶。教堂长六百九十三英尺,宽四百五十英尺,穹窿顶高四百零二英尺,可是乍看不觉得是这么大。因为平常看屋子大小,仅以屋内饰物为标准,饰物等的尺寸无形中是有了谱子的。圣彼得堂里的却大得离了谱子,“天使像巨人,鸽子像老鹰”;所以教堂真正的大小,一下子不容易看出了。但是你若看时而走动的人,便渐渐觉得不同。教堂用彩色大理石砌墙,加上好些嵌石的大幅的名画,大都是亮蓝与朱红二色:鲜明丰丽,不像普通教堂一味阴沉沉的。密凯安杰罗雕的圣彼得像,温和光洁,别具一格,在教堂的犄角上。(选自朱自清罗马)1、 文段开头引用杜牧的诗句,是为了说明: 2、 概括圣彼得堂的特点(不超过12字) 3、 下边各项是对文中描述圣彼得堂内部情况的分析,其中说得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从内一进行描述,从构架式样写到墙壁。B、文章从古到今进行描述,展现了圣彼得堂的建造过程和建筑特色。C、 文中从总体架构写到饰物、墙壁、雕像等各个部分的情况。D、 文中写到的有建筑式样、行人、墙、壁画、雕像。E、 文中用了行人和 圣彼得堂作陪衬。思路剖析1、引用杜牧的诗句干什么?一要弄清楚所引诗的意思,一要看前后文的内容。杜诗是写南朝寺庙之多;而引诗的后文有这样的句子:“光景大约有些相像的”,可知引诗也是为了突出这里的宗教建筑多。2、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圣彼得堂的历史变迁和建筑特色,回答此题可以忽略前一部分内容。在写教堂特色的内容中,一是以主要笔墨写教堂的规模宏大,但却看不出大来,二是写教堂的装饰与色彩。可以据此去概括。3、回答此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描述内部情况”,依此一一排除即可选出答案。解答示范1、罗马教堂之多。2、把握内在层次,根据字数增删。可答为:规模大而不觉,色彩鲜明丰丽。3、A项“从内到外”不符合要求,B项“从古到今”和“过程”不符合,D项的“行人”和“式样”也超出了要求。就在答为:CE。今日习题阅读花中四君子片断,回答问题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其说始于何时,创自何人,我不大清楚。集雅斋梅兰竹菊四谱,小引云“文房清供,独取梅兰竹菊四君子也,无他,则以其清幽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四君子风骨清高固无论矣,但是初学花卉者总能由此入手。记得幼时摹拟芥子园画画,对几幅梅兰竹菊而依样画葫芦,盖取其格局笔路比较简章明了容易下笔。其中有多少幽芬逸致,彼时尚难领略。最初是画梅,我根本不曾见过梅花树,细枝粗杆,勾画点蕊,辄沾沾自喜,以为暗香疏影亦不过如是,直到有一位朋友给我当头一棒:“吾家之犬子,亦优为之。”从此再也不敢动笔。兰花在北方是少见的。我年轻时只见过一次,那是有人从福建“捧”到北方来的一盆素心兰,放在女主人屋角一只细高的硬木架上,居然抽茎放蕊,听说有幽香盈室(我闻不到,我只看到乱蓬蓬的像似一丛野草)。竹子倒不大稀罕,不过像林处士所谓“竹树绕吾庐,情深趣有余”,对我来说一直是想象中的境界,所以竹雨是什么样子竹香是什么味道是什么神情我都不大了解。有人说“喜写兰,怒写竹”,这话当然有道理,但我有喜怒却没有这种升华作用的才干。至于菊,直到满坑满谷,何处无之,难得东篱下遇见它而已。近日来艺菊者往往过分溺爱,大量催肥,结果每个枝头顶着一个大馒头,帘卷西风,花比人痴胖!这时候,谁还要为它写生?我年事渐长,慢慢懂了一点道理,四君子并非是浪博虚名,确是各自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出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合而观之,不作媚世之态。画,不是纯技术的表现,画的里面有韵味,画的背后有个人。我尝以为,唯有君子才能画君子,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四君子的风度。画家的胸襟风度不可避免的会流露在画面之上。艺术,永远是人性的表现。唯有品格高超的人才能画出趣味高超的画。1、 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A、“喜写兰,怒写菊”,这话当然有理。 B、难得遇见它而已。 2、 听了朋友的一句话(“吾家之犬子亦优为之”)作者说这是“给我当头一棒”,这是为什么?答: 3、“我年事渐长,慢慢懂了一点道理,四君子并非是浪博虚名,确是各自有它的特点”这句话与前文中的一句话呼应,这一句话是: 4、 章前后对梅兰竹菊的印象和认识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 5、下面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 梅兰竹菊是以其清幽逸致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而被供称为四君子的。B、 根据文章介绍作者未见或少见梅花兰花,而对竹菊却多见而且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C、 第二段称我年事渐长,慢慢懂了一点道理,即由于多年对梅兰竹菊的观察,才发现它们各自的君子特色。D、梅兰竹菊的君子特色,概括了旧时代文人提倡高士风格,不应该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E、 梅兰竹菊各自的特色,本文各以八个字概括,用了拟人与排比的手法,句法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揭示及答案1、A、兰花幽香,画兰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竹有节,画竹能表达人的正义之感,愤怒之意。B、“东篱下”出自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意为:难得见到那种有隐士逸致的菊花。2、朋友的话言外之意是:这是小孩子的把戏,这对能勾花点蕊,便沾沾自喜,甚至以为“暗香疏影亦不过如是”的作者来说,是泼了冷水,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肤浅。3、其中有多少幽芬逸致,彼时尚难领略。4、不矛盾。前者讲作者接触的自然界中的梅兰竹菊,后者讲画中的梅兰竹菊,即流露出画家胸襟风度的饮食人性的梅兰竹菊画。这样写突出了“唯有品格高超的人才能画出趣味高超的画。”5、BC第29日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文中三个“疑心”应怎样理解?选择正确的一项。A、作者用了三个“疑心”,它们之间没人什么关系,只是分别说明疑心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罢了。B、作者用了三个“疑心”,它们之间没什么关系,这样说是为了加强语气而反复强调。C、作者用了三个“疑心”,它们之间有关系,一和二是因果关系,二和三也是因果关系,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D、作者用了三个“疑心”,它们之间有关系,第三个对前两个的否定,表现了作者严于律已的精神。思路剖析本题检测的看似对词语的理解,其实也是通过理解词语进而去理解文意。解答此题不弄清三个“疑心”的对象以及为什么要“疑心”等问题,很可能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一定要紧扣文意,逐个分析,深入理解。另外,抓一些标志词或关键词语也有利于解题。如文中的“但”是表转折关系的。重心落在“但”之后。既然重心是否定自己,肯定别人,那么,前面的“疑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正话反说了。解答示范根据文意第一个“疑心”是说冯铿有理想、有热情,这是暗寓称赞冯铿,通过说“疑心”冯铿的“主张”影响了柔石,表达了他们志同道合。既然冯铿柔石值得夸赞,那为什么还要“疑心”他们呢?这样就可以理解第三个“疑心”了,那是对前两个“疑心”的否定。为什么作者要“疑心”自己“偷懒”的伤疤呢?这一方面反衬冯铿主张正确,精神崇高,一方面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谦虚精神。逐个推论,答案就可以选出来了。应选D项。今日习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 (黯淡、黑暗),家具的 (陈旧、破旧),衣料的 (粗陋、粗朴),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并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 (珍贵、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的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第十年年底,债都还清了,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息上加利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有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啊!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会是怎样的境况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取一个适当的词填入空格,并简要说明理由。2、路瓦栽夫人感到痛苦伤心的原因是( )A、 她觉得自己长得美丽动人,应该过高雅的生活。B、 她讨厌那个替她做家务事的笨手笨脚的小女仆。C、 她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无限羡慕。D、她埋怨丈夫没有空闲时间陪自己在华美的小客室里闲谈。3、文中描写路瓦栽夫人“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作者的意图是( )A、 同情路瓦栽夫人经受了十年艰苦的还债生活。B、 表明路瓦栽夫人省悟到片断虚荣换来了十年辛酸。C、 批评路瓦栽夫人十年劳苦后仍念念不忘片刻虚荣。D、表明路瓦栽夫人沉湎过去,对未来感到失望。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哪一种是错误的?( )A、 揭示路瓦栽夫人悲剧的社会原因。B、 批评路瓦栽夫人羡慕奢华生活的虚荣心。C、 同情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D、把路瓦栽夫人的悲剧归因于偶然发生的小事。5、下面几段文字,哪一段是描写玛蒂尔德的?( )A、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B、 她望着堂屋里的窗棂和草垫的椅子,不能不落泪。她以为错看了老父的心,因为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 C、 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D、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6、对“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把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归结为偶然发生的小事情,是世界观的局限性。B、 作者对路瓦栽夫人因失项链而被“败坏”愤愤不平。C、 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D、作者通过对整个事件的评论来否定资产阶级上流社会。揭示及答案1、黯淡、破旧、粗陋。2、A项,向往过高雅的生活,但却嫁给了一个小职员,无法满足她的愿望,这是路瓦栽夫人最感伤心的一点。B项是这种生活中的应有之义。D项与原文意思相悖。C项看上去好像是对的,但大而无当。这可以看作是小说的用意所在,但不是路瓦栽夫人伤心的触点。在路瓦栽夫人看来,女人的美丽就是她的资本。3、要结合前后文去品读,主人公不是在反思,而是沉醉于幸福的回忆,说明虚荣心已经深入玛蒂尔德的骨髓,虽经十年艰辛仍念念不忘,可见出作者对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意识的批判是深刻的。答案应该是C。4、从选项的矛盾性可以得出答案。A项和D项不可能并存。那么哪一个是正确的呢?从原文的分析来看,把路瓦栽夫人的悲剧归因为偶然的小事情,是作者的思想局限性所在。答案应取A项。5、A。B项中的人物是欧也妮;C项中的人物是药中的夏四奶奶;D项中的人物是祥林嫂。6、A项正确。第30日今日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从此,有很和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厘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孙犁黄鹂)1、这是文章的结尾的几段,作者于此感悟到了哪几层意思?答: 2、“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句话中的“这个角度”是哪个角度?如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试从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你的理解。答: 思路剖析1、文章先说江南的优美景色,然后将黄鹂推到这样的背景中去,说明黄鹂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展示出它的美来。进而由黄鹂这个特殊推向一般,推向普遍,揭示了事物都是在特有的环境里才能发挥极致的道理。在完成了这样一个铺垫之后,文章开始了新的跨越,点出了真正的用意所在。原来作者是为了阐述文学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原理:典型人物要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展示出全部的风采。2、第一问其实是考查“这个”一词的指代义。第二问其实是说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至于找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就更容易了。解答示范1、作者从中感悟到了四层意思。理解名言的好处是第一层,悟出了黄鹂之美在什么环境之下才能展示是第二层,悟出各种事物的极致都得在一定环境里发挥是第三层典型性格当在典型环境中展示是第四层。2、这个角度指的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结合和相互发挥”;怎样去理解呢?典型性格必须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塑造成功。举例说明:如贾宝玉之于大观园,孔乙己之于咸享酒店,没有大观园也就没有那么多女孩儿,没有咸享酒店就没有短衣帮的舞台。今日习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天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还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锐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1、全文第一句是“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这种写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勾当”一词在这里带贬义吗?如果带,文中为什么没有自我忏悔;如果不带,如何与下文批评伤鸟者的情感基调相和谐?3、这两节是如何写黄鹂的?4、黄鹂又名黄莺,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如杜甫就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作者本是喜欢读书的,又受古典文学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在这里不信手引几句以增加作品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呢?揭示及答案1、常理应该先交代鸟的名称,才可以说“这种鸟儿”,本文的写法很突兀,在平淡的叙述中起到了平中见奇的效果。2、不带贬义,体现了獐的顽皮、天真。因为这里只说捉鸟,并不是下文的用枪打鸟和以虐鸟解闷。3、先用反衬法写童年没有见过黄鹂,以造成小小的悬念,再用战争环境为背景来写黄鹂的动态美,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妙。4、不引用是为了全文风格上的和谐,追求叙述上的平淡、纯朴、自然之美。(当转入说理时,文章的语言风格就发生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