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8759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30小题,共6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是农用动力发生改变小农经济出现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 ( ) A B C. D3、对比下图,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北宋东京城布局示意图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监管4、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 A贩卖五彩瓷 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5、“重农抑商”的观念和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时代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的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6、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D、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7、马克思说:“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下列属于当时这场“大革命”产生的现象的是 ( )印度洋上货船频频出没 欧洲市场上出现烟草、咖啡 威尼斯的街头商旅络绎不绝 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烟囱林立A B C D8、下图(图1)反映了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图1A、15001600年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B、16001700年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C、17001800年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的是英国 D、18001900年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行顶峰9、“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是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这段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 A. 英国最早停止了奴隶贸易 B. 非洲需要大量劳动力以开展工业革命C. 非洲成为新的市场 D. 奴隶贸易的废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10、下图为英国历史上申请专利数的变化状况。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工业革命的发展C海外殖民扩张 D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出现11、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着,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A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12、李鸿章在1876年曾说:“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戒。”这表明( ) A洋务派筹办海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西方列强 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对内镇压人民 C李鸿章筹办海防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与列强妥协的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这三大热潮的共同点有 (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一直都受到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A B C D14、 “公和永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等三厂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15、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16、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7阅读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图4)。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两国粮食产量呈现新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图4 A.苏联人口出生率锐减,劳动力的缺乏影响了粮食产量 B.中国劳动力充足、科技迅速发展,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C.苏联领导人更换频繁,政局不稳导致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D.中国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苏联经济改革步履艰难,收效甚微18、xx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风暴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超级金融风暴。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努力帮助陷人困境中的金融企业。这体现了 ( )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19、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 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增加就业机会 刺激消费需求 抑制物价上涨 A B C D20、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刺激生产B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21、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 )A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B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为92.9C国营经济由191上升为32.2 D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2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 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C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显著成效23、四位同学对下图(图2和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展开探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结论。以下结论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图2乌鲁木齐郊区的农民申请入社 图3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图2体现的政策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 都是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经济举措C. 反映的是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 D. 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生产24、1984年3月24 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实行股份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2009年7月9日,中国加入WTO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创造条件,参加全球化的过程。与国际接轨就是这个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口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有利于实现“与国际接轨” B.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创造条件的表现之一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机尚不成熟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加入世贸奠定了基础26、xx年,我国四川汶川地区的大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灾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十分艰巨,灾区如需向国际机构申请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最有可能得到下列哪一国际机构的援助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27、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28、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29、xx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时,“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合作”、“共克时艰”等常出现在政治家的重要讲话中。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 ) A世界格局多极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两极格局30、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自见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面几种学习方法最符合埃尔顿的观点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D、重视调查研究二、非选择题31、自由贸易制度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经济全球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图8 材料二 在英国占居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它对各国输入的货物大部分免除关税;同时它也要求别国放弃限制入口和保护关税制度。早在一八四六年,英国就废除了“谷物条例”,一八四九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从1860到1865年,先后同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些国家降低了对英国商品的入口税。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美国也是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要“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材料四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与它利益相近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为了与之抗衡,美国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组织了“美元集团”,法国也曾组织了“金本位集团”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 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自由贸易的国家。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材料一表明,当时的英国进出口贸易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将自由贸易定为国策的历史条件和主要目的。(4分)(3)材料三中,美国提出“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的经济前提是什么?(2分)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对美国在一战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纷纷提高进口关税?(2分)(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自由贸易制度的认识。(2分)3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二:希特勒总是在各种演说中不断地提醒德国人民,不要忘记祖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受的奇耻大辱,德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忍受着饥饿和骚乱的威胁。他宣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果实,几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只有雅利安人才是高于一切的人类的创始者。”为争取雅利安人后裔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必须消灭“非我族类”的劣等民族。希特勒咬牙切齿地叫嚣着:“民族不是由于打败而毁灭的,却是由于丧失任何抵抗而毁灭的。只有用武力的形式把争取独立的思想付诸战斗行动之时,民族的迫切愿望才能得到圆满的实现。”“我们认为对付暴力只能用暴力。”材料三:在当今世界,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接触空前频繁,其相互差异与矛盾亦更为凸现,民族主义思潮再次高涨。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国际关系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希特勒骗取民众信任夺取政权的主要法宝是什么?除此之外希特勒上台的原因还有哪些?(4分)(3)由材料一、二,我们可以得出民族主义与战争的关系?(2分)(4)据材料三,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2分)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取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非战公约 材料二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提出:“对于战犯,包括虐待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在不久通过的波茨坦议定书中,进一步明确对战犯“迅速付诸正义之审判”1946年1月19日,麦克阿瑟公布了东京审判中判断战犯罪责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国际法规定的“通行的战争犯罪”;第二,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反国际条例、协定或诺言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上述任何战争之一种的共同计划或同谋的“反和平罪”;第三,在战前、战中针对任何平民的屠杀、灭绝、奴役、强制迁移以及其它的非人道行为的“反人道罪”。 摘自东京审判与“东京审判史观”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东京审判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原则(4分) (2)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非战公约相比东京审判对战争法基本原则有何发展?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10分)高二历史学科试题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BDADDAABDBDACC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DDBABBDCCADABB31、(14分)(1)进口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出口以工业制造品为主。(2分)(2)条件: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要求开拓更广阔的市场(2分) 目的:为在英国的工业制造品打开各国的市场,同时掠夺廉价原料。(2分)(3)前提:一战中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形成了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2分) 影响:推动了一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经济一片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巨头。(2分)(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为缓解危机各国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政策(2分) (5)世界市场事关一个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应该在自由贸易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世界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2分)32、(12分)(1)内容: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或打着民族利益的幌子,发动对外战争,掠夺他国财富)。(2分)背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激化,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分)(2)内容:复仇主义、民族主义。(2分)原因:经济危机严重打击德国,为摆脱危机,走上法西斯扩张的道路;德国通过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为法西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土壤。(2分)(3)民族主义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2分)(4)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护国家独立和实现民族振兴;克服其消极作用,反对借民族主义旗号挑起战争。(2分)33、(14分)(1)依据:非战公约、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公约。原则:基于正义、人道、和平的原则(4分)(2)发展:对战犯认定的原则更加具体化;增加了“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更加强调战争指导者的责任(6分) 意义:揭露日本侵略罪行,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了国际法(4分,三选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