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9263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全章概述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新课程学习6.1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党的性质、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3、联系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2、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学重点、难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理解党的执政方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国家制度的基本观点,知道了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主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各国统治阶级不仅重视采用恰当的政体,而且也十分重视政党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一般是由政党领导的。那么,什么是政党?什么是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是怎样的?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二)进行新课一、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指出: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三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实践证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也不能担当起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20世纪上半叶相继出台了三种建国方案,经历长期实践的检验和人民的选择,最终的结果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2)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为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教师活动: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说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教师总结: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罪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了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而且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执政的?执政方式有哪些?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关系(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四次修订情况的图示,谈谈有何感受?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总结:宪法这四次修订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历程,也使我们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以及执政的方式。(四)实例探究例1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世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A B C D 答案:C 例2 我党之所以强调科学执政,根本原因在于 ( )A 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B. 变化莫测的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C. 党内腐败问题严重,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 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答案:D例3 下列关于依法执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法执政教师依法行政 B.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C. 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有本质区别 D. 依法执政表明中国共产党直接履行行政权答案 B例4关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 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保证要实现科学执政,就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 要做到科学执政,必须充分发扬民主ABCD答案:C课余作业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和采访,了解我国的建国过程和党的执政成果,从而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不是自封的,也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6.2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三个代表”的内涵及主要内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2、理解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二)能力目标1、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方式,。这节课是上节课内容的深化,就是从指导思想方面了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二)进行新课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它能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作为共产党人应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教师活动: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中国共产党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师提问:什么是“三个代表”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师提问:如何理解“三个代表”的内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它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走进新时代先锋颂的有关片段和任长霞、牛玉儒等事迹。提出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它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继续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就必须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决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广大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2、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活动:请结合自己知道的实例来印证以上观点。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作为青年学生,以模范人物为榜样,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结合党的发展历程和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四)实例探究例1 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 (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邓小平理论C. 马列主义基本理论 D.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答案:D例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ABCD答案 A例3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_,核心是坚持_。 ( )A与时俱进 执政为民 B.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C. 立党为公 与时俱进 D. 与时俱进 党的先进性答案 D例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A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B.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C. 执政兴国 与时俱进 D. 与时俱进 坚持党的先进性答案:B课余作业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和采访,了解当地共产党员的工作,从而感受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三个代表”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6.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3、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二)能力目标1、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有关问题。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和优势。(二)进行新课一、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思考两个探究性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材用两个镜头形象而具体地展示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与被领导及各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关系。二、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教师活动:联系实际,回答我国有哪八个民主党派?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活动:总结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并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情况。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我国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这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我国制度制度的特点。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学生活动:结合历史知识和学过的内容,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因此,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各民主党派?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国家的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的领导。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多党合作当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政党制度巩固、发展的基本条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理解十六字方针。(4)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为什么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学生回答:因为宪法和法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意志,是治国安帮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当然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同样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当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5)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先,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人民政协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党派身份参加,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格局。其次,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大团结、大联合的产物。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都突出体现了这两大主题。再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它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标志。履行这三种职能是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和基本活动。三、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多党合作,民主党派参政,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表现。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事的协商,进行民主监督,广泛参政议政,调动了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推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切实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多党合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民主党派由40多万名成员,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广泛的社会联系和报效祖国的热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形式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实践证明,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我国既然存在多党,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2、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实行怎样的制度制度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多党制。我国近代史上页曾有过多党制的尝试,其结果证明它在中国行不通。有人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实质是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后果必然是人民政权的丧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造成社会倒退,人民遭殃。,这是我们坚决不允许的。(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主要了解了我国新阶段的八大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及性质,重点理解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政党政党的优越性,让学生澄清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四)实例探究例1 对我国的民主党派理解正确的是 ( )C 是单一阶级的政党 D 是在野党C. 其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D. 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答案:D例2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 ) 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 组织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在法律地位上平等的关系 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ABC D答案:C例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 ) 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ABCD答案:B课余作业你了解我国各民主党派是怎样参政的吗?结合实际概括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和它显示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