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59173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山东聊城第一中学 郝书香,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概述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及案例,案例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的研究结论,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案例一: 父亲带孩子沿街乞讨,案例二: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的故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培养生命自觉之人是我们教师的价值取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生命自觉的含义 明自我与明他人 第一层含义是立自己,明自我,学会策划自己,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自觉. 第二层含义是立别人,明他人,对他人的生命的敏感、敬畏与尊重,对他人的生命自觉.,案例一:神奇的“精神武器”,案例二:秘密的“本子”,案例四: “老师,你可来了,想死我们了,让我拥抱你一下吧,你开什么会了?”,案例三:“我一上物理课,就想你。”,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落实,关注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从生命的高度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生命的沟通,从生命的层次关注学生的成绩,从生命的发展关注升学率,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概述 1、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 单元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单元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单元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与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单元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单元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单元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单元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单元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与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2、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教育技术向更深层次发展。,3、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教学设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其目的是设计一个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单元教学设计的系统观,就是强调从整体性来看待影响教学成效的各种条件,强调将各部分有机地联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各个环节相互关联。,(2)传播理论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动态过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媒体等传播通道。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师生交流过程中,信息的传播会受到许多干扰。,(3)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当代学习理论分化为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认知学派占据了主导地位,认知学派否定了行为主义所倡导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观点,主张研究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A、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B、学习受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新的信息只有被原有知识结构所容纳(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被学习者所接受。 C、要重视学科结构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以保证发生有效的学习。 D、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符合学习者信息加工模型。 教学设计过程要特别重视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确保学科结构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协调性,按照信息加工模型来组织教学活动。,(4)教学理论 中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学思想:学而知之、举一反三、因材施教、自得。 中国近代: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倡导的教学要重视发展儿童的个性等主张。,外国教学理论: 萌芽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的思想 近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德国赫尔巴特和瑞士的斐斯泰洛奇在教学活动程序上的探索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思想 苏联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近几十年中: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布卢姆的教育分类理论与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论思想与发现学习观点、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观点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加涅基于信息加工论提出的九大教学活动程序、 苏联赞可夫的教学理论、 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要点:,4、单元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肯普模式图:,四个基本要素:是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设计模式的总体框架。 三个主要问题: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起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十个教学环节:了解教学条件、选择课题与任务、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科内容、阐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性服务、进行教学评价、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可从任一环节开始,可按照任意顺序进行,评价与修改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史密斯一雷根模型:是由史密斯(PLSmith)和雷根(TJRagan)于1993年提出的:,特点: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由于该模型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一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且雷根本人曾任美国AECT理论研究部主席,是当代较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此该模型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特点:建构主义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三个 部分。,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情境创设: 信息资源的设计与提供: 自主学习设计: 协作学习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3)“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何克抗),特点:“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建立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之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灵活选择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也可以利用其公共部分和相互跳转特性实现主导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5、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发展 (1)以教为主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 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度,开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以学为主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而提出来的。 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在相应的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又是其不足之处。,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c“动机”理论 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 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回忆),d奥苏贝尔理论的缺陷 贬低甚至否定发现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在缺乏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或发现教学法只适用于实验室情境(即实验课)中,而在更加典型的课堂教学情境(即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则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几乎不能成为一种高效的传授学科内容的基本方法”。,(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 主导主体(“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是在兼取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其理论基础也就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的结合,也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两者的结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更多地考虑到如何满足学生多元的学习需要,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设置了丰富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多元智能教学理论最大的亮点之一。,脑科学视野下的教学观: (1)教学的合理性在于大脑的可塑性和个体性,每个学生都应获得与其认知方式相适应的适性教学。(2)教学活动应该尊重大脑的活动规律,形成适于脑的教学而不是对抗脑的教学,避免满堂灌、填鸭式。(3)教学是为大脑创设丰富学习环境的过程,阅读和语言、动作刺激、思维和问题解决、艺术活动、物理环境等条件的创设都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4)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对教学尤为重要。,6、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学教并重) 重视结果重视过程 强调资源强调环境 体现静态设计体现动态设计 集体、统一设计个体化、个性化设计,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及案例 单元教学设计规范 一、.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高考说明解读,初中教材、各版本教材分析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 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2)开展探究实验的基本活动经验 (3)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 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硬件、软件、实验室情况 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团队意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面性 完整性 阶段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关键点知识小体系中的纽带 四、策略方法 教学理念 总体策略 基本方法 选用手段 五、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包括DIS)、学具 课件 多媒体硬件、软件 网络 六、课时结构 整体与局部 提高与基础 概略与详尽,谢谢!,信箱:th2710 电话:137930808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